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刘邦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国士无双”。自古至今,统兵的将领之中,能做到“多多益善”的屈指可数。然而,韩信的结局却十分悲催。
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郁郁寡欢,他不想屈居人下,为了心中的抱负,他决定起兵造反。于是韩信联合钜鹿郡守陈豨,想来个里应外合,颠覆汉朝政权。公元前197年,陈豨按照约定起兵,刘邦随即御驾亲征。韩信等待陈豨的好消息,但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反而等来了坏消息。
韩信府中的一个家奴,由于曾经得罪过韩信,被其囚禁,于是乎就将韩信造反的秘密告诉了吕后。至此,韩信毫不知情,而吕后已经开始行动了。事关紧急,且刘邦还不在京城,吕后急忙找来萧何帮忙,两人定下计策,假借陈豨已死为名,邀请群臣庆贺,当然韩信也在被邀请的名单之中。史料记载“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在韩信进入大殿之前,吕后就已经安排好了刀斧手,等韩信一进来,马上将其捉拿,为了防止迟则生变,吕后将韩信直接斩杀在钟室当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韩信固然聪慧机敏,也没有意料到被吕后算计,只能哀叹两句成了刀下亡魂。吕后为何要杀韩信,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向刘邦秀出肌肉
吕后杀韩信,只找了萧何来商议,由于事情紧急,吕后并没有汇报给刘邦,就擅自决定,杀掉了韩信。理论上来讲,皇后是不可以干涉朝廷政务的,但吕后不仅没有汇报,而且私自杀掉了朝廷将领,不论怎么说,吕后都越界了。为何吕后敢于这么做?很明显,她确定刘邦不会因此惩处她。吕后是刘邦的原配夫人,跟刘邦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即便之后刘邦成了皇帝,开始宠爱戚夫人等妃嫔,但吕后在其心中的位置是难以动摇的。
在一无所有之时,吕雉嫁给了刘邦,跟随其奔波劳碌,在刘邦创业期间,吕雉也跟着刘邦颠沛流离,尽管如此,吕雉对刘邦仍是从一而终。反观刘邦却是对吕后有些冷淡,在吕后从项羽营中回来之后,刘邦就宠上了戚夫人,将吕后冷落到一边。
我们推测,对于宠爱戚夫人这件事,刘邦对吕后也是有所亏欠的。一方面,吕后有着相当雄厚的政治能量,这让刘邦不敢小觑,其次,吕后跟刘邦有着较深的感情基础,所以刘邦不会因此惩罚吕后。
除此之外,也许吕后也是在向刘邦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她的权力已经大到了一定程度,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运作。她杀掉韩信,就是告诉刘邦,你的时代将要结束,下个时代将是我吕后的世界。
除掉陈豨后,刘邦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改立太子的事无法成立,且刘邦对旁人更加不信任,所以他也只得将江山托付给了吕后。就好比唐高宗李治,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军国大事交予武则天处理,对比其他人老婆的可信度还是最高的。
打造自己铁血形象
从项羽军营中回来开始,原来那个相夫教子的吕后就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强势、残忍、暴虐的皇后,在吕后看来,或许只有暴力才能让众人信服,只有暴力才能获得威信。吕后杀掉韩信,而且没有向皇帝通报,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告知满朝文武,如有反叛者,他的下场就是韩信。除此之外,她同样是在威胁百官,不要小瞧她这个皇后,哪怕皇帝不在,她吕后甚至能代替皇帝行使职权。
从戚夫人、刘如意、诸侯王的遭遇,可以看出,吕后只信任自己人,也就是吕家人,她甚至想要吕家将刘家取而代之,暴虐的形象跃然纸上。吕后杀掉韩信,也是在震慑群臣,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以此威胁戚夫人
戚夫人最不该做的就是得罪了吕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戚夫人没有所谓的政治头脑,也不懂得用人之道,她唯一的倚仗就是刘邦,可是刘邦一死,她拿什么来对抗吕后?
皇帝有几个宠爱的妃嫔,这很正常,吕后也并非没有容人之量,只可惜戚夫人想要夺走刘盈的太子之位,这就好比摘了吕后的心,所以必定要遭到吕后的疯狂报复。
借助杀掉韩信的机会,吕后也是在警告戚夫人,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她就可以随意斩杀朝廷大将,如果皇帝去世,那么你戚夫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如果戚夫人有着清醒的认知,她就应该放弃对太子位的执着,并想尽办法讨好吕后,或许这样,还能保住一条小命。奈何戚夫人并没有自知之明,她仍是在刘邦耳旁吹枕头风,反复说要改立太子的事,尽管刘邦喜欢戚夫人,但他也不会拿着江山社稷来开玩笑,尝试两次之后,刘邦就明白了一切,改立太子的事,根本不可行。如此这般,刘邦一死,戚夫人的末日就到了。
维护皇权统治地位,保住自己的命
史料记载“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吕后的势力庞大,她不仅想要临朝称制,甚至想要用吕氏取代刘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汉朝必须继续存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吕后需要的是顺利过渡,如果韩信造反成功,颠覆了汉朝,那么吕后的如意算盘就化成了泡影,第三者插足的场景是吕后绝对不会允许的。
只有维护皇权的地位,她吕后势力才能稳固,所以不论如何她必须化解掉这次危机,她必须除掉韩信。韩信在计划当中,也将吕后算计在内,毕竟当是刘邦不在京城,只要控制住了吕后和太子,就等于控制住了中央。换言之,如果吕后不采取行动,倒霉的将是吕后和太子刘盈,到了那时,一切角色都会反转,吕后将是鱼肉,韩信会变成刀俎,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吕后必须先下手为强。
由此可见,老天也是相对公平的,韩信身负绝艺,是统兵作战的顶尖人才,但在政治斗争中,韩信明显不太擅长。那么如果韩信委曲求全,甘心做个淮阴侯能不能保全性命?我们推测,刘邦疑心如此之重,早晚都会对韩信下手,因为韩信能力太强,对刘邦是个巨大的威胁。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