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声最差的开国皇帝为什么是刘邦?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刘邦之所以名声差,主要与以下几件事有关。
一、不事劳作,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二、好酒及色,与曹氏厮混,未婚先子。
三、身无分文赴宴,空手套吕雉。
四、逃难时将一对儿女踹下马车;
五、广武涧对峙,项羽要烹刘太公,刘邦:分我一杯羹!
六、不喜欢儒生,常摘下对方帽子往里撒尿。

上述就是刘邦作为流氓皇帝的六大“罪证”。当然对于一些不待见刘邦人不说,再找几条出来,凑个十大甚至数十大罪状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毕竟人无完人,那个人身上找不出一堆毛病,刘邦还比别人多许多。
其实如果我们理性分析,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所谓刘邦的流氓证据,不过是吹毛求疵的产物,这个“流氓皇帝”是在显微镜之下产生的。下面我们来略做一下探讨。

第一条,不事劳作,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所谓不事劳作,不务正业,就是指不愿意种地,干农活。如果刘邦做个安分守己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撅一辈子屁股,他怎么可能成为皇帝,怎么会建立大汉王朝,届时有没有“汉民族”这一称谓,还都另当别论了。
再举个例子,如果祖辈务农的武士彟,不去做木材生意,不去参加李渊的太原起兵,他就不可能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之后也不可能续弦娶到贵族杨氏,更不会生有武则天这个女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更要有改变命运的动力,“躺平”是一种秃废,不值得推崇。所以,刘邦不愿意务农无可厚非,更何况,他不做农活也没闲着,比如积攒人脉,结交朋友,这些都是他日后成就大业的原始资本。
第二条,好酒及色,与曹氏厮混,未婚先子。
这说明刘邦是一个性情中人,真正的男人,不压抑或掩盖自己的原始欲望。试问,天下那个男人对美酒不垂涎三尺,那个男人对美女不浮想联翩?至于末婚生子那是一种本事,说明刘邦有魅力,曹氏心甘情愿为她去生,换别人还不行。
第三条,身无分文赴宴,空手套吕雉。
单父县大户吕公一家到沛县避难,由于同县令交情不错,乡绅纷纷拜访结交。一日,吕公设宴款待,乡绅备礼赴宴。贺一千钱者可入堂上就座。刘邦走到问口,大呼:贺万钱!跑堂伙计闻声,紧忙将“刘财神”请入上座。其实刘邦一毛钱都没带。吕公知道实情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认为刘邦相貌不俗,举手投足间颇有英雄气概,于是散席后单独留下刘邦交谈,又将女儿吕雉相许。
吕雉剧照
刘邦此举确实脸皮够厚,但正好也见证了他过人的胆量,这就是成功男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如果刘邦唯唯诺诺,即便真随一万的贺礼,吕公也不一定瞧得上。再说,古往今来白手起家的人大有人在,如果马云生下来就有数亿身价,他当年也用不着那么拼命了。反观刘邦虽然没银子,但重要场合不缺席,美人照样要抱,说明他有不一般的能力,而不是“耍无赖”。
第四条,逃难时将一对儿女踹下马车。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56万大军第一次同项羽开战,结果被打的抱头鼠窜。生死时速,命悬一线,刘邦嫌车太重,于是将路上遇到的一双儿女踹下马车。车夫夏侯婴停车将孩子重新包上车,刘邦复踹,如此重复数次。后来总算甩掉追兵,一车人有惊无险。于是,有人大骂刘邦没有人性。
其实刘邦踹下孩子何尝不是另一种逃生方法。车子轻了自然跑的就快,增加了逃脱的几率。而两个孩子很容易找个地方躲藏,因为他们并不是被追击的目标,即便遭遇楚军,被抓获,也不至于丢命,因为两个手无寸铁的孩子不值得他们去伤害。他们反到是跟着刘邦危险更大,因为刀箭无眼,假如楚军在诛杀刘邦,又怎么可能刻意去避开两个孩子呢!所以,刘邦踹孩子看似无情,实则是一种智慧。
第五条,广武涧对峙,项羽要烹刘太公,刘邦:分我一杯羹!
广武涧对峙是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当时韩信占领齐国,对楚军大后方形成战略包围,最重要的是,楚军的粮道被彭越破坏殆尽,派往齐国的龙且又将20万楚军葬身潍水,所以项羽撑不下去,急于同刘邦决战。刘邦知道项羽处于劣势,但没有战胜对方的能力,所以拒不出战。无奈之下,项羽将刘邦的父亲绑到阵前,以扔油锅逼刘邦出战。刘邦先将项羽痛骂一顿,然后丢下一句“到时分我一杯羹”,扬长而去。
表面上看,刘邦小人嘴脸,流氓行径,暴露无遗,可实际上刘邦很无奈。如果刘邦应战,父亲暂时平安,但结果是汉军灰飞烟灭,到时刘邦不仅没命,父亲也不可能保全。再说,应该受指责的是项羽,烹刘老太公本就是黔驴技穷,下三滥的手段。
六、不喜欢儒生,常摘下对方帽子往里撒尿。
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孔子35岁那年,鲁国发生战乱,于是他到了齐国躲避。齐景公听说孔子有才,所以待若上宾,时常请教治国安邦之策。晏婴(晏子)却对齐景公说,孔子的学问大,制定的礼仪也多,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可是不实用。随后,齐景公便冷落了孔子。
为什么呢?春秋争霸最有的是法家的王道,揺唇鼓噪,统统靠边站。秦国兴王道,扫六合,焚书坑儒。刘邦承秦,当然也不会对儒生感兴趣。儒家礼仪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一套,自然不入平民出生刘邦的法眼。再说,儒生碰到秦始皇命都没了,碰到刘邦只损失一顶帽子,能说刘邦流氓吗?他们应该庆幸才对。
综上所述,刘邦根本算不上是“流氓皇帝”,真正比他流氓的皇帝大有人在,比如五胡十六国前期那些异族皇帝,再比如北齐王朝高氏一族。刘邦的“流氓”在那些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刘邦为什么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说刘邦时常领一帮哥们儿回家吃饭,令大嫂非常厌烦。一日刘邦照旧领人回家,可是刚迈进院子,便听见刮锅底的声音。众人面面相觑,不用问,这是刘邦的嫂子在告诉他们没有吃的。众人悻悻散去,刘邦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记恨在心。
刘邦大嫂生有一子,名叫刘信。刘信也曾上阵杀敌,立有战功,可是刘邦称帝后,一直不给侄子封赏。后来刘老太公看不下去了,主动找到刘邦讨理。刘邦不愿驳父亲面子,于是封侄子为羹颉侯。羹颉,其实就是刮锅底的意思,所以这个侯带有嘲讽嫂子的意思。
因此有人说刘邦小心眼儿,记仇,做人不厚道,太坏。实际上这并不能全怪刘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刘邦与嫂子的过节绝不是一顿饭那么简单。举个例子,战国纵横家苏秦,早年穷困潦倒,游仕列国,四处碰壁。回到家后,没有一个人用正眼瞧他。可是当他头悬梁,锥刺骨,学有所成,再次出游,配六国相印归来时,家人全都匍匐在地,毕恭毕敬。
想必刘邦早年的遭遇同落魄时的苏秦差不多,嫂子就没有给过他尊严,所以才会耿耿于怀。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寒门贵后:吕雉与马皇后的极端人生抉择在历史长河中,吕雉与马皇后皆出身贫寒,却最终贵为皇后,然而她们的人生轨迹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吕雉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手段狠辣;马皇后则以贤良淑德、仁慈宽厚闻名,成...
马皇后 吕雉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