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商纣王真的这么差劲吗?商纣王是如何导致商朝灭亡的?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商纣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商纣王,大家能想到的一定是《封神榜》当中那个沉迷妲己美色,视人命于草芥,无恶不作的大暴君。但历史中真实的商纣王果真如此吗?其实,真实的他与书中的描写截然相反。纣王在位期间,曾经大力扩张版图,拓土渤海,征服东夷,希望能够统一古代中国,其雄才大略不输嬴政。那商纣王的坏名声究竟是如何传出的?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亡国的呢?
都说纣王灭国,其实,他堪称是帝王的不二人选。《史记》中如此评价年少时的纣王: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由此可见,他不仅头脑聪慧,善于辩论,而且身强力壮,堪比猛兽。这样的人坐上王位,即便是在治国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勋,至少也不会做出极度昏庸之事。在纣王当政的30年时间内,他根本没有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滥杀无辜,宠幸妲己,不理朝政,反而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都有建树。
从军事上来看,他致力于开拓疆土,拓土渤海,征服东夷,架起了地区沟通的桥梁。从经济上看,他鼓励农桑,推行牛耕,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从政治上来看,他整顿吏治,在朝中肃清内部异己势力。总而言之,纣王在位期间,一度使得商朝达到巅峰状态。
既然功勋如此显赫,为何纣王还会在大战中惨败,沦落为亡国之君呢?原因有三点。
首先,从客观原因来说,商纣王已是商朝的第31位天子,他在上位之时,社会已经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商朝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长久以来,奴隶主对于广大奴隶进行着非人的压迫,他们不但要承担日常的苦力工作,还有被殉葬、被祭祀的生命危险。但奴隶主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些他们眼中做牛做马的奴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心中绝非没有反抗之心,只是在找个时机爆发出来。
此外,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在商朝后期也已经擦出了飞溅的火花。众多因素的驱使下,整个社会结成了一枚大型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其次,商纣王虽然在军事方面有所建树,但他对敌方的军事实力产生了极其错误的判断。当时,商纣王把自己国家的绝大部分兵力都用在了征服东夷的战场之上,导致当时的国内兵力匮乏,即便是周武王已经带兵兵临城下,商纣王也仅能组建起一支战斗力低下的临时部队。可以说,商纣王的这一次军事失误,直接就造成了整个国家的覆灭。
最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商纣王有着很大的性格缺陷。虽然说商纣王不像书中所写的那般荒淫无度,残暴不仁,可他依旧不算是一名讲究君臣之礼的明君。他性格中的刚愎自用让他身边缺乏敢于忠言劝谏的的良将,这为他的亡国命运奠定了基调。
郭沫若在考证过商朝真实历史后,专门为商纣王做了一篇翻案文章,说“后人是深受周人宣传的毒”。1958年,毛泽东在谈话中也同意了郭沫若的这一番考证。所以说,真实历史中的商纣王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那周人究竟为什么要抹黑商纣王呢?
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商纣王时期水平一度达到巅峰,实力很强,但当时武王所建立的周王朝呢?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周武王心中像明镜似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功并非实力取胜,而是通过偷袭得来的,这样,天下人怎能服他呢?
因此,他迫切的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笼络民心,稳定政权,这才故意编造了一些故事来丑化纣王。所谓人无完人,纣王所作的一些事情原本只是君王都会犯的通病,但武王故意将这些缺点无限放大,再加以文学渲染,这才让商纣王的大名遗臭万年,成为了昏君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商朝末年的恶来与飞廉父子,犹如两颗被迷雾笼罩的星辰,其形象在忠臣与奸臣的争议中摇摆不定。他们究竟是纣王的忠实拥趸,还是助纣为虐的佞臣?要解开...
恶来 2025-09-11 太甲杀伊尹: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真相之辩商朝初年,伊尹作为开国元勋与五朝元老,其与商王太甲之间的权力纠葛,因《史记》与《竹书纪年》的截然相反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史最著名的悬案之一。这场“贤相辅国”与“奸...
伊尹 太甲 2025-09-03 三代贤母,共筑周室八百年基业——太姜、太任、太姒的家族传承与母仪天下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周朝以礼乐制度奠定中华文化根基,而其八百年基业的稳固,离不开三位伟大女性的智慧与奉献——太姜、太任、太姒。她们以“三太”之名流传千古,不仅是...
太任 2025-09-01 祖辛铜卣: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见证1965年,河南省辉县褚丘乡的农田中,一件沉睡三千余年的青铜礼器重见天日。这件通高25.5厘米、重3千克的椭圆形铜卣,以盖内与器底同铸的“祖辛”铭文,揭开商代晚...
祖辛 2025-09-01 三太耀周:解码“太太”称谓背后的母仪密码在商周更迭的青铜时代,三位女性以“太”字为名,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永恒印记。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位周朝开国君主的配偶,不仅以母仪天下的德行塑造了三代圣王,更以姓...
太任 2025-08-28 烛龙与句芒:上古神话中的时空双璧在中国古代神话的浩瀚星空中,烛龙与句芒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掌控着时间与空间的秩序。二者虽无血缘关联,却以截然不同的神性特质,共同构建起上古先民对自然规律...
句芒 2025-08-21 武吉为何未入封神榜:凡人逆天改命的代价与神道秩序的必然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宏大神话体系中,封神榜的敕封规则堪称严苛: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位,仅授予战死者魂魄,活人无资格受封。这一设定下,姜子牙的弟子武吉成...
姜子牙 2025-08-07 葛天氏之民:上古理想社会的文化镜像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葛天氏之民”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意蕴的符号,它既指向传说中的上古圣王葛天氏所治理的淳朴社会,又成为后世文人寄托精神理想的象征。这一概念的...
葛天氏 2025-08-05 商朝太丁为何未入商王之列: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历史争议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王位传承制度与宗法体系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其嫡长子太丁本应顺理成章继承王位,但《史记·殷本...
商汤 太丁 2025-08-05 武吉是谁的儿子:从神话改编到历史原型的身份解码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庞大叙事体系中,武吉作为姜子牙的弟子、西周伐纣的先锋将领,其身份始终笼罩在神话与现实的双重迷雾中。随着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推陈出新,武吉...
姜子牙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