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岳飞是因为提出迎回二圣才死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最早提出迎回二圣的恰恰就是宋高宗自己,岳飞只是把这口号喊的最响而已,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二圣就是指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也就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大哥。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害怕就急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皇太子赵桓,自己跑没影了。赵桓也害怕啊,快快吓破胆了都,死活不肯坐龙椅,大臣们拉着赵桓往龙椅上坐,赵桓死死抓着柱子不松手。最后还是百官人多,硬是把赵桓给按在龙椅上。这下不想做皇帝也不行了,就算坐上去了身体还在发抖,眼泪依旧止不住。大臣们好说歹说总算是把这位二十六岁的新君给劝住了。
北宋虽然被宋徽宗治理的乌烟瘴气,但国家有难还是有人才的。在李钢等大臣人的坚持下,种家军和折家军这些战斗力丰富的军队和名将宗泽等人齐心协力勤王下,开封府解围,金国人退回北方去了。宋钦宗狂跳的心脏总算平复了,皇位也坐稳了,这时宋徽宗不合时宜的说要回来。宋钦宗这皇位刚坐热,也尝到了甜头,哪能舍得放弃。
宋钦宗也是做了一些好事的,他把宋徽宗的心腹“六贼”全部给除掉了,然后把宋徽宗请回来了。宋徽宗回来后虽然说不跟儿子争权,只安安静静的做太上皇,其实没少指手画脚。宋钦宗当然不高兴了,把宋徽宗看的比较紧,好歹权利还在自己手上。
宋钦宗皇位刚坐热,于登基第二年的靖康元年(1126年),贼心不死的金国人又卷土重来,再次围了开封府。因为李钢被他们俩父子给挤走了,朝廷没有如此强势又能力挽狂澜的领头羊了。虽然种家军和折家军都来勤王,但是最后没能谈好让谁坐统帅。但此时还不算太糟糕,起码开封还是守住了,宋钦宗和皇后都亲自上城墙劳军,全体军民士气大振,誓死保卫国家。形势也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宋钦宗接下来一顿神操作毁了北宋王朝。他竟然相信一个神棍的话可以兵不血刃打败金军,气的种师道吐血而亡。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发生了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靖康之耻”,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
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岳飞还是小兵,他是从小兵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而他的伯乐就是宗泽。宗泽对岳飞非常器重,夸他将来会超越自己,岳飞后来确实做到了。最早提出迎回二圣的就是宋高宗本人,而且迎回二圣也不仅仅指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而是赵氏宗族被金国俘虏的所有成员。当初“靖康之耻”的时候,金国人把能带走的近支宗室包括女眷、大臣、工匠三千人全部带走了。唯一的漏网之鱼就是没在京城的康王赵构。
北宋宣告灭亡之后,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当赵构经过一番波折坐稳皇位,金国人也退回去了之后。韩世忠与刘光世、张俊相继入觐,韩世忠说:“金人退兵,陛下必喜。”赵构皇帝曰:“此不足喜,惟复中原,还二圣, 乃可喜耳。”这是宋高宗第一次提出恢复中原,迎回二圣。皇帝自己提出来的口号,大臣们肯定纷纷赞成,全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口号,都认为宋高宗仁孝。
岳飞甚至还上了一道《乞出帅札子》的奏折:“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岳飞只提到太上皇和宋徽宗皇后,没说宋钦宗。宋钦宗被称为“渊圣”。岳飞为什么没只说太上皇和渊圣呢?因为岳飞只认现在的皇帝,也就是宋高宗,直接把宋钦宗归为渊圣,渊圣就只是宗室“天眷”而已,都不承认宋钦宗的皇位,所有说二圣也包括所有宗室和家眷在内,不仅仅指两位前皇帝。
岳飞对宋高宗是忠心的,赵构也看出来了,他一直把岳飞当成心腹培养,一路坐高升。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建节,也就是三十二十做到了节度使这种封疆大吏,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能看出宋高宗对岳飞的器重。最后做到了枢密副使,这是宋朝武将的天花板。而更早参军的韩世忠四十八岁才做到封疆大吏。
后来岳飞一直打着“还我河山、迎回二圣”的口号也是宋高宗的口号。就是要把被俘虏的赵氏宗族给迎回来,包括两位皇帝在内。宋高宗为什么要迎回宗室,其实很简单,汉人以孝治天下,这是人之常情,皇帝就更应该做表率,老百姓更能支持他。因为宋高宗的皇位是请了宋哲宗的孟皇后做见证,礼仪性的从宋钦宗手上传过来的。这样就合法了又名正言顺了,赵构就是真正的宋朝官家了。
宋高宗最想迎回来的还是宋钦宗,为什么?因为有前车之鉴。金国人虽然占领了整个中原,但是没办法管理啊,就立傀儡政权,而且还立了两次。一次是张邦昌的伪楚,一次是伪齐的刘豫,这俩都是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宋朝那种制度大臣根本就不会去想篡位之类的,金国之所以立张邦昌是因为张邦昌曾经出使过金国,金国人对他印象不错。当金国人要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的时候,他是死活不同意的,金国人阴险拿屠城做威胁,张邦昌无奈才登基的。张邦昌还是非常谨慎的,他不住皇宫,也不称朕。圣旨叫手书,二帝被掳走的时候他还是行的臣子礼节,丝毫不敢僭越。
等到金国人撤走个把月张邦昌打听到赵构在南方建立政权,马上还给赵构了。当时伪楚官员劝他不要投降,肯定不得善终,张邦昌不听,他只想做宋臣。赵构对张邦昌还是不错的,奈何大臣们不买账,天天弹劾他,最后赵构也值得逼着张邦昌自尽。
经过张邦昌事件之后,金国人小心起来了,经过再三挑选决定再立一个靠得住的人做傀儡。最终选定了原济南知府刘豫做皇帝,建立了伪齐政权。刘豫跟张邦昌不一样,他这人非常有野心,金国人都跟南宋和谈了,刘豫就想灭掉南宋,自己当皇帝。经常攻打南宋,但又打不赢,没少给金国人惹祸。1136年的时候,刘豫大举南侵,金国人不支持他,他自己统兵几十万跟南宋打,结果大败而回,惹的金国人都受不了了。金国人看到刘豫如此不听话,趁着吃败仗的时候把他给废了。金国人后来再没有立傀儡政权了,傀儡也靠不住,还是自己靠得住。
宋高宗怕什么,他就怕金国人把宋钦宗放开封府,也给宋钦宗立国号为宋,这才是宋高宗最担心的。如果把宋钦宗放开封,他还是宋朝皇帝,北方还是他的天下,这够宋高宗喝一壶的。宋高宗担心,岳飞当然也明白,其他大臣都明白。当时宋徽宗已经驾崩,不用担心,只有把宋钦宗弄到自己身边才是安全的。宋钦宗继位才一年多,没什么底子,现在的文武百官都是宋高宗自己一手提拔的,宋钦宗对他们没有恩情,大家只认宋高宗。但是如果金国人把宋钦宗放到开封另起炉灶,那就是灾难。宋高宗只有南宋半壁江山,北方他管不了,所有宋高宗最怕这事。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宇文虚中:南宋孤胆英雄的悲歌与忠魂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初名黄中,宋徽宗亲赐其名为虚中,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四川成都双流)人。他的一生,是南宋初期复杂政治局势与民族矛盾交织...
宋徽宗 2025-09-02 宋徽宗的皇后:三位女性在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沉迷书画艺术,却因政治失策导致靖康之变,最终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一同沦为金国俘虏。他的后宫中,有...
宋徽宗 2025-08-18 王希孟就是宋徽宗本人?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身份之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一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长卷横空出世。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以半年时间完成此作,其细腻笔触与恢弘布局令后世惊叹。然而,随着历史研...
宋徽宗 2025-08-18 柔福帝姬:乱世飘零中的悲剧终章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遭遇灭顶之灾,三千余名皇族、后妃、朝臣被掳北上,柔福帝姬赵多富便是这场浩劫中的典型缩影。这位宋徽宗第二十女,从金枝玉叶沦为金人战利品,其命运...
宋徽宗 2025-07-29 权臣末路:蔡京的流放与北宋政治生态的崩塌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汴京告急。太学生陈东上书宋钦宗,痛陈“六贼乱政”,首当其冲的便是权相蔡京。这位曾执掌朝政十八年、以“太平宰相”自居的权臣,...
宋钦宗 蔡京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 郑皇后五国城囚禁考:从汴京到北国的十四年幽禁岁月在北宋王朝的残阳中,郑皇后(1079-1131)的身影如一片凋零的梧桐叶,随着宋徽宗赵佶被掳往北国的队伍,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这位出身翰林世家的皇后,在五国城(...
宋徽宗 2025-06-26 靖康之耻的血色注脚:茂德帝姬之死与北宋皇室的道德崩塌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铁骑踏破汴京,北宋王朝轰然崩塌。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浩劫中,一位名叫赵福金的女子以“茂德帝姬”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她本是宋徽宗最宠爱的公...
宋徽宗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