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的北方出现了大鼠疫,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鼠疫传播到了更多地区,最终波及全国。这场鼠疫危害有多大,到底有多恐怖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人们往往会评价他道:“有道无福”,他虽然继位后勤勉图治,但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严重的天灾使得朝廷束手无策。百姓忍无可忍,终于在李自成的带领下起兵反明,崇祯帝落得个吊死煤山的结局。在各种各样的天灾中,崇祯帝继位之初的鼠疫可谓骇人。
其实,从明朝中后期,大约是万历年间开始,华北地区的气候就开始发生异变,出现了全国性的少雨现象,受此影响,旱灾逐渐变得频繁。光是万历年间就曾经三次爆发大型旱灾,灾难中死去的动物、百姓尸体导致了瘟疫和疾病的传播。

其次,随着明朝中后期,原有耕地已经满足不了百姓们的需求,于是很多的人口北迁到原本属于游牧民族的草原上开垦土地,南北的频繁交流也使得许多原本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老鼠作为外来物种入侵了南方的田地,这为日后的大鼠疫埋下了伏笔。
而鼠疫之所以爆发,则是因为随着旱灾的肆虐,老鼠为了找寻食物而四处流窜,其中一大部分都涌向了人类的聚集地。引发鼠疫的罪魁祸首,鼠疫杆菌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转移到了人类体内,而因旱灾而被迫流亡的人们便携带着这一危险细菌四处奔波,将其扩散到更广更远的地方。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鼠疫杆菌。为什么它能够在明末肆无忌惮传播呢?鼠疫杆菌能够引发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等疫症,在明末的医疗条件下,基本是无法医治的,根据现代科研结果,感染腺鼠疫者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而肺鼠疫的感染者死亡率更是达到惊人的接近百分之百。
再加上人类对于鼠疫杆菌没有天然的免疫力,所以鼠疫一旦出现,就很容易感染,可以说,在鼠疫面前,人类极少能有抵抗能力。明末的旱灾使得老鼠们缺少食物,身体自然个个虚弱,鼠疫杆菌趁虚而入,很快数量庞大的老鼠种群都携带了细菌,通过和人类的接触,甚至饥不择食的人类将感染后的老鼠吃下去等等行为,都使得鼠疫的传播速度大增。

鼠疫最早爆发于山西,万历八年(1580),先是在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而后在距离不远的潞安府,其治所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也“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除了这两地,鼠疫还在山西的太原、忻州等多地大肆传播,并且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受灾面积越来越大。崇祯七年(1634)至八年(1635),今天山西吕梁的兴县,当地百姓为了躲避鼠疫而尽数逃散,使得兴县几乎成为一座空城,而逃走的百姓其实许多都已经感染,于是鼠疫杆菌又借此渡过黄河,来到陕西。
崇祯九年(1636),陕西榆林府爆发鼠疫,随后是延安府,随着崇祯十三年(1640)的鼠疫东扩,位于今邢台市的顺德府、位于今河间市的河间府、今大名县的大名府三府也都出现大疫。
一年后,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被誉为“明末文天祥”的名臣左懋第在其上疏中写道:“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这一年,鼠疫正式“进京”,关于京城的资料记载称:“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此时患者大多有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所以可以推测这时流行的是死亡率四分之三的腺鼠疫。
崇祯十六年(1643),腺鼠疫变异为死亡率接近百分百的肺鼠疫,明末史学家夏燮在其《明通鉴》中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据称这时京师的死亡人数日以万计,惨象至于“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等李自成进京时,北京已然“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根据不完全统计,死于明末鼠疫者多达千万,首都北京几乎死去四分之一人口,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包括鼠疫在内的天灾、饥荒等等非战争因素。明末的大鼠疫危害之大、影响之深,实在是抹不去的记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的大顺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的寒风中面临一个改变历史的抉择——南迁南京。这场未竟的迁都计划,不仅关乎明王朝的存续,更折射...
李自成 2025-10-15 南迁幻梦:崇祯南迁能否复刻南宋百年国祚?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面临生死抉择。若效仿东晋、南宋南渡,明朝能否在江南延续百年国祚?这一假设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无数涟漪,但结合南明十八年的...
李自成 2025-10-15 皇嫂张嫣:崇祯帝权力博弈中的道德标杆与末世悲歌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崇祯帝)在皇嫂张嫣的鼎力支持下登上皇位。面对这位年仅21岁、出身平民却以美貌与智慧著称的寡嫂,崇祯帝的...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0-15 崇祯南迁:一场被清流误国的合法性续命1644年春,李自成农民军逼近北京时,崇祯皇帝曾三次萌生南迁之念。天津巡抚冯元飏备足200艘船只与5000护军,左中允李明睿献策假借祭孔南遁,左都御史李邦华更提...
李自成 2025-10-15 崇祯十七年勤政路:明朝覆亡的制度性困局公元1627年,17岁的朱由检在紫禁城文华殿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祖父万历年间埋下的财政黑洞、父亲天启年间的阉党乱政,以及关外后金铁骑的步步紧逼。这位以&...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启 2025-10-09 末路抉择:崇祯为何不效李自成抄家筹饷?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曾以“天子之尊”向百官哀求捐款,最终仅筹得二十万两白银。而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官员府邸搜出七千万两白...
李自成 2025-09-26 闯王溯源与子午谷争议:明末乱世中的战略困局在明末动荡的历史长河中,“闯王”的称号与“子午谷奇谋”的争议,共同构成了农民起义与军事博弈的双重缩影。李自成并非第一代闯王,其军事策略的成败亦折射出乱世中战略选...
李自成 2025-09-26 42天帝王梦:李自成进京后的政治困局与历史教训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这场改朝换代的巨变中,这位曾以"均田免赋"口号动员...
李自成 2025-09-26 从几千残兵到百万雄师:李自成如何以智破局颠覆明朝1627年,陕西澄城县的饥民挥动锄头砸碎官府税牌,这场星火点燃的农民起义,最终在18年后将大明王朝推向覆灭。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从最初几千残兵,发展为横扫中原的百...
李自成 2025-09-26 李自成之死:一代枭雄的悲情落幕与历史警示1645年5月17日,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在逃亡途中被当地村民程九伯用铁锹击杀。这一戏剧性的结局,不仅终结了李自成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
李自成 2025-09-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