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和上官仪合谋废武未遂后,武则天为何不杀掉李治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武媚娘传奇》武则天和李治剧照
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
这是《新唐书·上官仪列传》中的一则记载,说是的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差点在宰相上官仪的配合下,废掉了武则天皇后之位的故事。
当时的情形对武则天来说相当危急了,如果不是她在李治身边有忠心的耳目,或者李治少犹豫那么几分钟,把诏书盖上皇帝宝印并传送出去,未来的武皇帝的下场就有可能像箫淑妃靠拢了。
这大概是武则天走上政治前台后,遇到的最大一次政治危机了,好在她及时赶到现场,化解了这次危机,感觉理亏的李治也及时推出了上官仪这个炮灰,安抚了武则天的怨气。
经过此事后,武则天更是加大了在前台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影响力,让李治同意和她并称“二圣”,成为大唐王朝事实上的另一半。
但即使从皇后变成了“天后”,武则天政治生命的钥匙始终还是掌握在李治手上,如果李治真下定决心,依旧能很轻松地把武则天打下政治舞台。
以武则天的心性,这恐怕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就有历史爱好者问了,为什么武则天不干脆杀掉李治,不但能掀翻压在身上的石头,然后还可以早些掌权,后来的武则天杀儿子时,眉头都不皱一下的,难道心软了?
实际上,武则天在李治执政时期,权力还没有大到能杀帝自立的地步,李治也没有电视剧中描述的那般软弱,没有李治的扶持和后来遗诏上的授权,武则天在未来也达不到那个地步。
《武媚娘传奇》李治剧照
先来说说李治,他是在前太子、长兄李承乾谋反案后,李世民又否决了两个兄长,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后,不得已挑选出来的接班人,看似柔弱不争,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强势皇帝,所以,接班人在他面前不能表现得太强势,李承乾为何会谋反,不就是也想展现自己的才能,然后让李世民觉得有威胁了,所以扶持魏王李泰跟他打擂台,逼得李承乾铤而走险?
所以,李治在当上太子后,完美地把自己转换成和李承乾不同的接班人,什么都不争,贞观十八年,即李治当上太子后的第二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让他在定州(河北保定附近)守住大军后路。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治当时的表现是,每天哭泣,一副舍不得离开李世民身边的样子,并很聪明的每天给李世民汇报自己的情况,让李世民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动向。当李世民从战场回来,路上患痈病时,他又亲自用口为李世民吸取背上的毒脓。
为李世民吸毒脓是孝,坚持每天汇报工作是顺,合起来就是孝顺,孝是应该的,可顺就需要有相当的政治头脑,本来李世民还不是特别满意这个继承人,但在李治的孝顺下,任何不满都消失无踪。
从上述事例看,李治绝不是柔弱的笨蛋,李世民精心培养了十多年的李承乾是肯定不如他的。
在当上皇帝后,李治也能审时度势,当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反对他的政治意图(废王立武)时,他能迅速找准方向,拉拢李勣代表的军方、以及朝堂上以许敬宗为代表的中下级臣子,让自己变成大多数的代表,没点政治敏感度是办不到的。
长孙无忌一派倒台后,李治也能忍着他们曾经对自己的辅助之功,坐看褚遂良凄惨的病死在外,狠心逼迫把自己亲手捧上皇太子之位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自杀,政治上的狠辣和果决也绝对不缺少。
如上,李治这么个心机、手段、狠辣都不缺少的皇帝,对于权力的掌握不会太松,武则天想干掉他,恐怕很难。重要的是,武则天离不开李治,李治也离不开武则天。
武则天毕竟是女人,在男人当道的政治氛围中,本来上位就有诸多阻力,要想完成登顶(唐高宗时期的武则天恐怕也没有那个想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只会比男人更多,这从她67岁(历史上登基时年纪最大的皇帝)时才迈出那一步就能看出来。
她需要借助李治这个名正言顺且全国都认可的皇帝的诏命,才能慢慢走到权力巅峰,如果杀掉李治,实力还没有积攒完成的武则天可对付不了遍布全国的李唐宗室,在李治废武未遂事件中,上官仪这样的宰相都反对武则天,官员集团同样还没有整合成武则天的助力。
反而是李治活着,对武则天好处多多,李治虽然一时兴起要废掉武则天,但实际上他的政治理念和武则天是相当接近的,在反门阀势力上,这对夫妻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有着一样的信念,这才是李治独宠武则天,并能跟她相濡以沫的基础。
刘晓庆版《武则天》上官仪和李治剧照
在废武未遂事件中,上官仪就是门阀势力的代表,他要做的就是借着李治短暂的对武则天的不满,拆散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强势组合,李治其实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他的不满其实只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对武则天办理了太多政务的失落,并不是对武则天如何处理政务的不满。
如果上官仪成功,李治马上就会失去政治上最大的帮手,在和门阀势力的政治角逐中处于下风,李治可不是笨蛋,及时收手,同样也意识到,门阀要除掉武则天,对自己是不利的。
因此,李治在废武未遂事件之后才会更多地把权力交给武则天,其一是因为自己有病,无法长时间处理政务。其二就是不放心别人,害怕跟自己政治理念相左的人抹杀了自己的努力。其三就是,他跟武则天有四个亲生儿子,继承人始终是夫妻两人的血脉(他肯定想不到未来)。
综上所述,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并不是凭借男女之情结合在一起的,也许刚开始是这样,但最后肯定是政治利益的结合占主导,政治人物也只有政治理念相当,才能处得长久。
《武媚娘传奇》武则天和李治剧照
武则天需要借助李治的许可积攒实力和势力,李治同样需要武则天的政治能力帮助他对付门阀势力,在政治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双方的结合是很稳固的,李治不会真对武则天不满,武则天也不会想着去杀李治,两人之间肯定有一定的互相猜忌,但达不到撕破脸的地步。
没有李治,就没有当上皇后和天后的武则天,没有李治在遗诏中授权“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武则天也不会是后来的武则天。杀掉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李治,除非武则天是政治白痴,显然她不是。
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两次拜相却始终低调谨慎,举贤荐能却从不显露恩宠,临终焚稿只为避免是非牵连他人。他就是陆元方(639—701年),字希仲,吴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武士彟之“彟”:读音考辨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名字常因“彟”字的读音引发争议。这个承载着唐代开国功臣身份的姓氏,其读音背后不仅涉及汉字音韵的演变规律,更折射出历史人物形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历史纠葛在武则天统治的盛唐宫廷中,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关系始终笼罩在权力阴影与情感迷雾之下。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男女,以美貌、才情与权谋为纽带,在神都洛阳的深宫中演绎了一段...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8-04 薛绍与慧娘: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千年情殇在唐代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薛绍与慧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承载着真实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文学想象的浪漫。薛绍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驸马,其生平有...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7-30 古代殿试资格考:从寒门学子到天子门生的晋级之路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最高层级考试,自唐代武则天首创至清末废止,历经千年演变,其资格审核体系既承载着皇权对人才的最终裁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逐级筛选、优中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30 上官婉儿的诗:宫廷与自然的双重变奏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作为武则天与唐中宗时期的宫廷核心人物,她不仅掌控诏命、品评诗文,更以32首存世诗作构建了独特的文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上官婉儿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唐室中兴名相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至唐中宗时期的关键政治人物。他以八旬高龄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3 破局与桎梏: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的婚姻困局与政治突围在东亚君主制历史中,日本推古天皇(554-628年)以“世界首位女性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比武则天早近百年登基的女天皇,其婚姻选择与政治生涯交织成一幅充满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