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下令修筑故宫后,为何将所有工匠“毒哑”? 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后汉书》中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微、紫垣以及紫宫等,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是不能进入的,故称为“紫禁”。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其以南京故宫为蓝本所营建的,到永乐十八年方才建成。
北京故宫是如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还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在封建时代,故宫作为皇家的禁地,平常的百姓们是不能够入内的。在这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然而,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后。这座皇家宫殿,也最终向普通民众展现了它的雄伟。
人们对于那些无法触及的东西,始终都是充满好奇的。更何况,在六百多年来,这座宫殿始终与世人们相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那时的人们总会想着,墙的那一边是什么样子。
在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宫殿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而随着故宫的对外开放,这些秘密也逐一明朗了起来。就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专家在检修故宫地砖之时,竟然发现这些地砖之下,还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一次意外,让专家发现故宫中地砖之下的秘密
对于像故宫这类具有着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专家们是会经常性地进行检修的。而在20世纪的70年代,由于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响,专家们在检查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太和殿的地砖出现了破损的现象,于是专家们就打算将其取出进行修复。
然而,令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在取出了破损的地砖之后,发现了地砖的下面竟然还有一层同样的地砖。这一重大的发现,令在场的专家们都十分的欣喜,也想要看看在此之下,还有没有另外一层。果不其然,在第二层之下,专家们又发现了一层地砖。
最后,他们发现竟然有15层同样的地砖!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要将地砖铺得如此之厚呢?
实际上,这无非就是为了避免有人通过在地下挖地道闯入皇宫之内,由此可以更好的保证皇帝的安全。可见,当时为了保证皇宫的安全性,对所有的建筑要素的要求是多么的高。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作为保障。可以说,在整个故宫地面上的“金砖”,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是无数的能工巧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最终能够完成的。
那么,这些砖块为何叫做“金砖”呢?
“金砖”不是金砖,却堪比金砖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故宫中的地砖并不是普通的地砖,而是被称为“金砖”。当然,这并不是意味这里的地砖都是黄金做的。那么又为何叫做金砖呢?让我们下面来解释一下。
朱棣在经过了“靖难之役”之后登基为帝,并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自己的藩地北京,既然成为皇帝,那么之前的行宫就不有些配不上他的身份了。
为此了开建紫禁城,他大兴土木,而在选择紫禁城内铺设的地砖之时,由各地砖窑竞相“投标”,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苏州的陆慕砖窑因烧制出的青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而脱颖而出,成为了御窑,生产青砖的“余窑村”,也因此而成为了“御窑村”。
从此以后,“御窑村”烧制的青砖便全部都送往北京,因其“特供京城”,因此时人称其为“京砖”,由于“京”与“金”的音相似,因此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故宫的地砖称为“金砖”了!
虽说“金砖”原为“京砖”,但其实真正将其称为“金砖”也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因为这些青砖的烧制的过程是极其的繁琐复杂的,一块“金砖”从取土到最终的成型,就需要足足的七百二十天的时间,因此在坊间中,向来就有“一两黄金一两砖”的说法。
狠心朱棣,竟将所有工匠毒哑
据《明成祖实录》中记载,在故宫完工了之后,朱棣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惊讶的决定,他下令将所有参与到烧制“金砖”的工匠都毒哑了。
在发现太和殿的地砖是15层之前,史学界中对于朱棣的行为还感到大为不解,不明白为何就连参与皇宫地砖烧制工匠也会被害,毕竟他们也只是烧制行宫地砖的工匠罢了,又不是修建陵墓的工匠,按理来说是无需杀人灭口的,而如今地砖下的秘密公布了出来,朱棣当时的行为也就能说通了,原因很简单,一切就都是为了掩盖如今所发现的这一秘密。
在得知一切后的专家们也不禁感慨,这朱棣真是好狠的心,为了一己之私而劳民伤财且不说,竟然还为了这所谓的秘密,而将所有的工匠都毒哑了,真是令人唾弃!
小结
由此,也可可以见得在故宫之内所隐藏的秘密,真是的无穷无尽啊,没想到就连一块小小的地砖,也都有如此大的讲究,并且还隐藏着如此秘密,也不禁让人感慨不愧是皇家的宫殿,不愧是世界五大宫之首,果然是名不虚传!
只是,这穷奢极欲的故宫的背后,又该隐藏了多少无辜的百姓的血与泪啊,没想到就是连负责烧制地砖的工匠,也都会有莫大的风险,这几天更不用说那些负责修建陵墓之类的工匠了。
俗话说的“伴君如伴虎”,如此看来是一点水分也没有,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那些普通民众的生命,在皇帝等权贵来看,就如同地上的蝼蚁一般,根本就不被统治者放在眼中。好在,如今已经是平等的年代,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了如今的社会而付出了血与汗的人们!
在靖难之役的烽烟中,济南城头飘扬的朱元璋神主牌位,不仅让燕王朱棣的攻城槌停在半空,更将一位坚守气节的文臣铁铉推向历史的风口浪尖。当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登基称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30 靖难迷雾中的身份谜题:李景隆与朱棣关系再审视在明初"靖难之役"的历史漩涡中,李景隆作为建文帝钦点的北伐统帅,却因屡战屡败及最终开城迎降的戏剧性转折,长期被后世冠以&am...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李景隆 2025-04-27 东厂:明朝皇权阴影下的特务利刃在明代紫禁城的阴影中,东缉事厂(简称东厂)如同一柄淬毒的匕首,以宦官之躯执掌监察大权,其存在深刻改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设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25 朱高煦家族覆灭录:九子尽诛与皇权绞杀的残酷真相在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的皇权斗争中,汉王朱高煦及其家族的覆灭堪称最惨烈的悲剧。这位曾被朱棣赞为“世子多疾,汝当勉励”的次子,最终因谋反被侄子朱瞻基处以“瓦罐焖鸡”...
朱瞻基怎么死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25 朱棣与努尔哈赤:跨时空的军事较量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和努尔哈赤皆是各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努尔哈赤则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8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明朝朱棣时期的名臣风采在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朱棣作为第三位皇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远见,开创了“永乐盛世”。在他的统治时期,众多名臣涌现,他们各展所长,为明朝的繁荣与稳定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2 徐妙锦:终身未嫁的传奇女子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于禁之殇:投降关羽后的悲惨命运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河中,于禁作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军严谨著称。然而,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投降了关羽,这一决定不...
关羽 于禁 2025-03-25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