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那么,靠什么“抢”?李治继续回忆历史,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
一、文臣。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
二、武将。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
三、外戚。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赟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
四、太监。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五、自己。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的父亲,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云,前赴后继,为国尽忠 他是个多么伟大的皇帝”!
这五种人,靠哪一种?靠文臣?自己快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还是要靠自己!可是,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
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了?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试图尝试。
可是,他一手提拔的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对他爱莫能助。于志宁是个吃皇粮的老臣,以前还有几根硬骨头,李承乾曾派人刺杀他,他被吓破了胆。从此对皇家事务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张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时痊愈。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样,年老体衰,没有精力。许敬宗这个人,在朝廷上人缘差,没什么号召力。
不行,要继续培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动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黄门侍郎宇文节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奭升为中书侍郎,两个人都成了三品官。
这个柳奭为什么得到李治的信任?说来也简单,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总算是自己人吧?未必。李治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没想到柳奭首先被长孙无忌等人拉了过去。
长孙无忌鼓励柳奭说:“当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没有子嗣,不如收圣上的长子李忠为养子,立为太子,今后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这句话正打在柳奭的心坎上。
外甥女贵为皇后,自己当然高兴,但是,算算这位皇后成为李治的妻子已经七八年了,却没有任何子女。而且,听说皇帝最近宠爱后宫的萧淑妃,冷淡了皇后。这个萧淑妃,已经生了一个儿子李素节,李治很喜欢李素节,将他封为雍王总管长安。
总管长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没戏。想到这一点,柳奭立刻给外甥女出主意,劝她多为自己考虑,收李忠为养子,今后也好有个依靠。这些话通过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传进宫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依言而行,前去恳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这皇后自己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从没出过差错,而且,自己还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势力,现在皇后要收个养子,这个顺水人情总要做吧?李治答应得很爽快。中圈套啰!很快,李治愤怒地发现了这一点。
王皇后刚收李忠为养子,长孙无忌等人就开始轮番上书,大谈立太子的问题,他们众口一词:“当立嫡长子李忠!”顾命大臣引经据典,满朝文武推波助澜。李治对李忠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治重视亲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儿子。李治愤怒的是皇后的态度,柳奭的态度,满朝大臣的态度!
李治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牵着鼻子走,并且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儿。除了感到自身的窝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这帮权臣的可恶。长孙无忌拈须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却不想想大臣们的保身之道:有点脑筋的大臣都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和权力大的人过不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王皇后为今后的生活考虑,柳奭也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还是长孙无忌。李忠是后宫没有背景势力的嫔妃所生,王皇后、柳奭不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望族后代,长孙无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前面说过,李治不是个任性的人,立嫡长子既然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满朝大臣又齐声赞同,他当然不会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李忠为太子。
即使这个时候,李治对李忠仍然没有厌恶感,他厌恶的是长孙无忌这群可恶的元老大臣,厌恶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奭。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贞观老臣得到另一次胜利。李治郁闷透了!郁闷归郁闷,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权力中,他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是修订律法。李治命人大规模地完善了唐初以来修订的各种律法,使其更加严密正规。
二是更加重视科举。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盘根错节,出身平民的官员更易控制,对国家也有更多的热情。为了提高科举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举行了殿试,当场考察进士们的能力和水平。从此,殿试成了高学历的标志,也成了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领袖魅力,他也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这种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务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显,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们依然不买他的账。还好,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安慰着李治,鼓励着李治,她的温言软语让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这个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
在唐朝贞观年间的历史长卷中,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女李丽质与齐国公长孙无忌嫡长子长孙冲的联姻,堪称一段兼具政治智慧与家族荣耀的佳话。然而,这段被史书浓墨重彩记载的婚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无忌 2025-08-04 萧瑀:疾风劲草中的忠臣本色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政治舞台上,萧瑀是一个极具争议却又无法忽视的存在。唐太宗李世民曾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赞誉他,将其比作狂风中屹立不倒的劲草、乱世中坚守忠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01 韦贵妃并未让长孙皇后失宠:从历史脉络中还原真相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长孙皇后以“贤后”之名垂范千古,而韦贵妃作为四妃之首,常因墓志铭中“宠冠后宫”的记载引发后世猜测。然而,综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所谓“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世民为何称薛仁贵为“王兄”:一场君臣际遇中的虚实之辨唐太宗李世民与名将薛仁贵的关系,在史书与民间传说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史载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在安市城之战中以白衣冲锋的勇猛形象被李世民赏识,但正史中从未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25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李建成能力到底如何:拨开历史迷雾的客观审视在唐朝开国与权力更迭的历史叙事中,李建成长期被贴上“庸碌无能”的标签,成为衬托李世民光辉形象的“背景板”。然而,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深入与原始史料的重新挖掘,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7-22 王皇后被废的真正原因:宫廷权谋与家族博弈的双重绞杀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王皇后被废事件堪称皇权与门阀势力角力的标志性案例。无论是唐高宗李治废黜太原王氏之女,还是唐玄宗李隆基罢黜同州王氏之后,两起事件均以皇后无...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21 唐太宗李世民女儿群像:长乐公主的璀璨与高阳公主的争议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治国韬略与军事才能广受赞誉。然而,这位铁血君王在家庭生活中展现的柔情,同样为后世留下诸多传奇。在李世民的21位女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18 高阳公主:从天之骄女到权谋牺牲品的真实结局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高阳公主的一生,堪称大唐宫廷最富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室明珠,最终因卷入谋反案被兄长唐高宗赐死,其命运轨迹折射出盛唐表象下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