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状元真的受万人瞩目、出将入相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发明的,他强化了隋文帝分科考试的宗旨,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真正诞生。科举制诞生意味着选官制度的颠覆性变革,标志着长期以来被贵族垄断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隋朝的统治一瞬即逝,随后唐朝并没有否定隋朝的制度建设,而是继续沿用它,比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等。唐朝科举制绝不是照搬隋朝的,而是不断在革新。
比如唐太宗贞观年间,在科举考试中设立进士、明经两科,武则天时期增加了武举和殿试环节,唐玄宗开元年间又将诗赋纳入到科举考试的范围。
尽管唐朝科举制进行了诸多建设,但唐代科举考试的状元并不受重用,他更多是名义上的,远不及宋朝状元登第荣光,可以出将入相,担任政府部门的要职,其中因由大抵和唐朝的社会风貌有关。
一、唐代状元的处境
隋朝创立科举的时候,并没有状元之说,整个隋朝共举办过五次科举考试,总共录取秀才、进士十二人,因统治时期太短,科举影响力有限,状元之制没有实行。
唐朝依规而行,仍然采用隋朝的科举制,但又有新发展。“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唐制规定,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其首者为状元,故有状元一说,可以说,状元是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1.唐朝第一个状元
举凡整个唐朝,一共产生过251个状元,第一个状元产生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当时考取的进士只有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他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登科记考》有言:“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可以知道,早在隋朝时,孙伏伽已经是进士及第了,到了唐朝,他更进一步,考上了状元。
从孙伏伽之后的履历可以看出,他高中状元,名列甲榜第一名后,并没有被赐予很高的官职。直到玄武门事变后,他被赐职武城县男,仕途才有进一步的发展。
之后孙伏伽官迁至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掌管司法。以他的状元之才论之,担任的职位其实有些低了,并没有达到治国之中枢的程度。
古代终究是人情社会,掌握刑狱司法算是治国之枝节,这也是为什么提到孙伏伽这个第一人状元时,后代的史书里没有大书特书的原因,因为他的职位是边缘化的。
孙伏伽作为一个标志性例子,可以看出唐朝初年统治者对于状元的定位,是游离于核心政权之外的,并没有让其统御一方,或者在中央担任三省六部的职位。
2.唐朝状元群体
孙伏伽之后,还可以再细分下整个状元群体,可见其端倪。唐朝251个状元中,能查出家世的有74人,这74人中,出身于官僚阶层的有69人,占比93%。
再从家世的角度来考虑,唐朝可查状元中,家世显赫者占比79.73%,出身庶族寒门的占比仅7%。具有极大的不对等性。这些家世显赫的人员中,皇室宗亲、官僚出身的比比皆是。
再从区域划分来看,唐朝状元的籍贯中,绝大多数出自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即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北方占比多,而南方所占比重极其小。北方状元的户籍再详加查看,会发现其家族做官的居大多数。
从以上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唐朝的状元群体,依然是一种隐形的贵族群体。其彰显的是科举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扩大取士途径,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参与进来,革新官僚机构。
说明唐朝状元的本质,是上层社会内部的权力外分配,是中下层地主阶层从传统豪族中分权,跟广大的庶族士子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唐朝的状元更像门荫。
唐朝的状元,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材途径筛选,其真才实学是饱受质疑的。它不过是皇族对于功臣或者官僚的一种赏赐,是徒有其表的,相应地,这些群体不会被委以政治上的重任。
《新唐书》《旧唐书》记载的状元,比如王维、柳公权、李固言等,虽是状元,但只称自己是“中进士第”,可知状元只是个头衔,有和没有都一样,这恐怕也与状元的合理性有关。
唐朝的状元身份的认定,缺失了制度上的合理性。它更像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契约。只是作为平衡政治势力的缓冲,也可以看出,唐朝的皇权并没有集中。
二、唐朝状元为何不受重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唐朝状元成为了一种政治上的摆设,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都不以考上状元为荣呢。这里面涉及到的,不止是状元定位的问题,更是科举制在唐朝的尴尬处境。
除此之外,也与唐朝的政治生态有密切关系。唐朝的政生态构依然延续着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内在气质,进而扩展到选官和用人上,才会有不同于后世朝代的状元处境。
1.唐朝科举制的缺失
唐朝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但是科举制并不完善,依然处于初创阶段,它属于新兴制度,从社会接受度来看,远不能同宋朝同日而语。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宋代的科举制度的完善,使他们可以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状元不再是一种符号,而是对官僚体系强有力地补充,这是宋的成就之一”。
言外之意,唐朝的状元更像是一种符号,不具备实际意义,没有补充官僚系统的功能。由状元广而言之,唐朝的科举制度建设并不到位,呈现出时代交替的印记。
唐朝科举制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唐朝取士间隔时间长,而名额又太少。唐朝科举取士并不是每年都会举报的,有时长达数年都不会举办,完全是看统治者的心情。
唐朝取士的名额也不像宋朝那样,动辄五六百人的录取人数,唐朝科举制录取人数只有寥寥几人,或者几十人。取士人数的稀少,意味着其构成的官僚体系是处于劣势的,致使无法形成与贵族的抗衡之势。
唐朝科举制还形成一种隐性的对抗,也就是状元与进士群体不是一路人,状元很多是经过内部操作选上的,其依然属于权贵阶层。而很多进士是由庶族阶层进入的,由此来看,状元的设置是与科举制初衷不符的。
从状元设置来看,唐朝科举制存在不少漏洞,比如从透明度来看,唐朝科举是没有宋朝的誊录糊名弥封的。还有所谓的通关节,主要是指在考前和主考官约定,用不着在考场内、答卷上或阅卷时作弊。
所以唐朝科举制依然是贵族阶层可操纵的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取士的公平性,首当其冲的便是状元制度,所以可想状元在唐朝的处境。
另外唐朝虽然在武则天时期设置了殿试制度,但是和宋朝时的殿试是不同的,宋朝殿试高中之人被称为天子门生,而唐朝显然没上升到这个级别,殿试取士没有那么隆重,还随皇帝爱好而定。
唐朝殿试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状元选拔的不严谨,其选拔的状元真才实学,是受到质疑的,这一切君王都是了如指掌的,所以不会去重用状元。
2.唐朝政治体制
唐朝社会相较于前代是开放的,比如它的政治体制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可以吸纳不同的人才服务于政治,当时下层士人甚至外族人都可以在唐朝为官。
但是并不代表一种普及性,相反它带有新旧时代交替的烙印,所以如何去定义唐朝社会呢,事实上唐朝处于半贵族社会,魏晋时期的士族特权在唐朝并未完全褪去。
武则天时期科举取士的意愿性要强于唐朝其他皇帝,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原来的关陇贵族势力过于庞大,他们内心是不支持武则天的,所以武则天想要通过科举制,让更多的下层庶族士子为她所用,进而稳固政权。
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并不会赋予状元超然物外的地位和权力,状元更像是平衡庶族与士族力量的缓冲器,他形式上的意义要大于实际上的,更像是一块“鸡肋”。
再者唐朝社会由于贵族的存在,君主的权力并不是集中的,唐朝的名相很多,比如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张九龄等等,他们取得突出成就其实是与权力划等号的。
皇权与相权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相权过大自然皇权就受到削弱。而且随着募兵制的推行,安史之乱的产生,地方的权力得到无限度扩张,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的情形下,皇权再次受到削弱。
皇权无法形成集权,造成的影响是好的制度无法全力推行,这也是科举制以及状元难以形成影响力的根源所在。
结语
唐朝作为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朝代,其制度的建设意义要远大于实际应用,所以状元不受重用的情况是受当时社会环境所限,但是殿试与状元的推行,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为宋朝科举兴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一场由礼部尚书杨玄感发动的反隋起义如惊雷般炸响在隋朝统治的根基上。这场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却引发了隋炀帝杨广的疯狂报复——杨玄感被分尸示...
杨广 2025-07-31 杨广上一任是谁:隋朝权力更迭的历史密码隋朝(581年—618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启唐朝的关键朝代,其皇位更迭始终与王朝兴衰紧密交织。隋炀帝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其继位过程不仅关乎个人命运,...
杨广 启 2025-07-28 沈婺华与隋炀帝:乱世中的特殊羁绊与历史回响在南朝末代皇族与隋朝皇室的复杂纠葛中,沈婺华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段跨越朝代更迭的羁绊,既承载着政治博弈的冷酷,也暗含人性温度的微光,更在...
杨广 2025-07-09 李世民的淑妃杨氏:从亡国公主到帝国宠妃的传奇人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杨淑妃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作为隋炀帝杨广之女,她的人生轨迹跨越了两个王朝的兴衰,其命运与隋唐之际的政治风云紧密交织。本文将以真实史料为...
杨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03 杨广:功过交织的“千古一帝”之谜在中国古代帝王序列中,隋炀帝杨广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存在。他背负“炀”的恶谥,被传统史书描绘成昏庸暴虐的典型;但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甚至...
杨广 2025-07-03 杨广灭陈:终结南朝的最后一战与陈朝故地的历史地理公元589年,隋军在晋王杨广的指挥下渡过长江,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延续三十二年的陈朝就此覆灭。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南北朝对峙的终结,更将陈朝...
杨广 2025-06-26 历史为什么丑化杨广:多重语境下的帝王形象重构在中华帝王的谱系中,隋炀帝杨广的形象堪称独特:他既是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的“千古一帝”,又是弑父杀兄、荒淫无度的“暴君典范”。这种矛盾的历史评价,实则是政治叙...
杨广 2025-06-18 杨广为何不杀杨丽华:权力漩涡中的亲情羁绊在隋朝的历史长河中,杨广与杨丽华的姐弟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复杂而微妙的面纱。作为隋炀帝的杨广,以残暴多疑著称,却在位期间始终未对姐姐杨丽华下手。这一反常现象背后,...
杨广 2025-06-12 杨喜与杨广:跨越时空的家族关联与历史轨迹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杨喜与杨广这两位名字虽同为“杨喜”或“杨广”所关联,却分属不同时代与家族分支,其关系需从家族脉络与历史背景中探寻。杨喜:斩获项羽遗骸的汉初功...
杨广 项羽 2025-05-22 杨暕的拼音与历史身份考辨在隋唐历史研究中,杨暕作为隋炀帝杨广次子的身份备受关注。然而,其姓名中"暕"字的读音争议长期存在,成为学术界与文化爱好者共同...
杨广 2025-05-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