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发型,因为发型不仅仅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同时背后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风俗和内涵。宋朝时期女子的发型大概分为两种,高鬓和低鬓。尽管宋代女子可以随意打理自己的发型,但发型的选择也体现着个人的家庭经济实力,毕竟发型的选择影响劳作效率,因此家境殷实之人往往梳高鬓,而那些较为贫寒女子会选择低鬓。所谓“高鬓”“低鬓”,其实只是笼统的划分,若进一步划分,那宋代女子的发型就更多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宋代女性的发型吧。

1、朝天髻
基本特征是在头顶梳个高髻,将头发在盘在头顶辫成两个圆柱形,然后朝前反搭,这是为了使发髻显得高大饱满。这种发型看起来干脆利落,直接把所有的头发都高高地盘起来,然后再插上各式珠宝,甚至是鲜花,让头发看起来雍容华贵。早在唐代就十分盛行此种发式,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中所描绘的两个贵妇,体态丰盈,都梳着高髻发型,上面还装饰有各种珠宝与鲜花。至宋代,这种发髻在宫廷之中是一种流行的风尚。

2、同心髻
同心髻是由朝天髻演变而来,但其造型的步骤要比朝天髻简单许多。梳同心髻只需将头发绾到头顶,使之编扎成一个圆形发髻即可,尽管工序简单,但实际上依旧美观。陆游曾描写蜀地三峡一带的女性:“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六支,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由此可见,同心髻当时也很盛行。

3、流苏髻
这种发型类似于同心髻,只是在扎束头发时,在发根缠绕丝带,使其自然下垂到肩膀部位,看上去非常轻盈。琴抚流苏髻,笛横红颊香。流苏髻带给人的就是这样一种温婉清秀之感。

4、龙蕊髻
龙蕊髻又名“双蟠髻”,髻心特别大。在盘完头发之后,还要在头发上扎上一些彩色的丝带上去,远远看去就像是两条龙一样,因此别名又叫“双蟠髻”。苏轼曾在《南歌子》这样描述双蟠髻:“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从外形上看,龙蕊髻典雅大气,这种发式感觉更能凸显女人的韵味。

5、云髻
这也是一种高髻,因为梳得高耸,显得有些许蓬松,像云朵的形状一样,所以得名“云髻”,再搭配上簪子,使人看上去柔弱但大方文雅。宋朝晏几道在《浣溪沙》中说:“旋寻双叶插云鬓。”赵长卿《醉蓬莱》中说:“拂掠新妆,巧梳云髻。”这些词句所咏唱的便是这种发式。云髻直到清朝依然存在,例如《红楼梦》中曾经记载过:黛玉头上挽着随常云髻。

6、坠马髻
这种发型的特色在于头发向下侧垂至肩部,并抽出一绺头发使其自由散落,给人一种散落与妩媚的感觉,犹如女子即将从马上摔落之姿。因此古人称之为“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这种髻型早在汉朝时期就已见于文字描述,起初是搭肩的垂髻的形状,后来在各个朝代传承演化,直到清代仍然深受喜爱,但主要为中年妇女所喜爱。从汉至明,坠马髻的形状在各朝代略微有所不同,但主体形式不变,基本上都是偏侧,使挽结的头发倒垂于头的一侧或脑后。到宋朝,坠马髻逐渐变为一种高髻,宋朝诗人洪瑹的《菩萨蛮》中就有关于坠马髻的描写:“蛾眉梳坠马,翠袖薰兰麝”。

7、螺髻
从螺髻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发式就是形状像螺壳的发髻,是将头发盘到头顶,绾成螺壳状,螺髻以高、翘为特点,搭配上流苏更显静美与大气,也能彰显青春活力。这种发式出现得很早,其形状和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壁画上的发式类似,在宋代年轻女性中很流行。有人将螺髻比喻为耸起来的峰峦,这也是取螺髻凹凸明显的外形。比如唐代皮日休的“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既是对山峰连绵的描写,也为螺髻在唐朝的出现提供了证明。
起初梳这种发式的一般是孩童,崔豹曾经这样描写:“童子结发,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但是经过历代流传与改进之后,这种发型也获得了女子的热烈欢迎,而且梳这种发式的大多是年轻女性,因为这是一种较为活泼的盘发。这种发型扎起来以后,使得女性显得无比可爱、干练,很有气质。“困倚妆台,盈盈正解螺髻,凤钗坠,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晁兆所描述的女子便梳着这种螺髻发式。南宋之后,这种发式依然得到流传和保留,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写到:“螺髻梅妆环列,凤管檀槽交泰,回雪舞纤腰。”

8、包髻
包髻,顾名思义就是将头发扎成髻后,用手绢或是布把头发包裹起来,由此得名包髻。宋朝妇女可以把包裹在头上的绢、缯等束缚成各种各样好看的形状,另外也会采用一些珠花加以装饰,最终形成一种简洁朴实又不失精美大方的发式。因此这种发式多在民间流行,广受年龄较大的妇人所喜爱,如《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媒人“戴冠子,黄包髻”。

9、结语
宋词中记载的宋代女性发髻还有很多种,如凤髻、宝髻、多鬟髻等。其实,这和我们今天女子设计不同的发型是一样的,发型的多样是为了配合服饰,使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窈窕,提升气质。宋代无论哪种发式看上去都给人以饱满之感,这是由于宋朝女性的服装特点是修身适体,一反唐代的风华美丽、雍容华贵的特点,展现出一种内敛拘谨、简洁质朴的风格。宋朝女服没有唐代那种宽大的袖襟,流行瘦、细、长的穿衣风格,一般平民女子仍然穿窄袖衣衫,但是较之晚唐更为瘦长,裙裤也比较瘦短。衣服的配色也不同于唐代以红、紫、绿、青为主的传统,多采用各种素淡的颜色。这种服饰特点显得整个人比较瘦弱,凸显女性的线条美,在这种情况下,梳高髻使得脸从视觉上被衬得小而修长,头型也显得更立体,高大的发髻衬托的人并非清雅消瘦,在发髻上再插上各种饰物,更显美丽动人。
公元1142年寒冬,临安大理寺内,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赐死,时年39岁。这场震惊朝野的冤案,不仅终结了一位军事天才的生命,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关于...
岳飞 2025-11-10 南宋乙丑科进士杨宏中:宋宁宗朝“六君子”之首的忠义人生南宋宁宗朝(1195-1224年),朝堂暗流涌动,权臣韩侂胄专权,构陷忠良,而一批青年士子以血性之躯挺身而出,书写了士大夫“以道抗势”的壮烈篇章。其中,福州人杨...
宋宁宗 2025-11-07 假如赵构全力支持岳飞抗金:历史的可能性与现实困境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捷中以步卒击溃金国精锐“铁浮屠”,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更揭示了一...
赵构 岳飞 2025-11-07 宋高宗禅位之谜: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棋局公元1162年,南宋军民刚在采石矶击退金军完颜亮的南侵,朝廷尚未从战争阴霾中抽身,55岁的宋高宗赵构却突然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宋孝宗)。这一举动看似突...
宋孝宗 赵构 2025-11-06 宋高宗与吴皇后:59年相濡以沫的帝后传奇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上,宋高宗赵构与吴皇后的婚姻堪称奇迹。他们携手走过59年,从北宋灭亡的动荡岁月到南宋偏安的稳定时期,始终相互扶持,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对跨越金婚...
赵构 2025-11-06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宋仁宗为何独守“仁”字?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铁血统治者屡见不鲜,但宋仁宗赵祯却以“仁”著称,甚至因谏官包拯激烈进谏时被喷满脸唾沫星子仍能保持克制,成为后世称颂的“千古仁...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11-06 邢秉懿:靖康之变中的悲情皇后在两宋三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长卷中,邢秉懿的名字始终与“靖康之变”的国耻紧密相连。这位宋高宗赵构的原配皇后,以十七岁少女之身经历北狩之辱,在异国他乡承受了十二年非...
赵构 2025-11-05 宋仁宗:历史长河中的仁君典范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赵祯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仁慈”特质,在众多帝王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那么,历史上的宋仁宗究竟是怎样的人?他又...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11-05 王应麟的学术遗产:著作与墨迹中的治学精神南宋末年,浙东学派代表人物王应麟以“博洽多闻”闻名于世。这位历经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三朝的学者,在南宋灭亡后隐居乡里二十载,以著书立说践行“遗经传世”的志向。...
宋恭帝的儿子 宋理宗 2025-11-04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
宋哲宗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