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的一些交通工具,相比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就是马或者是马车,毕竟这两个是在古代比较常见的,但是在宋朝就不一样了,还有驴!而且驴在宋朝的地位还不低,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驴在宋朝那么重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为什么驴在宋朝那么重要
说到驴,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高大威猛、英姿飒爽这两个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词可能更适合描述马。但是在宋代,可以说驴这种生物代替了马的存在,马虽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宋朝,驴子的重要性弥足轻重,可以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吉祥物,不仅帮助过他,还保护过他的兄弟宋太宗赵光义。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宋太祖建立宋朝时的地理位置。北宋时期位于中原地区。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我们的人类生存,但它不是游牧民族的首选。中原地区没有条件生产优秀的战马,这些战马通常只能在游牧地区生产。在中原,不仅繁育困难,而且饲养马匹需要的土地面积也很大,这要花很多钱。
无论阿拉伯马还是柏布马,实际分布区域都是在沙漠一带,和中原南方这种潮湿炎热的气候明明完全不一样。马里帝国也不是在丛林里建立的,马里帝国控制区域主要的气候分布是热带草原。他们那地儿实际比中原南方干旱凉爽多了,很适合放牧。而西班牙控制的墨西哥的主要气候类型也是热带草原。基本不是沙漠就是草原的气候,当然适合安达卢西亚马生活了(西班牙本身多数地区也比较干旱)马匹确实不适合在炎热潮湿的地区,同纬度中国南方实际上比其他地区更加炎热潮湿,而中国北方则比欧洲更加干旱寒冷。宋朝有没有产马地,有,但主要在陕西山西和淮河。南方能不能产,也能,但是不适合做战马。
实际上宋朝土地矛盾没那么尖锐,养马地应该是不缺的。但是畜牧比起草原放牧成本高,加上官府管理效率低,马还是有可能缺。缺的主要不是战马,而是役马,没有大量低成本的役用马,光靠精挑细选出来的战马,作用还是有限啊。再者说,宋军需要马提供什么?其实就是提供机动力而已啊。正面对决的时候,步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所以宋地的马就算当不得重骑兵的战马,但是也肯定是够用的啊。所以跟答主争马的质量是毫无意义的,毕竟马的差距只要没有大到完全用不了就可以通过战术弥补。所以为什么宋朝打不赢呢?还不是人的问题。
综上所述,即使民间拥有战马,也会被没收到朝廷军队中,普通百姓家都用驴子作为替代马匹的主要工具。
2、驴在宋朝的地位有多高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家庭,年轻时练了一身好武功,据《宋史》记载其“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 '吾厚汝,北往则有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赵匡胤年轻时闯荡江湖没有方向,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在他走到襄阳时,因为没有钱住店,栖身在一座寺庙里。庙里一位老住持年近百岁,经过彻夜倾谈,给他指了条明道:向北方去,那里可以建功立业。
第二天临别时,老和尚不仅送给赵匡胤一笔金银,还将寺中唯一的一头毛驴送给他作为脚力。
此后,赵匡胤骑着这头驴投身于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即时来运转,屡建战功,一步步发迹,直到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天子。
所以说,在宋朝还没开始时,赵匡胤就和驴有了密切的合作。
没有北方草原,就失去了优良战马的来源,再加上在农耕地区养马成本很高,使北宋军队长期处于马匹供应不足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北宋的国家军队“禁军”主要是以步兵为主,所谓的骑兵队伍实际上常常十之三四无马可骑。而与之相对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不仅是以骑兵为主,而且常常是一个骑兵可以有两到三匹马倒换着骑。这样一来,宋朝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就不难理解了。
马除了征战以外,也是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宋朝在马匹不足的情况下,驴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驴的体温比马低,维持能量的消耗也低,故食量只有马的60%左右。驴虽然没有马高大,步幅小但频率高,日行也可近百里。
而且驴的耐力也非同寻常,终日不食也可忍耐。宋朝直接控制的德州和关中地区,都是大型优质驴的原产地。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战争时马一匹驮粮一石五,而驴一头驮粮一石,也就是说,三头驴的运输量与两匹马是相等的,但进食量却比马低近一半。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攻下太原、灭掉北汉以后,又提出乘胜东进,围攻幽州(今北京),以期夺回被石敬瑭敬献于契丹辽国的“燕云十六州”。
结果,幽州久攻不下,辽国援兵在大将耶律休哥赶到以后,先以小股军队佯败,诱敌深入,然后在高粱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那个地方,以骑兵击溃了宋军主力。
宋太宗赵光义大败之下,落荒而逃,他乘驴车跑到百里外的涿州。堂堂的大宋天子“御驾亲征”竟然变成“骑驴逃命” !驴又一次给赵家带来幸运,简直可以成为北宋的吉祥物了。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