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最怂,一个是宋朝,一个是清朝,宋朝怂了三百多年,从赵匡胤死了之后就一直怂。究其原因,可能大家都认为:宋代时期好像很是窝囊,不能遇到战争,一旦遇到战争,大宋的军队就只能逃跑。因为避战畏敌,领土被敌国占领了不少。寸寸山河寸寸金,这就确实也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在那个时期,少数民族的各个部落都在崛起,他们对中原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而且,这些人还拥有着极强的武力。宋朝就完全不同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比较好,但是,重文抑武的政策则使得国家的军事实力较为落后,根本不能与其他的周边国家硬碰硬。
所以,宋代在战争上的胜算不大,甚至,更有过屡战屡败的经历,之后,更是签订了许多条约,这其中,就有宋辽澶渊之盟,宋金绍兴和议。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居然也有着三百年的国运,这令人十分不解的。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宋朝是运气好,北宋出贤相,南宋出名将。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比较重视文人的发展,科举是当时选举官员的主要途径。所以,当时的读书之风盛行,文化氛围很高,但是,宋朝却忽视了军事的发展。宋朝还有一点是令其它朝代难以难以企及的,那就是:当时的国家内部没有出现外戚、宦官、藩镇割据等乱象。
大家都知道,宋朝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商业发展得极快,甚至,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北边的游牧民族一旦来攻打大宋,宋人就使劲的南移。直到最后,大宋竟然在广东地区的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被北方少数民族蒙古军队所灭国。
其实,在唐代末期,藩王割据,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情况十分混乱。宋代的统一,则是结束了这一局面。南宋的岳飞,在面对外族侵略时,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战将,却遭到了它人的陷害。反倒是卖国贼,皇帝对他们是言听计从。
宋朝军队,没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一个好的军事思想。他们不重视进攻,而总是注重防御,朝廷里的官员,只是书读的比较多,大多不懂得军事、战法。就连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没有得到宋朝军队的重视。
禁军是当时朝廷防卫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刚建立的时候,禁军的人数还不是特别的多,可是,他们的战斗力却非常强悍。之后的几十年,禁军的数量增加了好几倍,但是,其战斗力反而没有宋朝初期的人数少的时候强,这就是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表现。
从中也可以看出,宋朝政府为了抚慰人心,只从军队的数量上下功夫,而不重视军队真正的作战实力。这样的做法,只是南辕北辙,对于挽救时局,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宋朝的商业发展很快,手工业也有所发展,所以,朝廷的收入也是不少的。
但是,由于政府官员与军队人数太多,并且,一些军队的管理还很是混乱。有人把钱偷偷的挪走,还有一些人在军中贩卖货物赚取差价,这就使得军队中有了一股经商之气。一旦军营中可以经商,那么,各种势力就开始暗中勾结,形成了一种不好的风气。此时,大家只知道挣钱,不知道怎么去打仗。以至于,很多士兵的心思都不在作战上,就连一些小国家也能轻易的打败宋朝军队。很多时候,宋朝官员有些狂妄自大,认为:游牧民族不能与汉族相提并论,而且,国家不重视武官的发展,只重视文官的发展,很多时候,武官的一些建议要求,根本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如果宋朝对外政策和明清一样封闭,我相信不出一百年,宋朝必灭亡。
宋朝屡次被打败,而他居然能够奇迹般的存活三百年,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宋朝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北边游牧民族国家的关系。有人说宋朝很软弱,经常赔款。其实这恰恰是宋朝聪明的地方。在处理与自己有地缘政治的国家关系的时候,一味的勇武和一味的退缩都是不可取的,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宋朝的这个度,就把握得比较好。就拿“澶渊之盟”来说,这次盟约虽然损失了一点儿钱,却换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其实是相当划算的。而且就算损失了一点钱,这点儿钱和庞大的军费比较起来,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再说了,要不损失这点钱,北方的游牧民族活不下去了,他们肯定要继续南征,这样损失会更大。不止和辽国,和西夏、金国,以及后来的蒙古,其实一度都是采用这样一种策略。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什么那么好战?并不是他们生下来就这样,是因为他们必须要生存下去。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些生存的机会,他们也是不愿意打仗的。
其次,宋朝对国内的文人士大夫很好。宋朝不杀文人,不杀上书言事者,提倡言论自由,给文人官员开很高的工资。这样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大臣,而且让文人士大夫从内心深处对宋朝皇帝感恩戴德。咱们看无论是北宋末年,还是南宋末年,宋朝文人士大夫为了保住赵家的血脉,可以说是生死不顾,呕心沥血。最后甚至有十万人陪着小皇帝跳海。反观明朝,明朝经常搞株连九族,经常搞文字狱,给官员们开的工资也是史上最低的,这样就完全寒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所以最后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那些官员们都跑了,崇祯皇帝一个人孤零零地吊死在景山之上。
第三,宋朝的农民起义并不激烈。宋朝的农民起义很多,动不动就起来占山为王。但是这些农民起义都没有一个是成了大气候的。无论是大汉、大唐还是大明,最终都是被农民起义给推翻的,而宋朝却不是。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是宋朝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是那么苦,他们还有活下去的希望。中国的农民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他们绝对不会铤而走险去拼命的。而农民起义如果不拼命,那他们绝对不会取得成功。第二是宋朝对待农民起义领袖,很少有斩尽杀绝的做法。他们往往采用的方式都是招安,只要软化了农民起义领袖的意志,农民起义自然就干不下去了。第三是宋朝的科学文化比较发达,农民们很少迷信。农民起义要凝聚起来,除了因为他们实在活不下去外,还有就要师出有名。而宋朝的那么多农民起义,都没有一个是被鬼神之说迷惑的,农民起义者也比较理性,只要最后朝廷招安了,大家互相妥协了,也就不会再闹事儿了。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