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没有卫星定位,李广曾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能找到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信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对李广这个人一定是不陌生的。曾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便是飞将军李广。身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大将,李广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坎坷。
年少便因用兵如神早早成名,后来奉命抗击匈奴,一人之威便使得匈奴数年不敢侵犯大汉边疆,他飞将军的名号也因此而来。不过在他的人生后期,却因为在抗击匈奴的漠北之战中迷路未能参战,愧而自杀,可谓是极度悲惨的一个结局。

但历朝历代的史学家都对李广的结局有许多疑问,同为西汉大将的卫青、霍去病为何能屡屡找到匈奴?而经验丰富的飞将军李广却会在大漠中迷路呢?这还要从李广这个人说起。
一 、迷路的将军
正如前文所说,李广的一生十分坎坷,出生自武将世家的他,早在汉文帝十四年便开始与匈奴作战。在那个汉朝势力尚微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匈奴抗衡,粉碎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侵略。“飞将军”这个名号,便是匈奴人对李广的称谓。
但由于他的能力太过强大,功绩无人可比,这让汉朝中的其他势力集团感觉到了威胁。因此他被朝中许多奸臣视为肉中钉,眼中刺,千方百计的阻挠他。
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因为一次作战的失误被匈奴所捕,虽然后来他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逃了出来,甚至对匈奴发起反攻,大破匈奴,但他被捕这件事还是被人抓住了把柄。在他班师回朝之后,汉武帝对李广被捕的事情勃然大怒,愤然将他交给了官吏处理。
而官吏则以李广手下的士兵损失过多为理由,将他判处了斩首。但好在汉朝可以花钱保命,李广也因此逃过一劫,被贬为了庶民。成为庶民后的李广也并没有因此堕落,反而开始积蓄力量,培养自己的儿子,等待有一天能够重新与匈奴作战

正如他所期待的,元朔六年,汉武帝一改前朝对匈奴的缓和策略,开始统筹全国,准备与匈奴正面对抗。就在这种情形下,李广被重新启用来对抗匈奴。
但此时属于李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只能跟随如日中天的大将军卫青一起出击匈奴。李广的运气十分的差,每次与匈奴作战,他的部队的战功总是不够他封侯,这让李广十分的郁闷。后来这件事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李广难封
二 、绝路的漠北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刘彻发动“漠北之战”,意图对匈奴的本部发动攻击,并且抓捕匈奴单于,以彻底解决匈奴之患。而一直因没有战功很是苦恼的李广,看到了自己最后的机会
于是他多次请求随行。但汉武帝却认为李广太过于年老,会延误战机便一直拒绝他。可李广一次又一次的请求,最后让汉武帝不得已同意他出任前将军一职。得到汉武帝准许的李广欣然出征,随卫青出征漠北。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汉朝最强的大将之一,对这场漠北之战做了充足的准备。在汉军刚刚出塞不久,他便抓到了一个匈奴兵,在他嘴中套出了匈奴单于的驻地为了对匈奴进行突袭,自己率领了一队精兵独自抓捕单于。
由于在出征前,汉武帝特意嘱咐卫青,李广已经有些老了,不能担任大用。因此,卫青便命令李广与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对匈奴进行夹击。
可李广前半生从未远到漠北与匈奴交战过,这茫茫的漠北,在没有向导的带领下,找到右将军的队伍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他又不敢违抗卫青的命令,只好听从他的话,走入了茫茫大漠。
果不其然,这位已经六十岁的老将在大漠中失去了方向。直到大战结束后才找到右将军的队伍。而他面对官吏的口诛笔伐也没说什么,只是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带着一生未能与匈奴正面作战的遗憾自杀去世。
三、迷路的原因
而关于李广经常迷路,但卫青、霍去病不会迷路,历史学家给了许多的解释。一方面,在李广晚年与匈奴作战时,汉朝和匈奴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朝由之前被动防守,逐渐变成了主动的出击。
而卫青、霍去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将领,他们十分明白在与匈奴作战时有一个好的向导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们极力的为自己的军队培养优秀的向导。

而李广则有些故步自封,还以为战场的局势与自己年轻时一样,靠自己的实力便可以大破敌军,这使得他的队伍中两个好的向导都没有,自然会迷路。另一方面,在李广晚年时,其实很少与匈奴交手了。还有着长达几年的被贬经历,这让他很难去熟悉瞬息万变的战场,遇到一些变故便无从下手。
而卫青、霍去病则不同,在汉武帝时期,他们成为了汉朝与匈奴交战的主力。对于匈奴的生活习惯,行军习惯等十分的熟悉,并且身为年轻人他们本就有着十分强的方向感,这都是李广所不具备的。
四、总结
那么李广迷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是李广在漠北之战时已经六十岁了,即使他还有征战匈奴的心,但已经没有支持他征战的身体了,这使得他出战漠北本身就是个错误,并且还遭到了卫青等人的排斥,队伍中连个像样的向导都没有。

二是汉武帝对他的打压,他身为一代名将,却被自己的皇帝猜疑,怀疑他征战的能力,这便说明由于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出现已经不需要这位老将了,这对十分骄傲的李广是一种心理上的巨大摧残。
这使得李广在漠北之战时,军心便已经溃散。加上恶劣的环境与天气变化,可谓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绝境。

而第三点,则是李广本身的性格因素,李广作为一代大将心胸却十分的狭隘,并且刚愎自用,不相信其他人,有些迂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觉得只靠自己便能做成事。
卫青、霍去病都在培养匈奴兵做向导的时候,他本人却不思进取,只相信凭借自己曾经与匈奴作战的经验来办,最终不仅迷失在大漠中,更将自己的人生也迷失在了不属于他的时代。
西汉末年,两位名将的命运轨迹在漠北草原上走向截然不同的终点。李陵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匈奴骑兵的壮举,成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李广利作为汉武帝晚年的军事...
李广 2025-11-12 卫青生前家族显赫,死后为何遭汉武帝灭九族之祸?西汉名将卫青以七战七捷的战绩击溃匈奴,其家族一度权倾朝野:姐姐卫子夫为皇后,外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三个幼子未立战功即封侯,卫氏一门五人封侯的盛况堪称汉代外戚之最...
卫子夫 霍去病 2025-11-05 草原迷途:霍去病精准制敌与李广屡次迷路的深层逻辑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两位将领以雷霆之势横扫匈奴,而同期名将李广却因“迷路”问题屡次错失战功,最终在漠北之战中因失道自刎。同样是征战草原,为何霍去病能精准定位...
李广 霍去病 2025-10-14 霍去病:汉朝铁骑铸就的战神传奇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霍去病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这位年仅二十四岁便英年早逝的西汉名将,以六次出征匈奴、四战封神的战绩,成为汉武帝时期军事扩张的核心人物。他的存在...
霍去病 2025-10-14 李广利:被误解的将领与汉武帝的权谋布局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李广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将领。他因多次军事行动中的表现被后世贴上“草包”标签,但若深入历史细节,会发现这位外戚将领的军事生涯远比简单评判复杂,而...
李广 2025-09-29 飞将军李广:沙场悲歌与军事能力的历史审视在中国军事史上,"飞将军"李广的名字始终与悲壮、传奇紧密相连。这位历经文、景、武三朝的西汉名将,以"但使龙...
李广 2025-09-25 霍去病与白起:跨越时空的战神之辩在中国军事史上,霍去病与白起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闪电战神”与“杀神”的威名震撼后世。若以军事成就、战术创新、历史影响为坐标,二者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可展开...
白起 霍去病 2025-08-27 封狼居胥:若置于现代,是何等震撼的军事丰碑?公元前119年,漠北草原的寒风裹挟着匈奴骑兵的哀嚎,22岁的霍去病率五万铁骑跨越两千余里,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国肯特山)筑坛祭天,以敌军首级为祭品,宣告汉朝对匈奴...
霍去病 2025-08-25 霍去病与高宠:跨越时空的武力与功业之辨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星空中,霍去病与高宠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霍去病,西汉名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闻名于世;高宠,则是南宋评书《说岳...
霍去病 2025-08-15 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一场交织着亲情、权力与时代变革的悲剧公元前118年,甘泉宫猎场上,西汉帝国最耀眼的将星霍去病突然张弓搭箭,将李广之子李敢射杀于众目睽睽之下。这一箭不仅终结了李敢的生命,更在汉武帝的刻意遮掩下,揭开...
李广 霍去病 2025-08-0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