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去听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王维、白居易、李贺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境界,被后世分别冠以“诗佛”“诗魔”“诗鬼”的雅号。这三位诗人不仅以诗才名动天下,更...
白居易 王维 2025-09-10 唐代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多元解读在唐代文化璀璨的星空中,“唐代四大家”的称谓因领域不同存在多重指向。若聚焦文学领域,这一称号特指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人,因清代学者汪...
孟浩然 王维 2025-07-16 王缙的寿命与生平:唐代宰相的八十年人生王缙(702年-781年),字夏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王维之弟。他官至宰相,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政治人物。然而,其生...
王维 2025-07-04 王籍:南朝山水诗的隐逸先声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以清丽脱俗的笔触勾勒自然之美,然而若追溯山水诗的源流,一位南朝诗人的名字不容忽视——王籍。他虽未生于盛唐,却以一首...
孟浩然 王维 2025-06-19 钱起诗韵: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清绝之境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钱起以“大历十才子之冠”的盛名独树一帜。他的诗作既承袭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意境,又以清赡之笔勾勒出中唐文人的精神图景。从考场神作《省试...
王维 2025-05-09 王维:盛唐气象中诗画禅意的三重化身在盛唐的璀璨星河中,王维(701-761)以诗、画、禅三绝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符号。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诗人,十九岁登京兆府解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却以半官半隐...
王维 2025-04-28 王维:诗画双绝的艺术巨匠王维,唐代杰出的诗人与画家,以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更在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王维 2025-02-24 玉真公主孩子之谜:父亲究竟是谁?王维是孩子的父亲吗?在唐朝的公主中,玉真公主以其神秘而传奇的一生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而关于她孩子的父亲是谁,更是成为了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王维 2025-01-03 王维山水诗田园乐品鉴王维,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意境,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瑰宝。他的山水田园诗更是以其清新自然、恬静闲适而著称,其中,《田园乐》便是其...
王维 2024-12-02 王维渭川田家的诗意世界与人文情怀在古代诗歌的长河中,王维的《渭川田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
王维 2024-10-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