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死上官婉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前言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铲除弄权的韦后一党,同时也终结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一千三百多年后,陕西咸阳洪渎塬挖出上官婉儿墓,历史与现实直接产生关联。而细细品读墓志之后,我们会发现有诸多令人震惊的秘密藏于其中。

始遇贵人
婉儿,系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之孙女,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了废武皇后的诏书,与婉儿之父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
当时,婉儿刚出生不久,只得随母亲发配至掖庭为婢。其间,凭借天性的聪慧,婉儿熟读四书五经,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眀达吏事。
公元677年,受到武则天的召见与赏识。之后武则天免去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诰命,实为武则天之女秘,自此进入政治权力的核心。
华美绽放
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王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并还位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而武则天也于同年的十一月病逝。
继位后的李显昏庸无能,极需借重婉儿的政治才干,遂封婉儿为九嫔之一的昭容,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权势日盛,实不为过。
因此前,婉儿在武则天手下入职,受武则天强权之束缚。而如今女皇时代已经烟消云散,婉儿可以大施拳脚,政治地位显然达到了巅峰。

曲意逢迎
公元710年,中宗李显暴亡,韦皇后意欲独揽大权。但是,上官婉儿并不认为韦后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全局,因为李唐皇族之势依然相当强大,此前李重俊的政变已给了她足够的警示。
于是为稳定局面,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起草了一份遗诏。其一: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其二:韦后为太后摄政;其三:相王李旦辅政。
前两条是韦后的授意,而关键的第三条实际上是让李唐宗室牵制韦后的力量。然而韦后野心膨胀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及皇宫禁军等安排了自己的党羽。
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太平公主遂与临淄王李隆基合谋决定先下手为强。
凄艳凋零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的深夜,长安城内正上演一场惊天巨变:李隆基引兵杀入皇宫,声称韦后毒死先帝危及社稷,遂诛杀了韦后一党。
而在喊杀声中,婉儿临危不乱,拿出之前拟定的遗诏给大将刘幽求,表明自己的立场,希望刘幽求替自己向李隆基辩解求情,网开一面。
这份遗诏,便是她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说明她们二人是盟友,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是这次政变的主要发起者,更何况诏书上还写有让李隆基之父李旦参政的内容。
这足以说明婉儿依附李唐宗室的态度,然而李隆基还是将婉儿斩于旗下,其原因值得深思。
墓志之谜
2013年,上官婉儿墓被发现,但墓葬损毁严重。由于没有发现盗洞,似乎并不是盗墓贼所为而是官方有意毁坏,此人是谁?什么目的?
究其根源,或许可以从墓志文中找到答案。
墓志正文共982字,简要叙述了婉儿的籍贯世系、生平功绩等。而对于她的死因,只一言以概之:遽冒括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且志文还说了,婉儿墓是唐睿宗李旦下旨修建的。但是接下来,撰文者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婉儿之死的情感,显然是特意交代: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据此,历史学家们认为婉儿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事实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那么,太平公主为何要这么做?有什么深意?

杀人动机
婉儿十三岁被武则天擢为才人,之后一直在女皇身边做秘书。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最心爱的女儿,因此婉儿与太平公主频繁接触且关系甚密,很可能具有相同的政见并相互利用。
对此,李隆基也知悉。虽然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对付了韦后,但二人实则各怀鬼胎。自中宗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便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事,野心步步外露。
故而,在李隆基看来,解决了韦后,太平公主便是他最大的政敌。因此破解太平公主与婉儿的联手,使其无法威胁到自己今后的地位,这或许才是李隆基杀婉儿不足为外人道的动机。
毁墓真相
婉儿死后,当时太平公主势力尚弱,暂不能公开批判李隆基的行为,于是她通过哥哥李旦为婉儿正名并礼葬,以此表达对李隆基的不满。
事实上婉儿当年大兴文学,提拔了大批有识文人。太平公主借拉拢死去的婉儿表明态度,也能让这些人为她效力,其如意算盘不言而喻。
后来的事情,史书便记载得很明确:公元712年唐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次年太平公主因谋逆被赐死,且李隆基还下令损毁驸马武攸暨的墓。可见李隆基对太平公主有多厌有多恨!
既然太平公主对死于李隆基之手的婉儿,高调示好,那么在太平公主谋逆之后,已死去的婉儿仍然逃不脱叛党的命运。李隆基在毁武攸暨墓之时,顺带摧毁婉儿墓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结语
纵观上官婉儿的人生轨迹,可谓跌宕起伏。她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固然说明她聪慧敏捷、心机过人,但也暴露了她政治生涯的致命软肋:没有政治节操与政治立场。
当然,这是她在险恶的宫廷斗争中学会的生存哲学,属无奈之举。如其诗作: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婉儿向往平静祥和的生活,然权势争锋的波诡云谲却让她无从脱身。
尽管她也曾一度享尽荣华富贵与无上权力,但身处宫斗险境,朝不保夕,这背后的甘苦辛酸恐怕只有自己清楚。她的死并非个人原因,而是政治权势的祭品,想来不禁让人唏嘘叹息。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谋与宿命:李隆基为何决意除掉上官婉儿?公元710年,唐隆政变的刀光剑影中,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倒在了李隆基的剑下。这位曾侍奉武则天、中宗李显,又与太平公主结盟的宫廷“不倒翁”,最终未能逃过新帝的清算。李...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7 权力与命运的博弈:上官婉儿终身未嫁的深层密码在唐代宫廷的权力漩涡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纵横捭阖四十余载,却始终未披嫁衣。这位才情与权谋并重的女性,其婚姻的空白...
上官婉儿 2025-10-24 梨园天音:唐玄宗李隆基的音乐痴狂与盛世绝响在中国音乐史上,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始终与“音乐皇帝”的传奇紧密相连。他不仅以开元盛世缔造者的身份载入史册,更因对音乐的极致热爱与卓越贡献,成为古代帝王中罕见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2 明君之刃:唐玄宗“一日杀三子”背后的权力困局与人性裂变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缔造“开元盛世”的明君,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亲手导演了一场人间惨剧——以“谋反”罪名一日之内连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子。这场...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武则天侄孙女的悲剧:武惠妃为何从宠妃沦为政治牺牲品?作为武则天的侄孙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她因构陷太子李瑛等三王被历史贴上“毒妇”标签,最终在惊惧中病逝,死后追封的皇后谥号也被后代...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1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的晚年:从权力巅峰到孤独囚徒的陨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烽火彻底撕裂了盛唐的繁荣。当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时,72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蜀地。这场叛乱不仅终结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0 安史之乱风云:盛世崩塌与唐玄宗的皇权抉择公元755年寒冬,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这场持续八年的内战,不仅摧毁了盛唐的辉煌,更将唐玄宗李隆基从权力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0 君王情迷儿媳:解码李隆基对杨玉环的致命吸引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