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那萧瑟的易水河畔,荆轲吟唱完最后一句,毅然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或许荆轲早已意识到,他这一去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在太子丹期许的目光中,他只得慷慨赴死。众所周知,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荆轲以凡人之躯,带着剧毒匕首,辗转多次见到秦王,同秦王嬴政缠斗多时,但就是伤不了嬴政分毫,反而被嬴政砍断左腿,最后被乱刀砍死。那么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吗?为何荆轲无法杀掉秦王?
一、真假未知的剑客
荆轲喜好读书和击剑,在他游历途中,曾经遇到一人名为盖聂,盖聂可能是一位剑术大师,荆轲和盖聂探讨过剑术,但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两人又分道扬镳了。史料记载“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虽说荆轲喜好击剑,但其水平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从事暗杀这种风险极大的工作,不仅需要冷静的头脑,还需要极佳的技艺。从后续荆轲的刺杀表现来看,他的剑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除此之外,面对太子丹的诚心嘱托,荆轲是这么回答的“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意思就是,这是国家大事,臣能力不足,可能不能担此重任。一方面或许荆轲这只是客气客气,也算是君臣之礼,另一方面,或许荆轲真的在担心,以他的剑术,能否完成如此凶险的任务。
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荆轲答应太子丹去刺杀秦王,也有着某种被胁迫的味道。给太子丹推荐荆轲的,是燕国的豪侠田光。太子丹将刺杀事宜,告诉了田光,并要求其保守秘密,田光为了请荆轲出山,为了不泄露国家机密,竟自刎而死。
史料记载“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原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是时,秦国已经快达到燕国边境,国家危机,为了社稷安危,田光甘愿以死报国。只不过田光这么做,就将荆轲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田光已经死,如果荆轲不接受任务,是不是也必须自杀殉国?
事已至此,荆轲只得答应太子丹,去秦国刺杀嬴政。这本就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王身前守卫森严,如何才能到达秦王十米之内?用什么理由来接近秦王,这一系列问题都要荆轲亲自去解决。
假如荆轲刺杀成功,嬴政被杀,那么荆轲能全身而退吗?一国之君被杀,势必引起局势混乱,但荆轲也是无法活着出去的。如果荆轲刺杀失败,同样是必死无疑。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局,荆轲是九死无生,而刺杀失败的几率远远大于成功。
三、不靠谱的秦舞阳,缺少得力助手
如果是刺杀普通人,估计荆轲可以做手到擒来,但刺杀秦王这种任务,就需要严谨的计划和布局。樊於期曾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了太子丹这里,秦王以千金来悬赏樊於期的人头,假如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或许就能以此见到秦王。
樊於期投奔太子丹,两人感情深厚,荆轲请求拿到樊於期的人头,而太子丹予以拒绝。荆轲亲自去见樊於期,将成破利害讲述清楚。既然樊於期跟秦王有仇,秦王已将樊於期家人全部屠尽,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就可以见到秦王,刺杀成功的话,就等于给樊於期报了大仇。
史料记载“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樊於期闻听此言,伸出臂膀拿出,拿出匕首自刎身亡。樊於期将自己的人头交给了荆轲,太子丹得到消息,趴在樊於期身上哭了很久。在大义面前,生命可以舍弃、一切都可以舍弃,樊於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的大义,如大仇得报,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得到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后,荆轲准备出发了。刺杀秦王这种重大事项,应该是需要帮手的。荆轲的这个帮手名为秦舞阳,据说是十三岁就杀过人,为人刚硬凶悍。然而等秦舞阳到了秦王殿内,却吓得瑟瑟发抖,差点搞出篓子。
其次,荆轲在等一个朋友,这位朋友可能是盖聂,不论是谁,应也是一位身手不错的侠义之士。假如在刺杀途中,有个高手相助,那么刺杀的成功率会大幅提升,而实际上,不仅秦舞阳没有帮上忙,那个朋友也没有等来。战事紧急,太子丹一再催促,于是荆轲没有再等那位朋友,毅然踏上了征途。
四、刺杀失败,荆轲道出真实原因
荆轲以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为代价,见到了秦王嬴政,在嬴政看完展开地图之际,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用匕首直接刺向秦王。假如荆轲出手够快,理论上应该可以刺中的,或许因为嬴政反应迅速,也许因为荆轲太过紧张,这一剑刺空了。
大殿之上,荆轲追逐着秦王,秦王好不容拽出长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失去了行动能力,最后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原本太子丹是要求荆轲挟持秦王,要求其归还占有的土地,所以荆轲下手多少有些犹豫,而那把匕首上沾有剧毒,荆轲想要活捉秦王,就不能下毒手,这大概就是荆轲刺杀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中剧毒的匕首和活捉秦王,多少有些矛盾,但秦王的生死,全在荆轲的一念之间。荆轲既然敢去行刺秦王,就已经抛开生死,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持秦王,这样一来,不仅能要挟其归还土地,对于他自己,或许还有一丝生还希望。
秦始皇首次完成大一统,成就无上功业,千古一帝名副其实,而荆轲同样是位值得赞许的勇士。荆轲如此慷慨赴死,并非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太子丹,也是为那些在战争苦难中的百姓,明知是死也绝不回头,千年之下又有几人!
战国末年,燕国作为北方弱国,在秦国铁骑的碾压下摇摇欲坠。燕王喜与太子丹这对父子,一位是懦弱求存的亡国之君,一位是刚烈抗争的末代太子,他们的关系既是血缘羁绊的缩影...
太子丹 2025-09-16 荆轲刺秦失败后的壮烈应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荆轲刺秦的故事以其悲壮和英勇而著称。荆轲,一位燕国的勇士,受燕太子丹之托,携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然而,这场精心策...
太子丹 樊於期 2025-03-12 历史上太子丹的悲剧终局:被父王斩杀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燕太子丹以其悲壮的命运和刺秦的壮举而闻名。作为燕王喜之子,太子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不幸,最终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早...
太子丹 2025-02-02 从盟友到敌手:燕太子丹与嬴政关系的演变在中国历史上,燕太子丹与秦始皇嬴政的关系变迁是一段颇具戏剧性的故事。他们原本是相互扶持的朋友,但最终却演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这段关系的转变不仅影响了两人的...
秦始皇陵 太子丹 2024-04-24 燕太子丹的刺杀秦王行动:一场失败的政治复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燕太子丹策划的刺杀秦王事件是一起著名的政治暗杀行动。这场行动的背后,是燕国与秦国之间深重的政治矛盾和复仇心理。燕太子丹为何要刺杀秦王?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王行 太子丹 2024-04-09 燕太子丹与荆轲刺秦:一段历史的回响燕太子丹与荆轲刺秦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燕太子丹在这段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影响了整个刺秦计划的成败,更在一定程...
太子丹 2023-12-26 荆轲刺秦的真相是什么:荆轲要杀樊於期是为何?荆轲刺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之一。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决定刺杀秦王嬴政。然而,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中,荆轲为何要杀樊於期呢?本文将带您揭...
太子丹 樊於期 2023-12-13 燕太子丹与荆轲:一场刺杀秦王的惊心动魄计划燕太子丹为何会选荆轲刺杀秦王?除了荆轲,燕太子丹还有几个备用人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爱好者。本文将带您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一、燕太子丹为何选择荆轲刺杀秦王燕太子丹是战国...
太子丹 2023-12-12 李信靠着几千士兵就捉住了燕太子丹,他是如何做到的?李信,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他以几千士兵捉住燕太子丹的壮举,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更凸显了他的智谋和决断力。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公元...
太子丹 2023-10-27 荆轲刺秦是什么结局?如果成功了秦国能实现统一的机会有多少?荆轲刺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荆轲为了报答燕国太子丹的恩情,孤身一人前往秦国,企图刺杀秦始皇。然而,这一行动最终失败,荆轲被秦王所杀。那么,如果荆轲刺...
秦始皇陵 太子丹 2023-10-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