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是在五胡十六国之时诸侯纷争条件下进行的。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后燕攻北魏,拓跋珪面对后燕军的进攻,针对其恃强轻敌,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击的方针,同时注重瓦解对方军心,奋勇追击,在参合陂(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市)决战中歼灭四五万燕军。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北魏势力进入中原。

登国十一年(396),拓跋珪乘胜进击,亲率40余万大军南下进攻后燕,拓跋珪率大军出马邑,克晋阳,取并州,东下井陉关,收降后燕将领李先,封其为征东左长使。继而长驱直入,直抵滹沱,在常山城(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一带)下安营布垒,准备一举克城。当时,后燕常山太守苟延率众守城。
拓跋珪劝降不成,便令将士大举攻城。苟延仓惶应战,但因他不甚懂兵法,指挥无方,加之双方力量悬殊,燕军死伤惨重,北魏军队破城而入,擒俘苟延。继之,魏军连占数十县。只有中山、邺(今河南省安阳市北至河北省临漳县南)、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三城仍为燕军控制。十一月,魏王珪集结大批兵力攻打燕都中山。同时,命东平公拓跋议率兵五万攻邺城,命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攻信都,准备一举灭燕。
后燕高阳王慕容隆守中山南门,率众力战,打退魏军的轮番进攻。魏军伤亡惨重。拓跋珪看中山城坚固森严,于是引兵向南,以优势兵力很快攻下信都。继之,兵临邺城,几次强攻不克,魏军营垒反遭慕容青的夜袭,拓跋珪只好暂时率军退驻杨城。此时,魏国并州监军丑提闻其叔父没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马杀回魏国都城作乱。拓跋珪闻知,准备撤兵北还,平息内乱。但又恐燕军穷追,腹背受敌。
于是,派国相涉延与后燕议和,并愿以其弟为人质留于燕。燕主慕容宝闻魏国内部有难而不许。同时,发步兵12万、骑兵3.7万屯于滹沱河北岸的柏肆坞(今藁城县),邀拓跋珪在此决战。拓跋珪求和不成,愤而应战。数日内统兵北上,在滹沱河南岸安营扎寨。慕容宝趁魏军立足未稳,遣精兵万余人夜袭魏营,企图先发制人。
燕军过河之后,潜至魏营,利用北风纵火烧营,并发起猛攻。魏军营垒纷纷起火,兵将大乱。此时,拓跋珪正在睡觉,忽听军营大乱,慌忙弃营赤脚逃走。燕将乞特真率百余人飞马赶到拓跋珪大帐内,只见拓跋珪丢弃的衣靴,不见其人。拓跋珪逃出军营之后,立刻击鼓收众。
夜幕之下,乞特真闻鼓声以为中计慌忙鸣金收兵。燕兵闻锣鼓齐鸣,不知其故,以为遭到魏军伏击,顿时惊惶大乱,自相践踏,互相砍射。拓跋珪立即将全军集合起来,下令步兵在营外点燃火炬,骑兵向燕军猛冲猛杀。燕军四面受敌,又遭到魏军骑兵的轮番攻击,死伤惨重,乱作一团,燕将高长被俘。
慕容宝只得收拾残兵,渡河北逃。魏军士气高涨,在拓跋珪的统领下穷追不舍。当时,正是风雪交加的夜晚,燕军士兵涉水渡河,加之多带伤残,冻死者尸体相枕。丢弃袍仗、兵器无数。慕容宝为保住性命,弃下大军,率步骑两万逃回中山。魏军连夜追击,兵临中山城下。后燕尚书郎慕容皓谋杀慕容宝未遂。斩关出城降魏。慕容宝见中山难保,便率一万骑兵杀出重围,逃奔龙城(今辽宁朝阳市)。繁华一时的后燕国都中山,终于在皇始二年(397)十月甲申日被魏军占领。
在唐初政坛的星空中,王珪(570-639)以刚直敢谏的品格与卓越的政事才能,成为与魏征齐名的“贞观名相”。他的一生历经流放与重用,其言行不仅载入史册,更通过后世...
魏征 2025-10-20 隋书主编考辨:魏征与集体修史的典范在中国古代史学的璀璨星河中,《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以其详实的记载和严谨的体例成为研究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关于其主编身份,学界虽存在“魏征独撰”与“集体合...
魏征 2025-07-23 魏征为何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从历史定位与功绩谈误解澄清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作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不仅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更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然而,部分观点对其位列功臣存在误解。...
魏征 2025-05-26 崔珏与魏征:深厚的友谊与传奇的交集在中国古代历史与民间传说中,崔珏与魏征是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他们的关系更是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一...
魏征 2025-03-28 李世民与魏征:从君臣佳话到墓碑风波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与名相魏征之间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曾是古代政治和谐的典范,但李世民后来却下令拆掉了魏征的墓碑,这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魏征 2024-12-07 唐太宗与魏征:从“明镜”到墓毁的君臣之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君臣关系,一直被传为佳话。唐太宗曾将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明镜”,意指魏征的直言敢谏能够帮助他明辨是非、治理国家。然而,令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魏征 2024-11-29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亲手砸掉魏征墓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君臣关系一直被视为典范。魏征作为唐太宗的重要辅臣,以其直言敢谏、忠诚尽责而著称,对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魏征 2024-11-29 魏征:李世民麾下的千古之名臣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所敬仰。其中,唐朝初年的魏征,以其直言敢谏、忠心耿耿的形象,被誉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魏征 2024-11-21 魏征死后唐太宗为何下令捣毁其坟墓,推倒其墓碑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君臣关系曾被视为千古佳话。魏征作为唐太宗的重要辅臣,多次直言进谏,对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魏征 2024-11-13 唐太宗与魏征:一段君臣佳话的兴衰史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与忠诚直谏的大臣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一直被后人传颂为佳话。然而,这段佳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魏征死后,他的墓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魏征 2024-10-2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