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上的朱高炽是在永乐二年被册封为皇太子,然后在父亲朱棣极度不信任的有色眼光下,战战兢兢的做了二十年的皇太子。朱棣在几个儿子中间最不喜欢的就是朱高炽,对他是各种挑刺找茬,可朱高炽就是硬生生挺住了,成为想废都无法废的太子,原因为何?
第一:朱元璋祖制加持,嫡长子身份护体
明朝自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就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皇位传承制度,并且以自己为榜样严格遵守,在长子朱标去世后,没有再立成年的儿子为新的继承人,而是立了朱标当时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就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亲自指定的燕王世子。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朱元璋对这位孙子很喜爱和看重,曾夸奖朱高炽:“孙有君人之识矣”,这相当于朱高炽除了法定的嫡长子身份外,还有朱元璋指定和赞扬等几重保护伞,就算朱棣不喜欢这个儿子,也要考虑破坏祖制值不值得?
第二:朱高炽文武双全,而朱高煦喜武厌文
在《大明风华》里,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看似只是个有着肥胖身材,笑起来无害,喜欢家里长家里短的中年大叔,可实际在真实历史上,朱高炽是妥妥的文武双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曾统帅区区万余守军就独抗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朝廷大军对北平的进攻。
这一次朝廷军队对北平的进攻算是朱棣起兵后遇上的最重大危机之一,老巢要是被攻破,干什么都没用了,可留守的朱高炽却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敌我实力相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守住了朱棣最后的根据地,为朱棣能最终夺得胜利立下不世之功。
再说文的方面,朱棣执政时期,他自己负责的最主要的对外经略方向是北面的蒙古草原,前后五次亲自出征,把后方全部交给了监国太子朱高炽,而朱高炽无论是在朱棣大军的后勤供应上,还是日常国事的处理上,都能办得井井有条,史载:“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而朱棣欣赏的二儿子朱高煦却是严重的喜武厌文,他也的确比朱高炽更像朱棣,可治理国家必须要文武平衡,缺那一头都不行,朱棣为了自己的功绩,需要经常出征,那么后方只能是朱高炽这样两手都硬的监国配合才行,朱高煦明显不是合适的处理庶务的好人选。
第三:文、武之争,治国必须依靠文官集团
朱棣出外征战,后方辅佐太子监国,帮助朱棣后顾无忧的主要是文官集团,而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朱高炽,排斥争夺皇位最积极的朱高煦,原因当然是朱高炽更像他们心目中的好皇帝,其实在文官集团眼中,朱棣都不是他们认可的圣君,何况和朱棣性格接近的朱高煦?
朱棣的“永乐盛世”必须依靠文官集团,武将只能帮助他开拓,打下来的和即将攻打的,除军事外的大大小小的事务还得文官集团来处理,朱棣在夺取皇位时已经把文官集团得罪狠了,为了他们能不带坏心思的帮助自己办事,只能认同文官集团认定的继承人朱高炽,给他们希望。
第四:皇太孙朱瞻基成了朱棣寄托未来的希望,也给了朱高炽相当的加持
朱棣的确对朱高炽不怎么满意,即便他处理事务的能力超级强,还好的是,朱棣在朱高炽身后看到了希望,那就是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朱瞻基或许比朱高煦更像朱棣,而且在朱高炽的影响下,仁义又超过朱高煦,不但朱棣喜爱,连文官集团也能接受。
在儿子身上找不到寄托的朱棣把希望留在了孙子身上,于永乐九年把朱瞻基立为皇太孙,虽然朱瞻基嫡长子的身份本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可朱棣还是亲自确认以表达自己的重视,之后,朱棣每次出征都带上朱瞻基,亲自培养未来的接班人,朱瞻基既然被朱棣看成了未来,那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也就不用废了。
朱棣创造的“永乐盛世”离不开朱高炽的配合,几个儿子里面,也只有朱高炽能在朱棣出征的时候,整合内部资源给朱棣最大的支持,朱棣不喜欢他也得用他。朱棣登基的前期,或许还真的是想让二儿子朱高煦做继承人,他登基的第二年才册封太子就是为此。
可到了后期,朱棣的这个心思就慢慢放下了,在确定朱高煦确实不如朱高炽的情况,朱高煦的作用也就变了,朱棣后来抬高朱高煦地位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制衡朱高炽,是为自己生前的皇权而考虑,朱高煦在后来其实也知道父亲的心思了,所以为了皇位,甚至想到了造反。
不过朱棣显然不允许他过线,所以在永乐十五年时就强行让朱高煦去了山东就藩,没了朱高煦的制衡,朱棣又害怕朱高炽势力过大,因此除严密掌控人事、军事等重要权力外,还于永乐十八年单独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代替早已被渗透的锦衣卫监督内外,防范朱高炽。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之间就是在配合和互相防范中度过了二十年,朱高炽之所以能保住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不丢失,除了前文说讲的几点原因外,朱棣矛盾的心理也是原因之一,他不喜欢儿子,但在自己要努力创造的功绩面前又不得不妥协,没办法,谁让他生的几个儿子里面只有朱高炽能帮助他完成“永乐盛世”。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朱棣杀解缙:帝王权谋下的必然选择与隐秘心绪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诏狱中,解缙被纪纲用烈酒灌醉后埋入雪堆。当朱棣在囚籍名单上瞥见“解缙”二字时,那句看似随意的“缙犹在耶”,成为压垮这位大明才子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解缙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帖木儿与朱棣对决:历史假设下的军事与战略博弈若将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两大军事强人——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置于同一战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巅峰对决不仅关乎个人武勇,更涉及战略体系、后勤保障与文...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5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朱棣为何诛杀纪纲: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迷途与皇权底线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被押赴刑场,这个曾替朱棣铲除异己、制造“瓜蔓抄”的特务头子,最终因“谋大逆”罪名被处以极刑。从寒门子弟到位极人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4 靖难之役:百万生灵涂炭的皇权更迭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初朱棣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格局,更造成空前的人口损失。据历史学家估算,战争直接及...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