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定鼎中原后,康熙更在执政生涯中5次前往五台山祭拜,其实不仅康熙与五台山有很深的渊源,传闻他的父皇顺治就是去了五台山出家。而在其后,乾隆与嘉庆皇帝也曾多次拜访过五台山。那么五台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引起清代诸帝的关注呢?
康熙一生在位长达61年之久,这也是大清走向强盛的61年,在半个多世纪的统治内,康熙皇帝曾多次前往全国各地游历,如南京的明孝陵,是康熙皇帝每到江南必去拜访之地,其目的自然是拜访前朝的开国帝王朱元璋,借此缓解满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更是向朱元璋宣示,中国在满族的统治之下照样能够走向强盛,甚至要远超明代。
除南京明孝陵外,山西五台山也同样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他一生共前往五台山5次,昭示着五台山的不同寻常。
山西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在五台山内建有文殊菩萨大殿。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直传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佛教传承地,其地位就由一座普通的山峰一跃成为佛门圣地。
康熙一生当中曾5次前往五台山,第一次与第二次最受关注。康熙二十二年,正值康熙壮年时期,这一年他两次前往五台山。
那他去五台山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就在他去五台山的前一年,康熙刚刚前往满族“龙兴之地”东北巡察盛京、吉林,拜谒祖先,并前往蒙古进行慰问,后一年则祭泰山、拜孔子、下江南、谒明孝陵,如果将1683年的故事与前后两年结合起来看,可以看出康熙的多处拜访是有着深层考虑的,并不是临时想出的主意。
此时的康熙正处在雄心满怀的时刻,就在1681年,三藩之乱刚刚被平定,就在1683年当年,又从郑氏手中收复台湾,对于国家的稳定功在千秋。
所以在1683年的出访必定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且这一年秋天拜访五台山的不只康熙皇帝,还有孝庄太皇太后,她希望前往五台山烧香拜佛,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清,有了太皇太后的加持,这一年的拜访显得更加隆重。
1697年,康熙第三次拜访五台山,也就是在这一年,康熙皇帝平定了西北准噶尔之乱,此次前往五台山同样有着祭祀祈福的深意。
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别是在1700年与1709年。第四次是因为永定河与黄河治河工程完成,在古代治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要隆重地祭祀;第五次则是因为皇太后的七十大寿,前往五台山是为皇太后祈福。
康熙每次前往五台山都会给五台山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康熙曾多次动用宫内财产修整五台山大殿与佛像,为的是表达自己纯真虔诚的祭祀之心。
但全中国那么多名山,佛教名山也不只有五台山一座,为什么康熙及后代帝王如此青睐五台山呢?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清起自东北,在多年征伐的过程中始终追寻战争的正当性,当满清攻克蒙古军时,意外找到了当年元朝所遗留下来的传国玉玺,于是在满、蒙、汉三方的支持之下,皇太极才找到了立国的正当性,于是建国大清,改元崇德。
同时,皇太极还得到了元朝时期喇嘛八思巴所建造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此后皇太极便建立了供奉佛教的寺庙,并宣称得到了藏传佛的支持。崇德七年,西藏达赖派出使臣前往东北,正式承认大清,双方自此建立起了联系。
顺治九年,达赖亲自赶赴北京会见顺治皇帝,在这次会面中清帝得到了西藏最高统治者达赖喇嘛的承认,皇帝更是被喇嘛尊称为“文殊菩萨”,将人间帝王变成了上界“菩萨”。
总而言之,大清立国的正当性是满、蒙、藏、汉各方共同承认的结果,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自然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勾连起各方,使自身建国的合法性不断得以巩固,而五台山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诸方势力的交汇处,五台山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性。就西藏一方来说,五台山自元明以来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藏传佛教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还多次前往五台山进行拜谒,而后来皇太极拿到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最初就是存放在五台山受人祭祀的。
而就蒙古一方来说,五台山地处汉蒙交通要道,其影响力随着道路传遍汉蒙各地,五台山周边的汉、蒙民众,都十分信奉五台山里的佛祖菩萨。
塑造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认同是大清建国之后一直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一个多民族国家政权也必须这么做。
正是康熙在内的诸多大清帝王没有像元代皇帝那样采用强硬手段与暴力手段,并积极学习儒家文明,祭祀孔子,尊重读书人,继承了汉族文化,并借助诸多手段沟通满、蒙、汉、藏等多方势力,才使得大清能够在占有如此庞大的版图之下,很少发生大规模的地方反叛,这不得不说与清代帝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张廷玉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作为康熙朝至乾隆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以卓越的才能与忠诚的品格,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其政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19 福康安与和珅:乾隆朝文武双璧的权力制衡乾隆朝的权力格局中,和珅与福康安犹如双子星般闪耀,一文一武构筑起帝国统治的两大支柱。尽管二者从未在朝堂上展开直接对决,但透过历史档案的蛛丝马迹,可窥见这场无形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08-18 顾太清与奕绘之子:名门之后的命运浮沉在清代宗室与文人雅士的交织谱系中,顾太清与奕绘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堪称传奇。作为乾隆曾孙与“清代第一女词人”的后代,他们的子女既承载着皇室血脉的荣耀,也深陷家族权...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顾太清 2025-08-15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哲悯皇贵妃之死:历史疑云与文学演绎的交织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是乾隆帝潜邸时期首位为其生育子女的女人,生下皇长子永璜与皇次女,却在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乾隆登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8-12 永璂有后代吗?——一段跨越宗法与血脉的皇室继承史在乾隆帝的十二位皇子中,皇十二子永璂的命运堪称悲剧性注脚。这位嫡出皇子因生母那拉氏皇后断发失宠,在宫廷权力漩涡中沦为牺牲品:生前未获封爵,死后仅以宗室公例治丧,...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12 乾隆南巡:盛世巡游背后的治国深意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紫禁城东华门外旌旗招展,六千余人的队伍整装待发。这位25岁的年轻帝王即将开启首次南巡,这场持续半世纪的巡游盛典,不仅塑造了清朝鼎盛...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姚鼐辞官之谜: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在清代文坛,姚鼐以“桐城派三祖”之一的身份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散文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文人,却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于人生壮年、仕途正盛之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姚鼐 2025-08-08 豫亲王多铎之死:一场被历史铭记的天花浩劫1649年4月29日,清初铁帽子王、开国名将豫亲王多铎因天花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这位曾以“破扬州、下江南、俘弘光”等战功被乾隆帝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铎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