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此时身为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才仅仅25岁,大好年华在身。
随着李世民的一死,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李世民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皇帝,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多岁,“贞观之治”还能延续二十多年。不过,这也没李治和武则天什么事了。
李世民死得早,其实怪他自己。自从东征高句丽回国后,他感染了风疾,风疾就是血管类疾病。此病如果通过正规途径治疗兴许能好。可李世民有病乱投医,他迷上了道士们炼制的一种丹药,以期长生不老,他甚至还向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求教长生不老之术。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他不仅没能长生不老,反而加快了死亡进程。
世民病情危重后,群臣考虑皇宫地气太重,不利于休养,便建议在长安以南的终南山修建一座翠微宫。可住进这座宫殿后,他的病情反复发作。
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开始,他把李治调到自己身边陪侍。当然,在李世民身边陪侍的,还有武则天。没过多久,李世民的病情突然加重,他感觉自己活到头了,就急忙把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到翠微宫,作为托孤大臣交代后事。五月二十六日,伟大的皇帝李世民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在位23年,享年52岁。
李治即位后忘情?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后,长孙无忌立即安排禁军护送李治先回宫稳定局势,然后他亲率大队人马护送李世民的灵柩回京。两路人马都抵达长安后,才昭告天下皇帝驾崩。五天之后,李治在太极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李治即位后,忙得像打仗似的。一方面,他要办理父亲的丧事;另一方面,他要处理一大堆军国大事。
这些事情,他都很陌生,需要紧忙学习,紧急处置。对于军国大事,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放松,因为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举世无双的超级大国,他必须高举父亲治国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父亲“仁政爱民”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以德治国观,把大唐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文明、发达的封建主义国家。
李治的苦衷
武则天走了,李治会作何感想呢?其实,李治并没有忘记她,并没有忘记自己对她的承诺,他不是那种忘恩负义、言而无信的人,他也想把她留下来,但他暂时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有难言的苦衷。
李治的难言苦衷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把武则天留下来,同父亲把薛婕妤留下来完全是两回事。父亲把薛婕妤留下来是为了工作,他把武则天留下来却是为了保持私情,可他们的私情见不得天日,并为传统伦理道德所不齿,因此他不敢把她留下来。
第二,他向来胆小软弱,而把父亲的女人留下来,是需要勇气和霸气的。他既缺乏父亲那样的气魄,又要顾及舆论的影响,因此他还是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第三,他刚刚即位,皇位不稳,加上性格柔弱,所以一直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控制,这些大臣是绝不会允许他胡作非为的,他又顶不过这些大臣,只好夹着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这也是他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的重要原因。如此说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李治真是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其实,他心里很痛苦,他知道武则天一定很伤心,但伤心总是难免的,谁让他们曾一往情深呢?
武则天写诗邀见
武则天对李治仍然是有感情的,至少她思念李治,期盼李治。思念一个人到了这种程度,实在令人感动。写了情诗,还捎上一条石榴裙,顺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有情人终相见。情诗写出来后,是要送给李治看的。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这首诗,因为他去见武则天了。李治即位后,在工作上一刻也不敢怠慢。
正因为此,他才忽略了武则天。可看了武则天的那首诗(也许看到了那条石榴裙)后,他的心一下揪紧了:她是我深爱的女人啊,我怎么把她忘了呢?如今,她跌进了万丈深渊,我却无动于衷,真是该死!何况我对她曾有过承诺。她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这般思念我,真让我感到愧疚!不能再让她受委屈了,一定要去看看她,把她接回宫!
李治刚刚作出这样的决定,就遭到了现实的无情抨击。因为他不能立刻去见武则天。我们说过,他当初不敢把武则天留下来有三个原因。
如今他不能立刻去见武则天,也有一个重要原因:父亲死了,作为儿子,他要守孝3年(唐代一般为27个月),在这3年期间,只有在父亲忌日这天,他才可以入寺进香,才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见到武则天。但仅有这样的机会还不够,前提条件是需要李治在父亲忌日这天,选择去武则天所在的感业寺进香。
时隔一年,相思倾诉
尽管有这么多的前提条件,但李治最终还是到感业寺见了武则天,这足以说明他们在见面之前已互通信息。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是李世民的周年忌日,也是武则天期盼已久的日子。这天,李治要到感业寺为父亲进香,他约好了要和武则天见面。
李治选择到感业寺为父亲进香的机会见武则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皇家寺院林林总总,感业寺并非是李世民的陵墓和宗庙,如果李治必须要在这里为他进香的话,那就先得给朝臣们一个理由。
谁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说服朝臣们的,但皇帝总不是白当的,某些时候,说话一定得管用!总之,李治拍了板,他决定去感业寺。这次机会对于武则天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她又把这次机会看作救命稻草。
只是,一年未见,李治变得风华更茂,她却变得憔悴不堪。忆往昔,两人是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哭泣声,随后便是无穷尽的相思倾诉。史书记载大抵如此:“忌日,上(李治)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
这个场面是非常感人的。李治能到寺院看望武则天,说明他并不是薄情寡义、言而无信之人。他的到来,给武则天带来了无限希望。在她看来,黑暗的日子即将结束了,她依稀感到,身后那座熟悉的城市,那个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宫,在殷切地向她招手……
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两次拜相却始终低调谨慎,举贤荐能却从不显露恩宠,临终焚稿只为避免是非牵连他人。他就是陆元方(639—701年),字希仲,吴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武士彟之“彟”:读音考辨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名字常因“彟”字的读音引发争议。这个承载着唐代开国功臣身份的姓氏,其读音背后不仅涉及汉字音韵的演变规律,更折射出历史人物形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历史纠葛在武则天统治的盛唐宫廷中,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关系始终笼罩在权力阴影与情感迷雾之下。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男女,以美貌、才情与权谋为纽带,在神都洛阳的深宫中演绎了一段...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8-04 薛绍与慧娘: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千年情殇在唐代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薛绍与慧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承载着真实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文学想象的浪漫。薛绍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驸马,其生平有...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7-30 古代殿试资格考:从寒门学子到天子门生的晋级之路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最高层级考试,自唐代武则天首创至清末废止,历经千年演变,其资格审核体系既承载着皇权对人才的最终裁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逐级筛选、优中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30 上官婉儿的诗:宫廷与自然的双重变奏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作为武则天与唐中宗时期的宫廷核心人物,她不仅掌控诏命、品评诗文,更以32首存世诗作构建了独特的文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上官婉儿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唐室中兴名相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至唐中宗时期的关键政治人物。他以八旬高龄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3 破局与桎梏: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的婚姻困局与政治突围在东亚君主制历史中,日本推古天皇(554-628年)以“世界首位女性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比武则天早近百年登基的女天皇,其婚姻选择与政治生涯交织成一幅充满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