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雍正为何要拼命拉拢步兵统领隆科多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其在位后期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的。
比如晚年倦怠朝政,康熙皇帝晚年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待臣下多以仁君的形式出现,可是这样一来就是放纵了大臣,吏治腐败,经常有贪污亏空案发生。但是康熙皇帝并没有改革除弊的决心,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吧,老想着歇歇。

另外康熙皇帝在继承人方面处理也不好,比如他一开始想要传位给嫡子胤礽,所以早早地立胤礽为皇太子,并且精心培养他。可是后来随着参与朝政的皇子越来越多,导致皇子都向康熙表现,自然使皇太子感觉到危急。皇太子胤礽开始变得娇纵并且结党营私,康熙皇帝大失所望,数次警告太子胤礽无果,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废黜了皇太子胤礽。
结果太子被废,其他皇子感觉到了机会,先是大阿哥胤禔觉得自己是长子跳出来争夺太子位,可是康熙皇帝根本不喜欢大阿哥胤禔的母亲,自然也不愿意立他为太子。大阿哥胤禔一看自己没有机会,就开始支持八阿哥胤禩,因为八阿哥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与此同时,朝臣也开始举荐八阿哥胤禩,这让康熙感觉到了八阿哥也在结党营私争夺太子之位。越演越烈的皇子争夺,让康熙感觉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复立胤礽为太子,为的就是平息皇子们的争斗。可是复立后的胤礽更加变得怕失去太子之位,结党营私的情况更加严重,康熙不得不再次废了胤礽太子之位。胤礽的再次被废,阿哥们再次蠢蠢欲动。
本来第一次废太子时,四阿哥胤禛是支持废太子胤礽的,可是没多久太子胤礽又被废,所以第二次胤礽被废后,四阿哥胤禛开始单干,并且还有十三阿哥胤祥的支持。八阿哥感觉自己被康熙讨厌,所以就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大将军王,胤禛的同母弟),这样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附庸八阿哥胤禩也支持十四阿哥。所以到康熙皇帝最后几年就是十四阿哥和四阿哥在争夺太子之位,不过四阿哥胤禛比较聪明,他不露声色,善于伪装自己迷惑对手和康熙皇帝。
在康熙皇帝眼中四阿哥胤禛一直是对兄弟和善,对父亲恭敬孝顺的人,并且胤禛对待国家以后的发展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改革思想,这恰恰是国家需要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改元雍正。四阿哥能在“九子夺嫡”中笑到了最后,除了他自己能力外,主要原因是雍正得到了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支持,这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为雍正夺位提供了兵权的保证。尤其是隆科多,可以说是雍正继位的主要保证,因为年羹尧主要是稳定西北的局势,而隆科多的步兵统领直接在京师给雍正提供了支持。
比如,在康熙皇帝最后的时刻,是隆科多在旁边,并且康熙驾崩当天京城九门关闭,无论康熙是真的传位给雍正也好,还是没有传位也好,权力都掌握在雍正和隆科多手里,所以让雍正继位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肯定会发生流血事件。隆科多是雍正继位的主要功臣,雍正没有继位前就一直拉拢这个舅舅(雍正的养母是隆科多的姐姐),并且和隆科多关系很好。
那么隆科多到底是什么职位呢?能让雍正皇帝这样拼命拉拢他?

隆科多是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出身可以说是高贵。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隆科多算是康熙皇帝的小舅子,并且康熙皇帝的母亲孝康章皇后还是隆科多的姑姑,所以隆科多和皇家的关系那是相当密切。
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是康熙时期的重臣,领侍卫内大臣,康熙的舅舅。但是隆科多成名时间比较晚,一开始就是一等侍卫,后来升任銮仪使(正二品)。可是等到康熙四十四年,隆科多因为属于违法,被康熙皇帝撤职,继续当一等侍卫。而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是朝廷重臣,他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是支持的八阿哥,所以这时候雍正和隆科多应该联系不多,毕竟隆科多还没有获得步兵统领的位置,加上他们家是支持八阿哥的。
有人说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所以他们两人联系密切,但是这都是猜测,实际上雍正在隆科多姐姐那里生活的时候,隆科多根本不算什么重要人物,而雍正那时还小和隆科多交往不多,等雍正长大后,隆科多的姐姐早就驾崩了,雍正和隆科多交集更不多了。
但是等到康熙五十年,隆科多被授予了步兵统领,开始掌握了京师的兵权,从那以后,雍正皇帝才有可能和隆科多结交。根据雍正继位时给年羹尧的朱批中说:“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从这里可知,雍正和年羹尧对隆科多了解并不多,也就是隆科多不能算是雍正一直的铁杆粉丝,可能是康熙皇帝最后一两年才倒向雍正,隆科多之所以选择雍正,有两种可能,一种确实和二月河的小说中一样,康熙就是要传位四阿哥,所以让隆科多扶持四阿哥,这样隆科多只能遵从。还有一种,那就是隆科多在康熙病重前就倒向了雍正,然后康熙病重隆科多为顾命大臣,雍正当然可以顺利继位,这样一来雍正有可能是谋朝篡位。
但是不管怎么样,隆科多都是雍正亲自争取来的,隆科多到底能控制多少大军?
雍正皇帝继位后,据说隆科多一直夸口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并且声称康熙皇帝驾崩当天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当然这些都遭到了雍正皇帝的反感,因为隆科多这样说就让人觉得雍正继位有猫腻一样。隆科多说的话虽然让雍正很不爽,可是九门提督(步兵统领)确实不一般,权力大得很,并且调动的兵马确实不下两万人。
九门提督全名叫作“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也可以称为步兵统领,在康熙时期设立的,目的就是控制京城九门,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上就是军警一家的配置,既可以管大军,保卫皇城,也可以断案子,负责刑狱。步兵统领这个官职实际上出现的比较早,最开始步兵统领只统帅八旗的步兵营,而九门事务归兵部管理,康熙皇帝觉得兵部的权力过大,就把九门的工作交给了步兵统领。

康熙三十年(1691),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巡捕三营实际上就是京城的绿营兵。雍正七年(1729),步兵统领的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十二年(1734),在宣武门内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同为负责审案的刑部因设在南城称“南衙门”)。
乾隆时期,巡捕三营有改成了巡捕五营,步兵统领全称又变成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之前九门提督为正二品,嘉庆帝为了显示它的重要性,改为从一品。
从上面我们得知,康熙皇帝末期,九门提督(步兵统领)可以统帅八旗步兵营、巡捕三营、京城内外十六门的守卫人员(皇城有内九门和外七门),当然还有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也归九门提督管辖。
八旗步兵营
八旗步兵营设有左、右翼尉各一人(正三品)。
八旗步兵营主要驻守内城,人数21000余人,按八旗方位驻防,负责城内社会治安,专司缉扑之事。
巡捕三营
康熙皇帝时期是巡捕三营,而乾隆时期加了两营,所以隆科多任步兵统领时只有三营兵力。其中中营驻扎于圆明园一带,由副将(从二品,隶属于总兵)一员带领,下分五汛(每汛有官兵370人至580人不等)。然后还有南营,驻守南郊和外城,设参将(正三品)一人有六汛人马,北营负责北郊,设参将一人有四汛人马,这样中南北一共有十五汛人马,大约7000人。再加上九个内城城门和七个外城城门,一个城门至少二十人驻守,这样也有三四百人。
康熙末期九门提督手下人马大约有三万人,当然这些人马不可能全部集中使用,需要有定点驻守的。因此隆科多说他可以召集两万人马完全没有问题,所以九门提督隆科多是个重要人物,雍正当然要努力争取,在京师附近就九门提督拥有的兵力最多,谁获得了九门提督的支持,无疑是争夺皇位的最有力保障。
有人说,九门提督竟然这么厉害,那造反了怎么办,首先九门提督都是皇帝的亲信,造反的可能性为0。其次,九门提督要受兵部节制,官员任命和大军调动都受兵部控制,九门提督很难让这支劲旅成为自己的亲军,调动大军造反很难完成。最后,即使九门提督真的造反了,可是皇宫里面还有一个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也就是统领侍卫的头,九门提督造反,领侍卫内大臣完全可以代领大内侍卫依靠城防的坚固等待援军,附近拱卫京师的八旗军很快就能到达勤王,所以九门提督很难造反成功。
所以清代的九门提督根本没有造反的例子,就像隆科多也是乖乖的被雍正皇帝解除兵权囚禁到死。

综上所述,九门提督确实位置很重要,雍正皇帝之所以拉拢隆科多,完全是因为京师附近九门提督掌握的大军最多(将近三万人马),如果平时想让九门提督直接发动政变是很难成功的,但是康熙皇帝病重快要不行时,在这种政权更替时,九门提督自然威力无穷。况且隆科多还是康熙选择的顾命大臣,所以雍正拉拢隆科多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也是他登上皇位的有力保障。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木兰围场,十二岁的弘历因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熊事件,让康熙皇帝发出“此子命贵重”的惊叹。这场看似偶然的危机,实则是康熙对这位皇孙长达数年观察的集中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30 索尼遗策:康熙扳倒鳌拜的幕后推手1669年,15岁的康熙帝在武英殿以少年摔跤手智擒权臣鳌拜,这场看似惊险的权力博弈背后,实则是索尼生前精心布局的政治棋局。作为顺治朝首席辅政大臣,索尼通过联姻、...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帝师双璧:熊赐履与李光地对康熙帝的深远影响清初政坛上,熊赐履与李光地以理学巨擘的身份,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核心智囊。他们不仅重塑了清朝统治思想体系,更通过经筵日讲、政策制定等具体实践,深刻影响了康熙朝的...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康熙六祭明孝陵:一场跨越两百年的政治智慧与文化博弈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刚平定三藩之乱的康熙帝首次南巡至南京。在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前,这位28岁的满清皇帝弃船登岸,率文武百官步行至棂星门外,行三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雍正严控与乾隆宽赦:权力更迭中的宗室政策转向清雍正朝以雷霆手段整肃宗室著称,十四阿哥胤禵、十阿哥胤等康熙末年参与储位争夺的皇子均遭长期囚禁。然而乾隆帝即位后迅速释放这些叔父,并调整其子嗣待遇,这一政策转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乾隆大婚时,雍正赐死弘时?历史真相与影视虚构的碰撞乾隆大婚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围绕雍正帝是否在此时赐死亲生儿子弘时的争议,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民间热议的焦点。事实上,翻遍《清史稿》《清实录》《清皇室四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8 顺治帝24岁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透支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帝福临(1638-1661)在位仅18年便英年早逝,终年24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子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创下中国历史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天花、祖孙情与政治博弈:顺治传位康熙的深层逻辑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天花肆虐的寒冬中病危,面对8个年幼的皇子,他最终绕过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庶子玄烨。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清朝...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帝王心术的镜像:朱元璋与康熙的储君信任差异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与清圣祖康熙作为两位极具政治手腕的帝王,对储君的态度却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给予绝对信任,甚至主动为其铺就登基之路;而康...
朱元璋多少岁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雍正登基后,代善后人为何能稳坐“铁帽子王”之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帝驾崩前夕,一份遗诏悄然定下大清皇位归属。在这份决定雍正帝即位的文件中,康熙特意叮嘱后世之君:“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