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无比辉煌的朝代,不只是在当时让人骄傲,即使现在大家也是津津乐道。安史之乱前大唐王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经济极其发达,社会空前繁荣。我们以古代衡量经济的两个指标人口和粮食来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
在武则天退位的时候,唐朝人口一共3700万,到了唐玄宗天宝元年人口已经达到了4891万,安史之乱爆发前总人口为5288万,而当时实际人口估计已经超过7000万了。粮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时人均占有量是700斤,这一数字在我国建国后直到1982年才达到。这一时期的粮食储备有一亿石,是当时四年的粮食总产量。经济之繁荣那是不言而喻的。
阶级矛盾加剧
然而,在经济繁荣下社会阶级矛盾却越来越严重。唐太宗时期,虽然赋税较轻,但是徭役却逐渐繁重。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不但徭役没有减少,赋税还越来越重。贫苦百姓在这样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下,纷纷起来进行反抗斗争。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中宗时期,就发生了六、七起农民起义,有的起义队伍甚至达到好几万人,影响深远。
唐玄宗时期,虽然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但是广大老百姓受剥削和受压迫的程度却没有减轻,阶级矛盾还越来越严重,反抗斗争依然没有减少。
安史之乱后,大唐政府财政严重不足,经常是入不敷出。怎么办呢?就只能不停地增加赋税,对老百姓的搜刮和盘剥更为严重。南方江淮一带是当时朝廷最重要的税收地区,其盘剥程度已经达到了即使全家死绝,租庸都不得免除,还得让其亲邻交纳。
所以,有没有战争老百姓的负担都是最重的。老百姓负担的加重,导致社会矛盾一次次的升级,急需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缓和这一矛盾。
财政支出与日俱增
首先是官员俸禄的急剧增加。唐朝贞观时期,官员数量文武官员加起来总共642人。从武则天开始,官员队伍迅速壮大,到了唐朝中期,官员总数达18805人,是贞观时期的30倍。官员多了,费用就相应增大了。
唐朝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从正一品到正九品平均每人每月的俸禄米是84石(唐朝一石大概60公斤),钱是900缗(一缗为1000文铜钱)。那么,唐朝中期所有官员的俸禄一个月就支出米160万石,钱1700万缗。一年下来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费用啊!不仅如此,到了唐代宗时官员俸禄还不断增加,权臣月俸9000缗,刺史月俸全都是1000缗,而大将郭子仪月俸有二万缗。这比前面支出又多增加了三分之一。
还有皇室费用随着奢侈之风越来越严重也是逐年增加。比如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用百鸟的羽毛织成的两条裙子,价值就在1000缗。唐玄宗本人也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一顿饭就是中等家庭十家的家产。杨贵妃的奢侈更是甚于唐玄宗,宫中专门为她织锦刺绣的工人就有700人,为她雕缕器物的也有数百人。据估计,唐玄宗时皇室各项费用每年实际支出就有100万缗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军费的开支、赏赐的费用、其他基础建设的费用,比如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工矿贸易等等。这些所有的支出光靠当时的税收是已经很难达到了,财政赤字极其严重。
税收逐渐减少
安史之乱前,藩镇主要是边境上的十方节度使。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内地也开始设置节度使,藩镇逐渐增多,甚至长安城附近也设置了藩镇节度使。随着藩镇权力越来越大,地盘也越来越大,与大唐中央政权的矛盾也逐渐尖锐化。节度使的设置,不仅急剧加大了财政支出,藩镇的不受管制也使财政税收大大减少。
安史之乱后藩镇的独立,不仅控制所辖区域的税收,对于本地区屯田的收入也加以控制,致使财政上地方富裕而中央不足。最后只有南方江南八道上交赋税,总共有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这个数字只有唐朝天宝年间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也比天宝年间减少了一半。
当然纳税人口的减少除了因为藩镇割据,战争的消耗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八年的安史之乱全国人口只有1699万人,比之前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的物价急剧上涨,一斗米从战争前不到20文上涨到400文,有些地方甚至涨到1000文到1400文,是之前的几十倍,百姓们是苦不堪言啊!
面对这种情况,唐肃宗提拔了时任户部侍郎的刘晏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以宰相的身份主抓人事与经济的工作。
刘晏,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东明)人,唐朝著名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生于唐朝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从小就聪慧过人,七岁便被称为“神童”(唐朝的神童可真多,那个挽救大唐命运的道士宰相李泌小时候也被人称为神童)。
在宋朝人编的《三字经》里也提到过刘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
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刘晏的家乡,刘晏拿着自己写的一篇《东封书》半路见驾,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悦当场出题考刘晏,刘晏对答如流,被唐玄宗授予秘书省正字,即掌管校正书籍的官员。杨贵妃也很喜欢刘晏,把他抱在腿上亲自为他画眉。刘晏还没成年就成了朝廷的公务员。
刘晏任宰相后培养民力,发展生产,开辟财源。对于战乱造成的灾害,积极恢复,使人民生活逐步安定。他还改革赋税,平衡社会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改革漕运,使运输通畅。整顿盐铁政务,实行盐铁专卖。推行常平法,调节物价,解决财政困难。他实行稳定货币政策,创立两税法,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过刘晏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唐王朝的危机算是解除了,平安渡过了安史之乱后的危险期,使大唐国运又多延续了140多年。
唐朝宰相朱敬则(635—709年)作为武则天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与史学家,其家族渊源在历史记载中呈现出多元线索。通过梳理《旧唐书》《新唐书》《新安朱氏宗谱》等史料,...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12 武则天与李义府:权力棋局中的复杂关系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武则天与李义府的关系始终是历史学者与爱好者热衷探讨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精明的政治手腕著称;而李义府则以“笑里藏刀”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12 李治为何允许“二圣临朝”: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历史必然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李治为何不保护萧淑妃:权力、性格与宫廷权谋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后宫争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朝堂。其中,萧淑妃从“宠冠六宫”到被武则天制为“骨醉”的悲剧,不仅折射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更暴露了李治作为帝王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3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公元684年,巴州城外,29岁的李贤在绝望中写下《黄台瓜辞》后悬梁自尽。这位曾三次监国、主持注解《后汉书》的太子,最终沦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这场母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贤 2025-09-02 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歌:李昭德之死因探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昭德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刚直敢言、制衡酷吏著称,却最终与来俊臣等酷吏同日被斩,其结局令朝野震惊。一、政治斗争:酷吏集团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8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