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给大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百姓的生活从隋唐大战中稳定了下来,随后又发展农业,促进唐朝初期的经济复苏,为全盛时期的大唐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百姓休养生息。
如此开明、优秀的皇帝,他的一生中却有一个不可触碰的逆鳞: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对整个唐朝和李世民本身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李世民以及玄武门之变。
一、玄武门的事件概述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当时被封为秦王,长子李建成贵为太子,玄武门之变主要是为了推翻李建成,这场战斗李世民以常人所不能及的决心与狠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建立唐朝的时,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随父征战,在战场上为父亲出谋划策、奋勇杀敌。虽然当时在战场中配合默契,但为何会落得骨肉相残的地步呢?
其实兄弟俩的矛盾是在大唐建立以后,才逐渐恶化的,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李世民是领兵打仗的一把好手,他的军事才能是所有兄弟中最强的,当时已经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本应该高兴,可是他却对这个比他优秀的兄弟十分嫉妒。
害怕李世民与自己争夺皇位,于是便联合李元吉等人一起想要除掉李世民,在一次次的排挤和陷害中,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在看清李建成的目的之后。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在玄武门设计困住了兄长李建成,并且亲手弯弓搭箭,射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世民的手下出手也相当果断,他们斩杀了太子的党羽。
其中也包括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在内这一次政变,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儿子也都被灭口,这件事过后,李世民背上了为了上位弑兄杀弟罪名。
二、李世民修改玄武门之变的史料
就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了太子。没过多久,唐高宗李渊自动退位,李世民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即位后的李世民非常注重自己的帝王形象。
同样也非常介意别人说他为了当上皇帝杀害自己手足兄弟,也很担心自己后世的名声,于是他就动了修改史书的念头。
众所周知,史官的责任就是把最真实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后世参考借鉴,所以能够作为史官的大多都是刚正不阿的性格,史官拒绝让李世民看史册。
这种被史官拒绝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贞观十六年,李世民才看到史官的记载,在史官笔下,玄武门之变被描写的非常真实,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也被原原本本的记录在册,这就让李世民很生气,所以要求史官重新编写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在史料之中,刻意的去黑化李建成的所作所为,不断放大李建成得过错,将玄武门之变变成了被迫、无奈之举。同样地,史料中所记载李建成的功劳大部分被抹去,或者将这些功劳归结于李世民自己头上,这样的恶意篡改导致史料记载混乱。
对于后世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困扰,李世民在发动政变时,对同胞兄弟以及同宗子侄痛下杀手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已经引起了人们很大的不满,又在之后公然修改了史料的记载,这一行为比发动玄武门之变更令人愤怒。
三、为求心安,追封兄弟
李世民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由于坊间流言蜚语仍然不断,为了巩固皇位、提升自己的帝王形象,所以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追封了谥号,将他们安葬。
这一举动安抚了民众,也同样也舒缓了李世民的焦躁情绪。对于安葬李建成,李世民的部下曾向他推荐以“戾”为谥号,“戾”这个字在谥号中是极其不好的一个字。
李世民的部下提出这样想法有溜须拍马之意,希望通过这个字来表明李建成是因为戾气太盛。对于这些大臣的建议,李世民思索再三。
还是认为不妥,便改“戾”为“隐”,追封李建成为隐王,这一举动一方面表明了李世民对于李建成有兄弟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帝王宽宏的气度。
虽然前太子李建成得到了安葬,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李建成仍然是他不愿意多提起的人。李建成的墓志铭上面只记载了李建成的名字、谥号、死亡时间以及下葬的地点,这也是李世民想要在历史上抹去李建成这个人物。
希望人们可以忘掉李建成,这样人们也就能够淡忘他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晚年的时候,李世民非常迷信鬼神之说,对于自己曾经做下的错事害怕不已。
担心会有鬼魂来向他索命,于是便让自己手下的两个大将——尉迟恭和秦琼守护在自己的寝殿门口,正是因为二位将军的守护,李世民才能安枕入眠。
于是,坊间纷纷将两位将军画成画像,贴于自家门前,也希望起到镇压邪祟的作用,这二位将军被人们称为“门神”,“贴门神”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李世民在位期间非常的注重民意,对于臣子们的意见也都虚心接受,是一个非常善于纳谏的帝王,身为皇帝他多次御驾亲征,保卫着大唐的安定与和平,深受百姓爱戴。
作为皇帝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的上位过程却是他一生都不能抹去的痛点,不知道李世民对于自己发动的这场血腥的政变有没有过后悔呢?
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唐太宗与西突厥:战略牵制下的未竟全功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