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人掌机要”是刘宋时开始产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刘裕开创,到宋孝武帝刘骏时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并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不仅贯穿整个南朝,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并延续至隋唐。
“寒人掌机要”使寒门庶族势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枢,为寒人集团登上政治舞台,进而取代士族奠定了根基,也为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东晋末年,战乱不止,在先后遭受王恭叛乱、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卢循之乱,以及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军阀割据混战后,门阀士族遭到重创,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局面已经难以再继续维系下去。
以刘裕为代表的寒门庶族势力趁势崛起,并先后平定了各个割据势力从而使混战二十余年的南方重归一统,最终代晋建宋,在此过程中,寒门庶族势力也因军功而地位不断得到上升。
刘裕出身寒门,他以军功夺取天下,因而掌握政权后,集权中央,大力削弱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并在中央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中央军(也称台军),结束了东晋时期士族专兵的局面,同时重用寒门,于是寒门庶族士人,纷纷参与朝政。
门阀士族进入刘宋后,虽仍高官厚禄,但所担任的皆为清流雅职,并无实权,因而不断被边缘化,而寒人所担任的如中书舍人之类的官职,品位虽低,但参与机要,出纳王命,具有实权。终宋、齐、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有寒人掌握。
刘宋时,随着门阀士族的全面衰落和皇权的复兴,寒门庶族势力逐渐兴起,以及刘宋统治者本身就出自寒门庶族,因此采取系列抑制豪强,集权中央,重用寒门的改革措施,寒门开始在朝堂担任要职,参与执掌机要之职,于是逐步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
“寒人掌机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寒人控制政治中枢。从刘宋开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以制衡门阀士族对皇权的威胁,防止重现东晋士族坐大,皇权旁落的局面,大力削弱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刘宋皇帝往往利用出身微贱而有实际才干的寒门来控制中央各部门,如尚书省的尚书令史、中书省的中书通事舍人实际把持了这两个最高权力机构,而门阀士族担任的尚书令、尚书仆射虽然位高,但却被完全架空,只剩下在公文上签名的权利,门阀士族人士越来越成为政治中的摆设,被剥夺了实权。
刘宋开始,寒人之所以控制政治中枢,除了刘宋统治者为复兴皇权而削弱门阀士族和刘宋皇室本身就出自寒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门阀士族本身就已经越来越腐朽,在政治上不求振作,不思进取,庸碌无能,除部分热衷于政治事务但却又受到皇权压制外,大多已经丧失了理政的能力和对政治的兴趣,这在客观上为寒人控制政治中枢创造了机会。
第二是寒人执掌兵权。经历东晋末年混乱征战局面后,军权彻底归到了寒门庶族手中。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就是以寒门庶族身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凭借着与北方流民为主的北府兵组成的北府寒门军事集团,以军事起家,以军功坐大,最终改朝换代,创造了刘宋政权,.
此后刘裕实行军制改革,重新构造了一套中军和外军的体系,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由皇帝直接指挥的中央军——台军。台军将领几乎全是皇帝的雇从亲信和信任的寒人武将。他们通过军功上升,以致出将入相,刘宋时期的门阀士族因此丧失了他们在东晋时期专兵的特权,失去了与皇权对抗的军事基础,兵权因此完全由寒人执掌。
当然,士族手中的军权被彻底剥夺,也与士族在晋末“不乐武位”,“鄙薄武事”,以不过问军事为清高,抛弃了东晋早期士族以武功进取的传统,正是这些士族自身的腐朽无能,最终致使军权逐渐落入刘裕这样的寒门庶族手中,从此军权再也未落入士族之手。
第三是寒人出任地方典签。从刘宋开始,皇帝为集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官员——典签(签帅)的地位,同时通过委任被选拔出来的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人担任州镇典签,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让他们负责传递州镇各项要务上报给中央审核.
同时负责监督,传达中央命令和辅助地方州镇长官处理事务,并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朝廷的权力,州镇起兵反抗朝廷的可能性被大大削弱,从而使中央进一步了控制地方军政要务,由此出现了“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
“寒人掌机要”使寒门庶族势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枢,为寒人集团登上政治舞台,进而取代士族奠定了根基,也为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东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晋恭帝司马德文与宋武帝刘裕的关系,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权力博弈。司马德文作为东晋末代皇帝,在位仅两年便被迫禅位于刘裕;而刘裕...
刘裕 2025-09-10 寒门枭雄的困局:刘裕北伐止步北魏的深层动因公元417年,刘裕率领的北府军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骑兵于黄河岸边,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东晋疆域首次突破黄河。然而,这位被后世...
刘裕 2025-08-28 刘裕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从寒门到战神,用战术与胆识改写历史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刘裕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出身寒微的东晋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从北府军中崛起,最终建立南朝刘宋政权,成为南北朝时期最耀眼的...
刘裕 2025-07-31 彭城王刘义康:南朝宋的权相风云与悲剧终章彭城王刘义康(409年—451年),字车子,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第四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异母弟弟。他的一生,是南朝宗室参政的典型缩影,其命运起伏与南朝宋的...
刘裕 2025-07-22 血脉溯源:刘裕与刘邦的皇族羁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刘裕与刘邦作为南北朝与西汉的开国君主,虽相隔六个世纪,却因同姓“刘”引发后世对其宗族关系的持续探讨。通过正史记载、家谱考据与历史逻辑分析,可以...
刘邦 刘裕 2025-07-10 萧道成:从权臣到篡位者——刘裕朝代覆灭的深层逻辑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开启南朝历史。然而,这位北伐英雄创立的王朝仅存续59年,便在其旧部萧道成的兵锋下轰然倒塌。刘裕朝代(南朝宋)的覆灭,看似是权臣篡位的...
启 刘裕 2025-06-30 刘义符被废: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帝王悲剧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在开国皇帝刘裕去世后,政权内部暗流涌动。年仅十九岁的宋少帝刘义符,在位不到两年便被顾命大臣废黜,这一事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因素、个人品行问...
刘裕 刘义符 2025-05-22 刘裕政权与曹魏关系的再审视:为何未否定其正统性在探讨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与曹魏关系时,需从历史脉络、政治逻辑与现实考量三个维度切入。尽管刘裕通过禅代程序取代东晋建立新朝,但其政权始终未公开否定曹魏的正统性,这...
刘裕 2025-05-12 刘寄奴:从帝王小名到中药传奇的千年回响在中医药典与历史典籍的交织中,“刘寄奴”三字承载着双重传奇——它既是南朝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亦是一味以帝王之名命名的中药。这段跨越身份与领域的叙事,折射出中华文...
刘裕 2025-04-27 刘穆之被重用的客观原因在东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刘穆之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与独特的优势,成为刘裕倚重的心腹大臣,其被重用背后有着诸多客观原因。家族背景与声望的潜在助力刘穆之出身于汉高祖刘...
刘裕 2025-04-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