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富裕、文化、生活水平程度,宋朝比唐朝更加繁荣。宋朝在人们的印象里,有富足的一面,但也有不太好的一面,就是宋朝发生过的起义事件特别多。为什么兴盛的宋朝,各地还会频频起义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朝廷的角度,还有一个是起义者的角度。宋朝有着比较特殊的招安制,有些起义者最后会受到朝廷的招安,这种身份上的转变对起义者来说,好处是很大的。
宋朝,特别是北宋,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当时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达80%。
唐朝最盛之时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竟发展到52座。此时欧洲的最大城市伦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过万人,到13世纪(南宋后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仅有10万人口。北宋时东京(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人口均在百万以上。
宋朝人很有钱,过着从容自在的生活。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朝宰相、枢密使等高官,每月俸禄为300贯,折合成今天的价值最少也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基层公务员每月也有万元以上。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文化高度繁荣。而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宋朝的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与商业化。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和品种增加,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中释放出来,可以从事制造业、手工业、商业等其它行业。加上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北宋大臣司马光曾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袜。
既然世人都说宋朝如此富有,如此美好,为什么还出现《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还会有王小波、李顺、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到北宋的皇帝宋徽宗赵佶,他在位二十六年(1100年—1126年初),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但最不适合当皇帝。宋徽宗在生活上穷奢极欲、在军事上好大喜功,在政治上重用奸臣,把北宋的大好江山短短20多年就给葬送了。
宋徽宗以前的皇帝都是非常节俭的,比如当了42年皇帝的宋仁宗,有一次批阅奏章到很晚,饿了想吃烤羊肉,交代下去之后又后悔了,说不用准备了。为什么呢,他说因为烤羊肉要很长时间,而御膳房知道皇帝可能晚上要吃烤羊肉,会每天杀一只羊烤了,无论皇帝吃还是不吃都要提前准备,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就不吃了。宋仁宗就节俭自律到这种程度。
宋徽宗在位的最初几年,还比较勤政爱民,那时,天下太平无事,一派繁华的景象。
然而宋徽宗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的吹捧蛊惑下,生活日渐奢靡,大兴“花石纲”,竟至搜刮天下,导致民怨沸腾,国力困竭,成为激起方腊造反的重要原因,包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造反,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但比方腊的造反规模要小。
在宋太祖看来,“民间如果富裕,那么兵反民不反。如果民间穷苦,那么民反兵不反。”就是说宋朝自开国皇帝,就对农民之所以会造反的原因看得很清楚,就是如果百姓的生活富裕,是不会造反的,之所以造反,就是生活过不下去了。
宋朝在民与兵之间采用了一种有特色的募兵制度。宋朝百姓没有服兵役的义务,官军都是雇佣军,每个士兵都有军饷,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而当某个地方发生饥荒灾祸时,宋朝就会在该地区加大募兵力度,征召饥民入伍,并可以带家属随军,解决了饥民的吃饭问题,也就没有必要造反。
虽然这样也造成了宋朝军队多而不精,即是所谓的“冗兵”,并需要花费巨额资金供养军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确实得以快速解决了饥民的生活问题。
基于同样的思路,对于造反,宋朝政府常常采取招安的方式解决。把叛军直接转为官军,给头目官职,给队伍发饷,朝廷付出几个官职、几份俸禄,与大军开拔打仗相比,性价比是相当高。并可以派这些人镇压流寇,还能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稳固统治。通过招安,一些没有成气候的民变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
以上是从朝廷的角度来说,从造反者的角度来说,宋朝百姓要造反,难度是比较小的,好处比较大。因为北宋在军事上实施的是“强干弱枝”之策,强大的禁军都是驻扎在都城附近,从而导致地方的兵力十分虚弱。所以农民造反很容易爆发起来。而爆发起来之后,也有招安一步可以走,民变首领由贼成为了“官”,对于没有什么追求的流寇来说,也是一条不错的人生捷径。就象宋江的这个造反队伍,就是被招安的。
宋朝甚至有一句名言:“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鸡肋编》)
当然有些造反队伍是不能招安的, 比如方腊的造反。
史载方腊是浙江青溪经营油漆的一个漆园主,因对当时宋徽宗的穷奢极侈,官吏的横征暴敛不堪其扰,于宣和二年(1120年)起事,他为人豪爽,又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短时间内就组织了很多人追随他。方腊起义利用了摩尼教,他自号“圣公”,与宋朝分庭抗礼。尽管方腊之乱持续时间只半年左右,但是《续资治通鉴》记载,“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
所以虽然方腊起义是由宋徽宗和一众奸臣的责任,弄得民不聊生而起,然而方腊却杀害平民二百万,劫掠奸淫妇女,祸害极大,至少可以说后来完全是祸害百姓的匪贼强盗,并不值得同情。
历来民变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是难成气候的。宋代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可谓是仁至义尽,重文轻武、不杀大臣、高薪厚禄、科举取士。既然如此、知识分子又有什么理由参与到造反中来呢?没有知识分子参与的造反也就是流寇强盗之类,成不了气候。象梁山好汉的总头领宋江也只不过是一个县衙里写文书的白领而已,比起人才济济的大宋朝廷中的文人,级别是最低最低的。
徭役一直以来都是民变的导火索之一。对广大农民来说徭役确实比较痛苦,完全是免费劳动力。宋朝鉴于这种情况,采用了独特的“厢军”来减轻成年劳动者需要提供的徭役。所谓“厢军”虽然是军队编制,但从来不进行作战,打仗都交给了“禁军”,厢军平时就负责修筑、运输之类的杂货。当然,其兵员素质也很差,大多是囚犯或者被禁军淘汰的人。《水浒传》里林冲发配去的牢城营就是厢军。
宋朝对土地控制其实是比较松的,并不反对兼并,农民流动性大,选择多,无需在一个地方绑死。另外土地商品化也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上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饥荒出现的次数大大减少。再加上宋朝整体上十分富有,惠及百姓的福利制度也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虽然《宋史》记载的农民造反次数不少,一说为历代之最,但因为《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为浩繁的史书,史料最多编纂质量又差,可以说比其它朝代的统计起点低,有些民变的规模小得只记了一个“乱”字就做了数。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宋朝的民变数量真是未必那么突出。 而且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宋朝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造反。造反基本上出不了一省之地,稍稍成点气候就被灭了,或者被招安了;对大宋江山完全没有构成过实质的威胁。
其它朝代,无论是明朝、唐朝、汉朝,在国家灭亡的时候,都有农民起义参与进来,对这个垂危的朝代轮番夹攻。可是,无论北宋末年还是南宋末年,农民造反不但没有对朝廷参与夹攻,而且还积极行动起来,抗击金国和蒙古外族入侵,维护赵家天下,保卫大宋王朝。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