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钦点状元的龙汝言多有才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命当发迹
龙汝言,安徽安庆人 。他是大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殿试三甲第一名状元。
据史料记载,龙汝言才具平庸,诗词文章写得也很一般,也没有啥过人的见识。他一生并未做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因而历史知名度并不高。然而,貌似泛泛之辈的龙汝言却有着令他人羡慕嫉妒的高情商加好运气,堪称有清一代最幸运的人——科场失意的他因一首小诗意外获嘉庆帝的激赏、关注、攫拔,从此其一直有些乏味、晦暗的人生犹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光连连蟾宫折桂、应考得中,而且在殿试时独占鳌头,一举高中状元。
在嘉庆的殷殷关爱下,龙汝言一扫从前的晦气,接连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从此踏上了一条铺满鲜花与掌声的官场坦途。
无心插柳
史载,发迹前的龙汝言因科场不顺,一直以秀才身份屈身于京师某都统家当家教糊口。恰逢嘉庆皇帝生辰,文武百官们按惯例都要上贺表。都统是满人,又是武夫出身,不耐烦写这样应景的官样文章,于是让龙秀才代写一份凑数上呈了事。
清朝入关后,其历代帝王自幼均努力学习汉文化,以融入汉文化圈,因此大都有文采。康熙、乾隆都十分喜爱吟诗作赋 ,墨宝极多。尤其乾隆,他写的诗更是达到惊人的四万余首,居然与《全唐诗》数量相等。数量如此之多,其质量与艺术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有几首能流传至今?又有几首耳熟能详?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并无几个认真研读过这些“帝诗”。龙汝言却是为数不多的有心人 。受到都统委托后,他搬来几册厚厚的康熙、乾隆诗集,从中寻章摘句,移花接木,“康熙加乾隆”、“剪刀加糨糊”凑成了一首长达二百多句的贺寿诗 。呈给主家后,某都统连看都没看就顺手将它献给了嘉庆帝。
嘉庆帝在万千的贺表中偶然发现了某都统献上的那首祝寿集句诗,于是挑出来细读。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对诗中句子的出处自然心知肚明,想起与老爷子相处受教的日日夜夜,虽有些酸楚,但心中也十分高兴 。于是特将某都统招来准备大加褒奖。
都统不敢欺瞒 。他据实禀告说贺寿诗是由家中熊孩子的老师龙某某代作。嘉庆闻言不仅没责怪都统,反而欣慰地说道:“南方士子往往不屑于读先皇诗作,此人却熟读若此,乃至于信手拈来皆成章,足见忠君之诚”。嘉庆一高兴,当即传旨赏赐龙汝言一个举人身份,并让他次年和其他举子一起参加会试。
皇上恩泽
也是该轮到龙汝言发迹了 。他用康、乾的诗作胡编乱凑的一首所谓贺寿集句诗,却意外获得嘉庆点赞,还被皇帝认为其文构思精妙,忠心可鉴,才堪大用,也算走了狗屎运。屡试不第的落魄秀才拥有了翌年参加治科的资格,其实是他有意无意间搔着了嘉庆的痒处。
第二年春季会试结果出来,学养不精、文章稀松的龙汝言再次名落孙山。主考官在汇报工作时竟然受到嘉庆的斥责 。训斥末了,嘉庆还捎带着叹了口气:“这一科举子们的水准很次,文章质量普遍欠佳”。主考官很是纳闷,他以为:这一科举子水平大都很高,文章诗词都作得花团锦簇,书法笔挺工整,而且见解精辟,功底不凡,许多人堪称国家急需的栋梁之才,怎么皇上竟如此不满?退下后主考官拉着近侍太监询问因由,近侍提醒他道:“因寄予殷殷厚望的安徽举子龙汝言落榜,皇上心下不悦,只是不便明言而已。”考官对曰:“龙汝言才智平庸,文章作得空洞无物,见识更是不堪一提,只能算泛泛之作,所以没录取他”。内监说:“皇上曾夸他才华横溢,可堪大用,你却说他文章庸碌,见解鄙陋,不予录取,这不是在说皇上有眼无珠、不能识才吗”?主考闻言恍然大悟 。于是将龙汝言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
檀宫折桂
下届科举即嘉庆十九年春那场会试,主考官领会了皇上意思,想方设法将仍旧表现平平的龙汝言录取。嘉庆看到龙汝言榜上有名,十分欣慰。殿试过后,主考官特地将龙汝言的试卷找出来,将他定为第一名,并连同其他九份优秀试卷呈给皇帝,由他最终定夺。嘉庆暗自拆开第一份试卷,见龙汝言大名赫然在上,于是一言不发,封好后放回原处。到当众公布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时,内监拆封唱号后,龙汝言果然摘得状元桂冠。
嘉庆乐呵呵地说:“朕所赏果不谬也”!意思是自己慧眼识材,果然没看错人!“状元哥”龙汝言当即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实录官纂编修等清要显贵的官职。在嘉庆护佑下,龙汝言一路扶摇直上,官运亨通,好不得意。
一生顺遂
后记:龙汝言在嘉庆的持续关爱下,升迁不断,赏赐连连,所任官职不仅清闲而且俸禄高,满朝文武均艳羡不已。谁知之后在校订《高宗实录》时,某书吏一时疏忽,将高宗(乾隆庙号)纯皇帝的“纯”字写成“绝”字,担任责任总编辑的龙汝言居然没校出来。将纯皇帝误写作“绝”皇帝,虽是无意犯错,但在当时却是“大不敬”的重罪,按律须严惩。嘉庆一则有些惋惜,二则不忍过于严厉惩罚自己的宠臣龙汝言,于是以“精神不周,办事疏忽”为由,将他革了职,并永不叙用。在当时来说,这种惩处也算格外开恩、格外宽宏了。
龙汝言在家中赋闲一段时间后,嘉庆归天 。龙汝言入宫吊唁 ,他如丧考妣,磕头如捣蒜外加涕泗横流,哀痛逾于诸臣 。刚继位的道光帝被他感动,认为他对爱新觉罗氏忠贞不二,很有良心,特赏他为内阁中书,后来还让他当过一届会试同考官。龙汝言才具平平,却荣宠不绝,其人情商之高,运气之佳,确实让旁人羡慕嫉妒加叹为观止。
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留下43位后妃的庞大群体,其中仅10位在乾隆去世时仍健在。这一特殊历史场景下,嘉庆帝的处置方式既遵循清代宫廷制度,又暗含权力交接的微妙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31 从乾隆宠臣到嘉庆阶囚:和珅的权力沉浮密码在乾隆朝的权力金字塔顶端,和珅以“二皇帝”之姿掌控朝政二十余年,其权势之盛甚至让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惊叹“中国真正的掌权者”。然而当乾隆驾崩仅十五日,这位权倾朝野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30 十五年国库的财富为何一年耗尽:和珅家产与嘉庆财政的双重困局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仅十五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查抄和珅府邸,抄没家产估值达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15至20年的财政收入。然而,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财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9 嫡子早逝与皇权隐喻:嘉庆祭拜永琏背后的权力密码1795年,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约定次年归政。然而,在永琰正式成为储君仅13天后,乾隆便命其前往朱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7 从包衣宫女到母仪天下:孝仪纯皇后的逆袭密码在清朝276年的历史中,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的生平堪称一部“底层逆袭”的传奇。她以正黄旗包衣(皇室奴仆)出身,从宫女起步,最终成为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更...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1 嘉庆之死:雷击传闻背后的历史迷雾与真相探寻在清朝十二帝中,嘉庆帝的死因堪称最富戏剧性的话题。民间野史中,他因“被雷劈死”的传闻流传甚广,甚至被演绎出多个版本:有的说他狩猎归途遇雷落马,有的称他在寝宫与小...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1 令妃的“隐形后冠”:权力天平上的血统、情感与政治博弈令妃魏佳氏,这位乾隆朝中后期最受宠的妃嫔,以十年六胎的生育奇迹、统摄后宫十五年的实权,以及嘉庆帝生母的身份,成为清代后宫史上最特殊的存在。然而,她至死未获皇后名...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16 乾隆宠臣的困局:和珅为何能讨好乾隆却难取悦嘉庆?在中国历史上,和珅是乾隆朝最具争议的权臣。他凭借过人的智慧与情商,在乾隆年间平步青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大臣;却在嘉庆继位后迅速倒台,落得“和珅跌倒,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15 和珅的金山银海为何成了嘉庆的“财政黑洞”?1799年,乾隆帝驾崩仅十五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查抄和珅府邸,得白银八亿两、黄金千万两,以及房产、田地、古玩等无数珍宝。这笔财富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堪...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14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