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②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③者,失之弥远。
【注释】
①论人:论说反省自身和要求于人的关系。本篇阐述的是道家伊尹学派的说法。②索:求。③强:远。
【译文】
为君之道要简约无为,君王的操守在自身,首要的是返回到对自己的要求,然后才要求别人。他对别人的索求越深远,别人就越疏远他;他对人的要求越强烈,他失去的就越多。
【原文】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①也。
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肌肤,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戮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于王。
【注释】
①量:应该是“墨”字。
【译文】
什么叫返回自身要求?使耳目适宜,节制喜好欲望,放下算计人的阴谋,去掉工巧故作之态,让想象漫游在无穷无尽的空间,让心放纵在自然之中,如果这样就对天性没有损坏。没有伤害天性就可以懂得精微的道理,懂得精微的道理就可懂得神气,懂得神气就可以说懂得道了。凡是那些万物,懂道之后就可以修成正果。所以懂得了道的方法,就可随应万物的变化而变。变化阔大精深,深不可测。
德行昭彰美好,可跟日月相比,这些是不能忽视的。豪士应时而来,宾客自远方归服,不可以阻止。意气宣泄通畅,没有拘束,不可以收回。所以懂得了懂得道的方法,就可返璞归真,喜好、欲望容易满足,有节制并少量地取用养身之物,并不占有它。离开繁华的都市自得其乐,心中的情感洁白无暇,难以污染。威吓、严厉不能使他恐惧,不可以收服他。
所以,懂得了认识道理的方法,就会行动适当,掌握要领,在时间中周旋,不会走上穷途末路。举止有规格,合乎常理,他就不会迷惑。言语得体,没有吞吞吐吐,话说出来后没有遗失,使人的肌肤有所感触,不可以随便更改。说坏话的人穷困潦倒,贤能的人意气风发,谗佞贤能都不可以遮掩。
所以知道了明白道理的方法,就会像天地一样,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什么事物不能应对的呢?就好像驾车的人,反过来要求自己,那么驾车马就能轻快利索,到达远的地方也很快,两顿饭的时间就到了,而且不觉得困倦。以前的亡国君主把亡国的过错推在别人的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杀戮,以至于亡国都不知醒悟。三代中兴的贤君,把罪过担当在自己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建功立业,以至成就了王业。
【原文】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①,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②,怒之以验其节③,惧之以验其特④,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汙⑤无之而非是。此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注释】
①智殊:即其智有上下高低的差别。殊:不同。②僻:邪。③节:约束,节制。④特:应为“持”。⑤汙:通“濡”,沾湿。
【译文】
什么叫求助别人?人们同是一类,但智力不同,贤能和奸邪的人不同,但都用花言巧语来为自己做掩饰,防止被人嫉妒,这是昏君迷乱的原因。
凡是评论人,看他通达时对人的礼遇,显贵时对人的举荐,富有时对人的供养,听取意见时看他的行为,空闲时看他的喜好,任职时看他进谏的话语,穷困时看他不接受的东西,贫贱时观察他所不做的事,当他高兴时检验他是否做了不常见的行为,欢乐时检验他有何不好的癖好,当他发怒时检验他的节制能力,当他害怕时检验他是否保持气节,当他悲哀时检验他的仁爱之心,当他困苦时检验他的意志,从八面观察、六面检验看,这是贤能的君主评论人的标准。
评论人又必须从六亲和四隐方面看。什么是六亲?是指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儿子。什么是四隐?就是新朋友、旧相知、乡亲、邻居。观察一个人的内在就用六亲四隐的方法,观察一个人的外在就用八观六验的方法,人的情义、虚伪、贪婪、卑鄙、善良、邪恶都能不漏地察看到,这就像在雨中奔跑,不被雨沾湿是不可能的,这是圣王能了解他人的原因。
商朝初年,伊尹作为开国元勋与五朝元老,其与商王太甲之间的权力纠葛,因《史记》与《竹书纪年》的截然相反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史最著名的悬案之一。这场“贤相辅国”与“奸...
伊尹 太甲 2025-09-03 千古第一名相伊尹:从奴隶到元圣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深邃的智慧和崇高的品德,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他便是伊尹。伊尹的一生,是从奴隶到宰相、从平民到“元圣”的传奇历...
伊尹 2025-07-31 伊尹祖籍考辨:多地渊源背后的历史密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伊尹作为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其祖籍问题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从《史记》到《水经注》,从甲骨卜辞到地方志书,不同文献记载的差异...
伊尹 2025-07-28 竹书纪年的信任密码:从战国秘史到现代文化符号的信仰重构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竹书纪年》犹如一颗充满争议的明珠。这部西晋太康年间出土的战国竹书,以“舜囚尧”“伊尹放太甲”等惊世骇俗的记载,彻底颠覆了《史记》构建的...
伊尹 太甲 2025-06-25 伊尹:商朝初期的全能贤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伊尹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思想深度以及烹饪技艺,成为了商朝初期的一位全能贤相。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敬仰。一、出...
伊尹 2025-02-21 伊尹:商朝开国元勋的辉煌成就伊尹,名挚,尹为官名,是夏末商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商朝的创立和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一、辅佐商汤,建立商朝伊尹自幼被贩卖...
商汤 伊尹 2025-02-19 商朝名臣伊尹:传奇一生与离世之谜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商朝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伊尹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作为商朝的开国元勋,伊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最...
伊尹 2025-01-16 伊尹是否自立为王:历史真相的探讨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伊尹作为商朝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思想底蕴,为商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关于伊尹是否曾自立为王...
伊尹 2025-01-03 伊尹放太甲:古代权力与智慧的较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商朝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在商朝众多的故事和传说中,伊尹放太甲的事件无疑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一段。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权力斗争的复杂性,还体...
伊尹 太甲 2024-10-20 伊尹:千古第一名相的传奇与智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伊尹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不仅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更因其高尚的品德和无私...
伊尹 2024-07-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