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破”金代诗论家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宋初西昆体是宗法李商隐的。因此,以李商隐诗歌作为模拟对象的杨亿、刘筠等的西昆体诗作更是如此。这些馆阁文臣的诗歌雕章丽句、组织工致、堆砌典故。他们用清词丽句,用历史故实来表达情思,反映现实生活,这就必然会造成其情思不易被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给人产生西昆体注重形式、缺乏内容的印象。

其实,产生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昆体创作的主要特征—“不说破”所导致的。所谓“不说破”,原是禅僧接引的主要方式,其实质就是要在阐释教义时,避免说破。因此,“不说破”原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避免正说,辗转说明;二是追求文字技巧。为了实现“不说破”,又使用“转语”、“代语”和重“用”而轻“体”的方式实现。
举例分析
先以杨亿、刘药《馆中新蝉》为例略作分析。杨亿诗云:碧城青阁好追凉,高柳新声逐吹长。贵伴金貂尊汉相,清含珠露怨齐王。兰台密侍初成赋,河朔欢游正举觞。云莫翠缕徒自许,先秋楚客已回肠。刘筠诗云: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幢螂共此时,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风来玉宇鸟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这两首诗是咏蝉,但处处都没有提到蝉字,且均运用了典故。这两首诗未著一“蝉”字,却处处在写蝉。而且在作为歌咏对象的蝉的身上,寓托了歌咏的主题。方回在《瀛奎律髓》卷十八中说:“凡昆体,必于一物之上,入故事、人名、年代及金玉锦绣等以实之。”
方氏指出了昆体咏物诗的特点,善用故实,善用华词丽句。表现出不直说某物,通过辗转地表达写出此物的征貌。但是,方氏却没有回答昆体诗人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其实,昆体诗人就是要将自己的情思寓于看似无关的故事和“金玉锦绣”的语词之中,从而避免点破他们的情思。
转语代语的运用
转语、代语是西昆体“不说破”特征在修辞上的表现。诗文中使用转语、代语的现象,在宋初较为普遍。陆游说:“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骚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辉,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在宋初文坛流行达四十年的昆体,其诗歌创作中也有大量的转语、代语的运用。
刘筠咏荷花诗《再赋》云:“黄姑别诸通。”王仲荤《西昆酬唱集笺注》(以下简称王注)云:“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又“黄姑诸谓天河也”。李维《枢密王左压宅新菊》诗云:“青规前席暇。”王注云:“青规即青蒲,此代指禁内密近之地也。”
又如钱惟演咏柳絮诗,“章台街里翩轻吹,濡水桥边送落晖”。咏柳需用“章台”、“溺岸”来代替。又钱惟演咏泪诗,用“玉筋横”来代泪。昆体诗作中不但在咏物题材上使用“转语”、“代语”,在咏怀、咏史等题材上,也使用“转语”、“代语”。
杨亿《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诗云:“茗粥露芽销昼梦,拓浆云液烷朝醒。”王注引《茶录》:“吴人采茶煮之,名茗粥。”意即用“茗粥”代茶。又引《毛诗传笺》曰:“病酒曰醒。”刘筠的和诗云:“旋制紫荷供秦笔,暗移神蔡忍摺床。”王注引《南齐书·舆服志》云;“百官执手板,肩上紫拾囊,名曰契囊,世呼为紫荷。”
又引《汉书·食货志》云:“元龟为蔡。”即蔡是龟之名耳。李维的和诗云:“琼枝不见萧斋晚。”王注曰:“按古人亦以琼枝喻友朋。”“转语”、“代语”在昆体诗作中不止是个别词语的转代,也有整个诗句转代。
刘绮《鹤》诗云:“可随三匝绕空枝。”它是魏武帝《短歌行》中诗句“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转语。刘绮《送客不及》云:“洛尘千古化征衣。”它是陆机诗句“京落多风尘,素衣化为缎”的代语。杨亿《无题》云:“一水盈盈语未通。”它是《古诗十九首》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代语。
不管是个别词语的置换表达,还是整句诗的转代,其目的都是要避免直说。用此名来代彼名的转代语,在指涉对象上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这种语词、整个诗句的置换表达后,往往引起的联想是丰富的。所以程千帆先生在《诗辞代语缘起说》中云:“盖云代语者,简而言之,即行文之时,以此名义当彼名彼义之用,而得具同一效果之谓。然彼此之间,名或初非从同,义或初不相类,徒以所关密迩,涉想亦臻耳。”
晚唐诗人杜牧以“小李杜”之名与李商隐并称,其人生轨迹如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既有科场传奇的锋芒初露,也有扬州风月的恣意沉醉,更有历史长河中永恒的诗酒风流。这位出身...
杜牧 李商隐 2025-10-27 杜牧轶事与后世评说:诗酒风流中的家国情怀晚唐诗人杜牧以“小李杜”之名与李商隐并称,其人生轨迹交织着传奇轶事与家国忧思。从考场奇遇到情感纠葛,从仕途沉浮到诗书传世,这位出身世族的才子用一生书写了独特的文...
杜牧 李商隐 2025-10-11 诗赋双绝:杜牧在晚唐文坛的革新与突破作为晚唐最具争议性与创造力的文人,杜牧(803—852)以“小杜”之名与李商隐并称,其诗文成就不仅重塑了唐代文学的审美范式,更以独特的批判精神与艺术创新,成为连...
杜牧 李商隐 2025-10-11 李商隐:寒门孤子的诗性人生与时代困局晚唐诗人李商隐,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绝唱穿透千年时光,其人生轨迹却如《锦瑟》般朦胧曲折。这位出身寒微的才子,在党争倾轧中辗转漂泊,最终以45岁...
李商隐 2025-10-10 唐代三李:诗坛星辉的浪漫交响在唐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被后世并称为“唐代三李”。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们诗歌造诣的高度概括,更折射出唐代由盛...
李白 李商隐 2025-09-24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李商隐:壮志难酬下的托古讽今——以贾生为例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遗憾,这种情感也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李商隐 2024-11-30 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借景抒情,情真意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复杂情感。一、诗歌背景与基本解读《夜雨...
李商隐 2024-10-31 李贺:唐代诗坛的“诗鬼”与“三李”之一李贺,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诗歌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共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 李商隐 2024-08-16 温庭筠:唐代音律诗的杰出代表在唐代这个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传颂。其中,温庭筠以其精湛的音律诗技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温庭筠 李商隐 2024-05-0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