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朝末年,群雄纷起,楚汉争霸,楚霸王项羽战败,汉主刘邦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朝代:大汉王朝。截至目前,汉朝可以说,是一个由华夏民族建立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悍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朝代,汉朝和后来的唐朝并称为“雄汉盛唐”,同时汉唐又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辉煌历史朝代,因此我打算把汉朝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讨论。
汉王朝(前202—公元220年),由高祖刘邦建立,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后经外戚王莽篡位,改国号为大新,短暂15年之后,刘氏子孙刘秀光复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因此汉朝又有“两汉”之说法。同时,汉朝也是继秦朝之后非常强盛的一个大一统帝国。
汉朝时,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感几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汉朝时期,文人猛将说出的那些振聋发聩的语言,至今听来,仍使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傅介子有言:“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陈汤更是发出了中国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某天,刘秀从奏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说这话的人正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彪。
两汉统治中国四百多年,无论从哪个领域,中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几尽达到了最高值。
历经几代明主的推恩令,政治上,两汉时期更加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控制,在经济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苏,盐铁专卖,开始系统性规范的铸造五铢钱,因此汉朝政府掌握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力量。
尔后,目不窥园的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议,汉武帝大力推行,并兼融改革,形成了掺杂道家、法家以及阴阳家的思想系统,是所谓“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霸王道杂之”,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种非常大胆的、甚至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潮流,对改革的推行,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尔后,元、成二帝名正言顺的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此这般,则更加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秩序,同时也侧面强化了中央集权。儒术之尊,则逐渐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以及主流。
大汉的骨子里一直暗藏着傲视群雄,睥睨天下的自信,甚至到了五胡乱华的末期,大汉的人民还一直保持着汉族的民族优越感。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实力缓慢上升。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直至汉武帝时代,大汉王朝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王朝。国富民强,加上汉武帝开疆裂土的决心,汉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用兵。
汉将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婿,最远到达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匈奴帝国战败,大部分被迫西迁,正是这部分西迁的残余势力,在顿河流域立足,最后在匈牙利平原地区建立了匈奴帝国,在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带领下,兵锋锐利,攻打罗马,这也是罗马帝国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汉王朝军事实力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降服了中亚大国大宛,以及现在新疆地区的许多星罗小国,西域臣服,自此汉朝疆域“北绝大漠、西逾葱岭、东越朝鲜、南至大海”,可谓幅员极其辽阔。
公元25年,刘秀光复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是中国历史最为和善的君王,他励精图治,使汉朝的国力再次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经济也是高度发达,文化统一,史称“光武中兴”。
许多人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为雄强的两大帝国。其疆域鼎盛之时,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鉴于汉朝的强大,华夏民族也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王朝为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国家开始了史称“三国”的大乱战军阀时代,彼时的东汉王朝业已名存实亡,220年曹丕篡汉,东汉正式灭亡。
两汉灭亡,各有各因,西汉皇家绝嗣是个重要原因,但是两汉外戚势力实在是太过强悍,最终导致了皇家权力的坍塌,此般因素则成了最主要的缘由。
1,汉朝重用外戚,政局混乱。外戚和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大小山头林立,彼此之间互相争斗,无休止攫取权力与财富。
2,地主豪强势力的发展,在后期逐渐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在经济上抢占土地,争夺人口,在政治上争夺权利,结党营私。
3,汉朝娃娃皇帝数量众多,不是哀帝就是殇帝,承接不畅,青黄不接,而且基本上都属于早夭。娃娃皇帝完全没有执政能力,大权旁落,必然要依附于外戚。
4,地主经济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人口失去耕地,朝廷赋税无法从地主手中获得,只有向平民不断索取,加上连年天灾,农民无法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予以反抗。
5,黄巾起义的出现,则直接敲响了汉帝国走向灭亡的早钟。
汉朝是个很大的话题,因此单做一章而论。强盛如汉,最后却走上灭亡,不觉让人扼腕而叹。汉朝的强悍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汉以强灭。
汉朝灭亡之后,外族没有能力从汉帝国这里获取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利益”,这是汉朝一直用强盛的国力,对外族始终碾压才做到的,也是汉帝国的热血、以及强悍军事能力铸就的赫赫威名而做到的。
从古至今,只有这样一个从头到尾都算强悍的王朝。
在尔后的岁月里,所有王朝都朝着汉朝的方向发展,直到现在,仍然无人望其项背!
时至如今,绝世猛人陈汤的那句千古豪言仍然激荡耳畔:“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至今读来,依旧使人荡气回肠!
远去差不多两千年的汉王朝,始终是每个汉民族人的骄傲。每个汉民族的人,都应该以身上背负的这颗“汉”字而感到自豪。让我们一起努力,早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现大汉雄风。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
刘肇 2025-09-15 刘恭之后:西汉皇权的短暂更迭与吕氏阴影下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在永巷的幽禁中悄然离世。这位年仅七岁的幼帝,因一句“壮即为变”的怨言触怒吕后,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不仅终结了西汉...
刘恭 2025-09-15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赵婕妤怎么读?从历史称谓到现代认知的音韵解析"赵婕妤"这一名称因西汉历史人物钩弋夫人与影视剧改编而广受关注,但"婕妤"二字的读音常引...
钩弋夫人 2025-09-12 刘秀与刘发:跨越时空的宗室血脉与正统重构在东汉王朝的恢弘叙事中,光武帝刘秀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汉室江山,更以一场精妙的宗法重构,将庶出支脉的身份升华为正统象征。而这场历史剧变的核心纽带,正是其与西汉长沙定...
刘秀 2025-09-12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 刘武:文景盛世中的皇室贵胄与权力漩涡中的悲情人物在中国西汉王朝的皇室谱系中,刘武的名字始终与“文景之治”的辉煌和宫廷权谋的暗涌紧密相连。作为汉文帝刘恒与窦太后窦漪房的嫡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胞弟,他既是盛世中...
刘启 刘恒 2025-09-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