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汉武帝刘彻之子,母李姬。元狩六年,被册封为燕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封建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的皇帝。每一个皇帝在临终之前,都会选好自己的继承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家,长久地延续下去。有的时候,如果在继承人方面,没有明确作出规定的话,那么后期就会发生很大的分歧。而这样的内乱有些会成功,有些直接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朱棣谋反和秦始皇临终之前下遗诏,就是两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但是这两件事情收获的结果完全不同,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也是关于传位的问题。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刘彻这辈子有很多的贡献。他本身是一个很有热血,很有骨气的人。当时他的祖先都选择了通过求和的方式,去谋求自己国家的太平。但是等到了他这一代,就决定壮大自己国家的军队,通过武力解决这样的斗争。用实力说话,才能让对方永远都不欺负自己的国家。
前期他的祖先为他制造了很多的财富,当时的国库非常空虚。但是征兵打仗是需要花钱的,扩充自己的军队也是需要大笔的银子。就这样能征北伐的汉武帝渐渐没有了,所以军队实力开始逐渐下滑。而这样带来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几代人积累的财富瞬间没有了。所以在汉武帝死后,留下的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帝国。
当初汉武帝有六个儿子,是由六个不同的妃子所生。而这些人的成就各有不同,按照传统是继承皇位的,应该是皇后为妇人所生的,大儿子叫做刘据。开始他也的确是太子,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当初的皇帝真的是十分看重这个大儿子。只不过后来因为巫蛊之事,他没有办法被逼出兵。而这相当于谋反的大罪,所以自然而然他的太子之位也被废除了。当时的汉武帝真的是异常失望。而太子因为这件事情最终上吊自杀了。从那之后,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不信任。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也要考虑到底选谁成为下一个接班人。

最终他选定的是年仅六岁的刘弗陵,汉武帝也算是很有眼光。因为他是一个明君,但实际上,当时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接班人并不是他,而是燕王刘旦。最后第六个儿子当中,太子最先上吊自杀,其他的几个孩子,早就已经因病去世了。所以到了晚年,应该就只有刘旦了。当时太子已经没有了,所以这些人全都是庶子。那么既然选太子的话,就应该选众多儿子当中,最优秀的。当时最优秀的,莫过于当时的燕王刘旦。只可惜当时的皇帝并不喜欢他,甚至说特别讨厌。
皇帝之所以特别讨厌这个人,是因为他在自己面前,毫无遮拦说自己对皇位十分忌惮。这就是为什么自己的父亲,特别讨厌这个儿子。他不懂得谦让,本来自己的父亲已经不信任任何的儿子了,所以他在四年当中没有立任何一个太子。其实本身汉武帝刘彻在坐上这个皇位的时候,也不是嫡长子。所以他不会将长幼之分看得那么重,只不过他还是不会将刘旦选为下一个接班人。本来两个人就长时间缺乏感情交流,再加上这个人就算很优秀,但是他却十分不懂得谦让。所以最终汉武帝才决定,立刘弗陵为下一任皇帝,还让霍光来扶持他。
但是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刘旦的耳朵里,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个晴天霹雳。他不想要接受这样的事情,所以就起兵谋反。不过他并没有贸然行事,先是派兵到长安城内打听情况。事先派人去打探新继位的皇帝是谁,现如今多少岁?显然他对这个新继位的皇帝,有很多的不信任,甚至他还采取其他的方式,给霍光提出的建议。他本身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已识破他的诡计,所以为了断了他的非分之想,干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本来霍光是想要安抚他的情绪,所以就给了他很多的赏赐。但这样的事情反倒将刘旦惹怒了,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继承皇位,为什么是别人来赏赐我。心怀不满的她,最终决定联合其他各个王爷谋反,但是最终这场叛乱也没有成功,和他一起同盟的两个人被杀了,只有他还活着。当时念及他是皇亲国戚,所以就给予他一定的警告,告诉他不得再次谋反。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他又决定谋朝篡位,当时是因为他看到一些宦官和霍光之间,发生了很严重的政治问题。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而这些反抗霍光的人结成了同盟,决定选刘旦作为他们的指挥者。当时他们就想要挑拨皇帝与霍光之间的关系,刘弗陵本身年纪还小。他如果没有了霍光,那么他在朝廷当中的政权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但刘弗陵本身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他相信自己父亲的眼光,也相信霍光的为人。所以他并没有听信这些人的挑拨,反倒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给了霍光。就这样,这些人的阴谋并没有得逞。
可是这些人并没有罢休,他们还是决定再次合谋。邀请霍光去家中参加家宴,在霍光来的路上将他劫杀,这样自己就可以废除刘弗陵。刘旦就可以成为新一任的皇帝了,这可惜这样愚笨的角色最终也是失败了。他和当时篡位的宦官都被抓到,刑部大牢当中被人乱棍打死。而刘旦发现自己做皇帝的事情彻底无望,所以决定跳河自尽,最终也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其实刘旦本身也的确是很有才华,只可惜当初他并不懂得收敛,别看刘弗陵都是年纪较小,但是他为人十分正直,而且作为一个皇帝,他成为了一个十分贤明的君主。或者说,如果当年的刘弗陵在年长几岁的话,刘旦根本就没有机会谋朝篡位,以刘弗陵的才能,他很快就会将这个谋反的燕王,斩草除根。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后宫佳丽无数,但卫子夫与钩弋夫人的命运轨迹,却因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成为历史长河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注脚。一位是稳居后位三十八年的皇后,一位是诞...
卫子夫 刘彻 2025-11-13 汉武帝六子命运图鉴:权力漩涡中的皇家悲歌汉武帝刘彻以雄才大略铸就"汉武盛世",却在家族传承中埋下悲剧种子。其六子命运如六面棱镜,折射出封建皇权制度下人性异化与权力绞...
刘彻 2025-11-04 汉室悲歌:六子凋零背后的权力困局与人性悲剧汉武帝刘彻一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却难逃“六子无善终”的家族诅咒。从戾太子刘据自尽于巫蛊之祸,到广陵王刘胥因诅咒被赐死,六个儿子的命运如同被诅咒的棋局,最终全部...
刘彻 2025-10-20 汉武帝的求仙执念:与方士李少君的千年迷局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开疆拓土、尊儒兴文的雄才大略闻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天汉之君”晚年深陷对长生不老的狂热追求。其与方士李少君的纠葛,不仅折射出帝王对...
刘彻 2025-09-30 汉武帝六子悲剧:权力漩涡中的宿命之殇在中国古代帝王家族中,汉武帝刘彻的六个儿子以集体性的悲剧结局,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他们或死于非命,或英年早逝,无一善终的命运背后,折射出皇权制度下...
刘彻 2025-09-29 从盛宠到决裂: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情感裂变解析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情感轨迹,堪称中国古代宫廷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典型样本。这对从一见钟情走向生死决裂的帝后,其关系演变折射出帝王情感、政治博弈与人性弱点的多重...
卫子夫 刘彻 2025-09-29 从杀死太子到逼死皇后:汉武帝晚年权力困局的终极抉择公元前91年,长安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中。66岁的汉武帝刘彻以"巫蛊之祸"为名,将屠刀挥向自己的至亲——太子刘据被迫起兵自卫,最...
刘彻 2025-09-28 刘彻与刘陵:权力漩涡中的皇室纠葛与历史真相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案震动朝野。其女刘陵因“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被连坐处死,史载她“慧,有口辩”,曾以美色与金钱游走于长安权贵之...
刘彻 刘安 2025-09-24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 王娡的三个女儿:命运交织的西汉公主群像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以二婚之身入宫并诞下汉武帝刘彻的传奇经历广为人知。然而,她与汉景帝所生的三位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其命运轨迹同样折射出...
王娡 刘彻 2025-09-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