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带领西汉达到极盛。但若说到个人成就,他与自己的曾祖父汉武帝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汉武帝跟秦始皇很像,是中国帝王圈里的“巨人”;后世王朝的兴盛、帝王的成功,都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汉宣帝就是第一个受益者。
从秦到汉初,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治理模式曾经长期处于摸索状态。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并六国、建立统一帝国,为后世封建王朝打造了疆域的基本轮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支离破碎的局面;废封建、推郡县,打破阶层的藩篱,推动中国社会由贵族精英制迈入平民时代。在思想、制度、文化多方面大破大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初具雏形。但是如此充满新气象的王朝,为啥迅速二世而亡?不是因为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能归咎为帝王独断专行(秦朝的所有大事其实都会经过“君臣集议”来决定),而是因为役使民力过度。
随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是平民阶层的巨大胜利。新王朝的帝王以及功臣集团,都不是过去千百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贵族,所以得名“布衣将相”。
在国家治理模式方面,西汉显然吸取了秦朝的教训。既然“严刑峻法”不足以亡国,西汉便经由秦朝故吏萧何建章立制,整体格调是“汉随秦制”;但汉与秦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民力的使用上完全相反——所谓的“无为而治”,核心思路是恭俭无为、与民休息,具体举措包括军吏归农、轻徭薄赋、勤俭节约、重农抑商、抑制豪强、对外和亲等等,它既反映了大乱之后人们对休养生息的渴望,也体现出了平民统治集体的朴素治国逻辑。
与这种治理思路相吻合,兴盛于战国晚年的黄老之术大行其道,成了统治阶层的共识。除此之外,法家刑名之学、阴阳五行理论也很有市场。
通过这种务实的治理思路,西汉获得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期,并且诞生了青史留名的“文景之治”。但其中蕴含的被动、消极特色,却也让汉朝面临着重重隐患。早在汉文帝时期,青年才子贾谊就将帝国的危机总结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为而治,实际上是因循守旧,汉初的制度、法律几乎完全照搬秦律,比如夷三族、妖言令、挟书律等苛政直到文帝时才逐渐废除。但这只是具体细节的修修补补,汉朝若要长治久安,离不开成体系的指导思想。
第二,诸侯王势力逐渐壮大,而且与中央朝廷皇帝之间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甚至还爆发了七国之乱,大一统帝国存在分裂风险;
第三,经济的持续繁荣,却也带来了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拉大等副产品。一方面,公侯将相、富商大贾利用宽松的政策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在同时,许多农民为了躲避赋税而脱离户籍沦为“亡人”,或者卖身给权贵富豪为奴婢,导致社会矛盾凸显,中央政府的人力资源、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第四,传统贵族虽已消失,但军人、游仕、商人甚至游侠则不断崭露头角、进入政治舞台,成了特权阶层。依靠这些人,显然不是政权长治久安之道。
第五,在边境上,软弱退让换不来和平与尊重,单纯的和亲政策,却助长了匈奴的野心,他们时不时南下抢掠,极大威胁着中原王朝的安宁。
概而言之,无为而治虽然有助于休养生息,但黄老之道的消极、妥协本质,却也给王朝造成了巨大发展障碍。文、景二帝虽然在应对诸侯王方面进行了努力,但若要系统性地消除各领域的隐患、将大一统帝国捏合成型,必须要有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汉武帝一个人就几乎解决了上述所有难题,完成了理应由几代人循序渐进推进的系统改革。指导思想层面,根据贾谊《政事疏》、董仲舒《天人三策》两大雄文提出的思路,推行“复古更化”的治国理念,“据旧以鉴新”,实现了由黄老而儒学、的政治主导思想的大扭转。以教为先,兴太学,置《五经》博士,遍建庠序,建立了社会教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制度;
与思想改革相配合,汉武帝实行“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的用人和学术文化政策(意味着诸子百家朝廷照旧录用),并且辅以日益健全的察举制,创建了领先世界的文官制度;
建立两套官僚系统:大将军、尚书等组成“中朝”,主管决策;丞相领先构成“外朝”,主管政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同时,也打破了贵族担任政府首脑的管理,促进了权力中枢的稳定;推行“推恩令”,以恩威并施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诸侯王对政权的威胁;完善监察制度,颁布了被誉为“二千年良法”的《刺史六条》;
徙豪强入边,推行盐铁专营,收回铸币权,施行均输、平准制度,打击商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创设乐府,行“诗教”,建立中国文献库和保存文化遗产的文化制度。建年号,改正朔,修郊祀,易服色,建明堂,行太初历;对外南收两越,东定朝鲜,北逐匈奴,平西羌,抚西南夷,通西域,开疆拓土,中华文明向周边强势扩张。
汉武帝的改革,涵盖了教育、学术、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历法等所有层面,以此为基础,汉朝被打造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大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但凡事都伴随着代价,在开创上述文治武功的同时,西汉也面临着国力被严重消耗、百姓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等危险,后世甚至评价“武帝有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因此,历史再次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诏》,向天下谢罪悔过;随后实行“富民”政策,以示范后世。紧接着,霍光辅佐汉昭帝期间,延续、发扬了汉武帝晚年的政策。对内,他们多次下令减轻赋税、裁汰冗员;对外,改变积极作战的政策,软硬兼施,推行边境安定。这些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极大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发展,有效控制了汉武帝遗留下来的各项矛盾。
当时的西汉,一方面承接汉武帝之余威,另一方面重拾文、景休养生息的优良传统,效果立竿见影,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而汉宣帝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汉昭帝21岁就英年早逝,随后的昌邑王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生于民间的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进京为帝(为了方便人们避讳,后改名刘询),这就是汉宣帝。
在霍光的辅佐下,汉宣帝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方针。后来即使霍光病死、霍家被灭的情况下,这一政策也没有改变。而且,由于曾经饱尝人间疾苦的缘故,汉宣帝在承袭文景、汉昭之政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以空前力度整顿吏治。
为了加强集权、打压不安定因素,曾经的文、景、武都喜好任用“酷吏”为爪牙,但汉宣帝是另一种思路。他一项反对苛政,强调所有官员必须遵纪守法,为此完善了监察、考核制度,“信赏必罚,综核名实”,还经常派出丞相、御史以及其他官员巡行全国,检查各地官员工作。对于渎职、玩忽职守的官员采取极为严苛的惩处。
比如一向精明能干、人称名臣的京兆尹赵广汉,在一次执法时出现偏差、导致误杀,结果被汉宣帝下令腰斩;河南太守严延年由于执法过于严酷,被当众处死。汉宣帝对官员主张执法严明、严格考核,但同时却也不断减轻刑罚,他主导废除了多项连坐名目,将西汉初期的“仁政”理念发扬光大。
对外,汉宣帝抓住匈奴实力江河日下,内部分崩离析的机会,对其进行分化。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被解除;同时还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直接管辖,进一步促进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力、影响力。对于汉宣帝的政绩,后世可谓赞不绝口,如“吏称其职,民安其业”,“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史称“孝宣之治”。中原大一统王朝建立以来,从未有过如此耀眼的治理成果;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军事、文化、民生,都首次趋近完美。
单就成绩来看,汉宣帝可谓西汉最为成功的帝王。但就像当初汉武帝对儿子刘据说的那样:“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我把最辛苦的事都干了,把安逸留给子孙,不也是美事一桩吗?
事实确实如此——历史要实现进步,必定避不开一些代价,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汉武帝的全面创改、文治武功,不仅为儿子汉昭帝、曾孙汉宣帝提供了“巨人的肩膀”,也为后世的帝王们夯实了基础。史书中独独称他“雄才大略”,恰如其分。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宣太后与秦始皇:跨越五代的权力纽带战国风云中,一位楚国女子以太后之姿执掌秦国权柄四十一年,另一位以"千古一帝"之名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宣太后芈八子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陵 宣太后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