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朱元璋不仿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而是选择杀功臣?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属于人事调动性质。
也就是,皇帝削了武将权力,转给了文臣。
然后,皇帝重武轻文,与文官们共治天下。
虽说在这个权力调整的过程中,武将的利益被严重侵害。但文臣的权力加强了。文臣武将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力,并没有被削弱。
臣子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皇权,为自己谋利。该有的“臣权”也仍然有。如“封驳谏争”权。
因此,赵匡胤的改革,实际上是让更多的人受益了。阻挡改革的力量小,改革过程中也几乎未遇到流血事件。
相比于宋代改革,朱元璋的操作,胃口就大了很大。
对付文臣,他想废掉丞相,将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
如此一来,文官就变成了皇帝的咨询顾问或秘书了。
对付武将,他让自己儿子外出坐镇,担任北方各边塞实际上的总兵。
如此一来,武将都变成了藩王的参谋。大明的军权,将牢牢把控在老朱家人的手中。
试想,这么大的胃口,明代文臣武将能不跟朱元璋闹吗?
而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扫清阻碍,自然也是要杀人的。
提起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朱元璋就一定要杀功臣吗?他就不能少杀人?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说,不行。
因为朱元璋他最避讳的,就是大臣。尤其是有本事的功臣。
虽然我们经常把刘邦和朱元璋划为一类人。
觉得他们都是天选之子,天生就是大哥大。
但实际上,老刘和老朱的成长轨迹并不同。
刘邦拿得是天选之子剧本,但朱元璋不是。
刘邦早在沛县担任亭长时,就有大哥风范。
诸如卢绾、樊哙、夏侯婴、周勃,甚至还包括当时是刘邦上级的萧何、曹参,都承认他的领导力,并奉他为大哥。
后来,他斩白蛇起义,自立山头,带着大家逐渐壮大,并推翻秦朝、打败项羽。也证明了他确实有领导人的实力。地位非常稳固。
在丰沛集团内,从来没人能撼动他地位。
即便是把他丢进一堆秦末诸侯王中,他也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位。
项羽不死,他或许不是天下之主。
但如果项羽死了,丰沛集团赢了。那他刘邦就是当仁不让的皇帝。谁都不配跟他争。
而也正是因此,刘邦对臣子,也就是西汉开国功臣,就显得比较宽容。
在他看来,都是一帮小跟班,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相比于刘邦,朱元璋的成长轨迹就差远了。
他最早时,只是红巾军中的一个普通士兵。
也就是那种战死沙场,留不下名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炮灰士兵。
他从一出道,就缺乏刘邦那种出道前就已经是大哥的基础。
朱元璋后来能从士兵升为军官,又从军官逐步升为军事集团领袖、吴王、大明皇帝。这中间固然少不了他个人的努力。但诸如郭子兴等贵人对他的提携,也不能视而不见。
所以,如果我们把小明王韩林儿比作昔日的楚怀王。
那朱元璋扮演的角色,其实并不是刘邦。而是韩信。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
正如楚怀王从来不可能从刘邦手里要到一兵一卒一样,小明王也从来不可能从郭子兴手里要到一兵一卒。
因为小明王和郭子兴并没有依附关系。
但如刘邦轻易就能收缴韩信兵权一样,只要郭子兴感兴趣,朱元璋不敢不把自己招募的部队交给郭子兴。
因为朱元璋和郭子兴有依附关系。
所以,虽然说朱元璋和刘邦的成长轨迹有一定相似性。但朱元璋在红巾军中的地位,并不似刘邦在秦末义军中那么高。
他一开始并不是独立的“主公”。
他是郭子兴这个弱化版的刘邦死后,接过了权柄,凭借实力继续带领大家打天下。才晋升成了主公。
而也正是因此,虽然咱们总说“朱元璋是造反界的祖宗,他活着,其它人就不敢反”。
但平心而论,如果把朱元璋视作是元末明初的韩信,把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比作元末明初的萧何、周勃、曹参后。再想想看,萧何他们会不会造韩信的反?
不好说,是不是?什么可能性都有。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都是老实人,绝对不会造反。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心里也未必踏实呀。
这正如刘邦以诸侯王身份上位后,对功臣比较宽容,却对异姓诸侯王严防死守。
也正如赵匡胤以武将身份谋朝篡位后周,对文臣比较宽容,却对武将严防死守一样。
朱元璋是以功臣身份起家的。他心里最提防的人,不是什么投降来的蒙古首领,而是自己每天上朝时面对的功臣。
不把那帮老资格的大臣全弄死,他睡不着。
并且,明初的功绩集团,也真的是会作死。
官员向李善长汇报工作,李善长并不是每一件都会汇报给朱元璋。
胡惟庸更作死,任丞相时,外番朝贡,他居然都不报告给朱元璋。
这种事,换做是宋代,赵氏皇帝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但搁在明代,在朱元璋这个工作狂看来,丞相们就是在架空自己,是在作死。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如此,那就废掉丞相制度吧,让文官只负责顾问或秘书工作。
同时边缘化武将,让他们成为藩王的参谋。
只有如此,朱家的江山才可能世代传下去。
如果臣子敢反对,那就大开杀戒。反正也不愁找不到理由。
比如贪污。“空印案”和“郭桓案”就是按贪污处理的。这两个案子,把全国文官杀得鸡飞狗跳。
比如,造反。“胡惟庸”和“蓝玉案”就是按造反处理的。这两个案子,把文武勋贵杀得鸡飞狗跳。
有些人,如李善长。既没有明显贪污,也没有明显造反。但这也不阻碍朱元璋扯正当理由干掉他。
别看李善长被杀时,已经70多了。
可是在朱元璋看来,司马懿当年架空曹魏皇帝时,也是70多岁。
谁说古稀老人就不能参与造反了?
总言之,赵匡胤和朱元璋,是两类人。心中的那个“疙瘩”,不一样。
他们要处理的问题,也不是一码事。
所以,我们不能觉得赵匡胤当年可以杯酒释兵权,就要求朱元璋也如此。这中间是没有必然逻辑的。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其雄才大略与政治智慧为后世称道。然而,这位铁血帝王的一生中,最柔软的情感始终系于一人——他的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07 朱元璋为何对江南首富沈万三痛下杀手?——权力、财富与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