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睡美人“马王堆辛追夫人尸身不腐的原因是什么?辛追夫人复原图若要说起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为震惊世界的发现是什么,那湖南省的马王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在这里的发现被评为了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对研究汉朝时期的墓葬制度具有着非常大的价值。而马王堆出土的就是有着“东方睡美人”之称的不腐女尸,更是刷新了考古专家们的认知。那么今天历史资料网小编就来详细的跟大家讲一讲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秘闻。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其实这个地方一开始并不叫马王堆乡,而是叫东屯渡人民公社,后来在这里发现了马王堆汉墓才特地改名的。事实上,马王堆汉墓的发现纯属偶然,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考古专家们就在长沙地区的发现了大型的汉代墓葬群,但是马王堆汉墓真正发现的时间是在1971年。当时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因为发展需要扩建,于是决定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土坡底下建造一座地下医院。可是从施工开展以来,工程就一直不顺利,经常发生塌方的情况。一开始施工队负责人还以为是哪里技术出现了问题,但是研究一番后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时,有迷信的工人猜测是不是触犯了土地老爷。而之后用钢钎进行钻探的时候,钻孔里冒出了一股呛人的气味,当拿起火把凑近一看,立即就出现了一道蓝色的火焰。这个诡异的情况似乎也证实了之前的的猜测,于是恐慌不已的工人们不敢再进行施工,聚在一起对此议论纷纷。很快这个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的耳朵里。专业的经验,让他们立即意识到地底下可能有古墓。因为这种蓝色的火焰也叫做磷火,是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的磷化氢燃烧后产生的火焰。
随后,湖南省博物馆组织了考古队赶到现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马王堆一号墓就这样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之后,考古专家们又在另一座山坡底下发掘出了马王推二号墓以及周围发掘了马王推三号墓。之所以称之为“马王推”是因为这两座土坡,远远看去非常像马的鞍具,所以当地人最开始将它叫做“马鞍堆”。而久而久之因为口音的问题,就又被叫做了“马王堆”。
马王推的两个小土坡只有3到4米高,但是墓却有大概16米高。因为马王堆汉墓的墓葬形制是在造墓的时候先在土坡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然后再用版筑法建造出墓室和墓道,最后棺木下葬完再用填土夯实,筑起高大的坟丘。马王推的三座墓都是长方形竖穴墓。
而马王堆汉墓中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仅仅是安放她遗体的棺椁就有4层。而且开棺盖上还盖着一块“T”字型神秘帛画,不仅有2米多长,保存也非常完好。这种巨幅帛画还是中国考古历史上被第一次发现。掀开帛画后,第一层黑漆素棺虽然看起来很是庄重,但是没有任何其它花纹的装饰;第二层是黑底漆棺,上面绘满了一些金黄色云气纹。纹路之间,则是111个怪兽或者神仙的图案;第三层是一个朱底漆棺,上面也有很多彩绘,但用色则更为大胆,主要用黄色、绿色和褐色这三种颜色绘制了大量代表祥瑞的图案,比如龙凤、老虎和仙人等,和其他两层棺椁比起来,更显得富丽堂皇;最后一层是黑色漆棺,虽然上面没有彩绘,但是外面用了帛和绣锦来装饰。
这一层一层的棺木,可吊足了考古专家们的胃口,棺椁内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呢?但当打开最后一层黑色漆棺后,考古专家们发现这还不算完。因为墓主人身上穿了20层衣物,考古专家们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小心翼翼地清理完毕。基本是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穿尸体的身上,主要是丝绸、麻织品。
但墓主人的庐山真面目终于露出来后,却让在场众多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们都目瞪口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根本不像一具尸体,不仅外形保持完整,皮肤还非常有弹性,而且全身润泽,手指和脚趾的纹理清晰,就连一些关节都还可以继续活动。这简直就是世界考古历史上的奇迹,但是奇迹还没有停止,当专业人士对尸体注射了防腐剂后,肌肤则变得更加饱满,就像是刚刚死去的尸体一样,这还是世界考古史上首次发现防腐做的如此好的古代湿尸。而且通过现代技术,将墓主人外貌复原后,发现她长得非常漂亮。因此这具女尸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
之后,考古专家们在一号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一枚“妾辛追”的名章。相关历史记载中,辛追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而且在三号墓的随葬品中还发现了一件记载着利苍儿子下葬时间的木牍,也就是说马王堆的三座墓地是汉代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的墓地,这也就意味着辛追夫人的尸体距今至少有2000多年了。
那么已经有2000年的尸体为什么没有腐烂呢?一般来说只有温度在零下或者无氧的环境下,尸体才不会腐烂。经过一番研究后,考古专家们发现了这和马王堆汉墓的墓葬形制与棺椁结构有很大关系。因为地势比较高,马王堆墓是先在土坡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这个我们前面有提到过。而辛追夫人的墓不仅这么做了,还在墓底垫了大量的木和底板,棺椁也有四层。这四层棺椁是用密封非常牢固的扣接、套榫和栓钉的方式接合而成。不仅如此,墓底和椁室周围还塞满了木炭,大概有0.5米厚,5000公斤重。木炭吸水性强,这样可起到很好的防潮作用,保持墓穴干燥。此外,木炭外面还有大量的白膏泥,大概有1.3米厚。白膏泥粘性强,还不容易渗透,这样做就能让墓穴保持无氧的环境。最后还用层层填土,将墓地夯实密固。就这样,造就了辛追夫人墓穴的缺氧、恒湿、恒温和无菌的环境。没有腐烂的条件,尸体自然也就能2000多年不腐了。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逐渐清理,马王堆的三座墓一共发掘出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而且不容易的是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其中主要有大量制作精美的漆器,品种多样的丝织品和衣服。而发掘出的三版套印丝织品,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实物,最能反映出当时印染工艺的高水平。此外,还有一些彩俑、竹简,帛画、乐器和兵器等。所以马王堆汉墓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 班超:以胆略与智慧铸就西域传奇的东汉英豪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
刘肇 2025-09-15 刘恭之后:西汉皇权的短暂更迭与吕氏阴影下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在永巷的幽禁中悄然离世。这位年仅七岁的幼帝,因一句“壮即为变”的怨言触怒吕后,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不仅终结了西汉...
刘恭 2025-09-15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赵婕妤怎么读?从历史称谓到现代认知的音韵解析"赵婕妤"这一名称因西汉历史人物钩弋夫人与影视剧改编而广受关注,但"婕妤"二字的读音常引...
钩弋夫人 2025-09-12 刘秀与刘发:跨越时空的宗室血脉与正统重构在东汉王朝的恢弘叙事中,光武帝刘秀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汉室江山,更以一场精妙的宗法重构,将庶出支脉的身份升华为正统象征。而这场历史剧变的核心纽带,正是其与西汉长沙定...
刘秀 2025-09-12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