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是一位很有骨气的人,他曾出生入死地从事抗清斗争。清朝统一中国后,他坚持不合作的态度,多次拒绝清政府的威胁利诱,不出来做官,致力于研究学问,多有建树。
从顾炎武一生的遭遇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他真正的敌人不是清王朝,而是身边的小人!他一生经历了两次牢狱之灾,其冲突的真正原因,不是出于主义、信念之类,而是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人纠纷和利益之争。
先来说第一次牢狱之灾,这还要从前文提过的“家难”说起。
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季,顾炎武回到家乡昆山。原来,顾氏有世仆名陆恩,因见顾家日益没落,炎武又久出不归,于是背叛主人,投靠叶方恒,两人且图谋以“通海”(即与闽浙沿海的南明集团有联系)的罪名控告顾炎武,打算置之死地。顾炎武回昆山,秘密处决陆恩,而叶方恒又与陆之婿勾结,私下将炎武绑架关押,并迫胁顾炎武,令其自裁。一时“同人不平”,士林大哗。所幸炎武挚友路泽博(字苏生)与松江兵备使者有旧,代为说项,顾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松江府审理,最后,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当事情危急之际,归庄计无所出,只好向钱谦益求援。谦益是当时文坛领袖,钱氏声言:“如果宁人是我门生,我就方便替他说话了。”归庄不愿失去钱氏这一奥援,虽然明知顾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顾炎武拜谦益为师。顾炎武知道后,急忙叫人去索回归庄代书的门生帖子,而谦益不与;便自写告白一纸,声明自己从未列于钱氏门墙,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处张贴。谦益大为尴尬,解嘲道:“炎武也太性急了!”
顾炎武的第二次入狱是在他56岁的时候。
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顾炎武出狱。尽管归庄等同邑知名之士极力排解,而叶方恒到此时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踪。仲夏,顾炎武返钟山,行经南京太平门外时突遭刺客袭击,幸而遇救得免;嗣后,叶方恒还指使歹徒数十人洗劫顾炎武之家。这之前的几年当中,顾炎武曾数次准备南下,赴福建参加沿海地区风起云涌的抗清复明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行;至此,顾炎武决计北游,以结纳各地抗清志士,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徐图复明大业。远行避祸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实际上,在以上所说的济南牢狱之灾前,顾炎武还差一点卷到一起著名的文字狱——庄廷鑨《明史》案里,这起案件也是由于小人从中作祟造成的,侥幸的是,他躲过了这一劫难。
清顺治七年(1650年),苏州、无锡、昆山等地的一些复社成员成立了一个“惊隐诗社”,其主要成员包括顾炎武、归庄、潘柽章和吴炎等人,他们以故国遗民自称,绝意仕途,相与遁迹山林。后来顾炎武避祸北上,潘柽章和吴炎则和湖州一个名叫庄廷龙的人来往密切。庄廷鑨是个瞎子,他的邻居朱国桢是明朝的一位大臣,收集了很多明朝资料,准备编成一本书,但没有编完就死了。后来这些资料被庄廷得到,他模仿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编《国语》的做法,私自编了一本《明史》,并把潘柽章和吴炎列名为参阅者。
顾炎武早年和庄廷鑨也打过交道,但认为这人不怎么样,没什么水平,就没有多来往,这本《明史》他也看过,认为冗杂不足道,所以拒绝了列名其上的请求。庄廷鑨死后,他的父亲把这本《明史》刻印了出来,这下子出麻烦了。庄家是一个大户,书刻印出来后,一些人看到里面有一些对清朝不利的言论,就不断前来敲诈,其中包括一个因贪污罪坐过牢的前县令吴之荣,他在一些小官吏的唆使下,前来敲诈庄家,但庄家没有理会他,还准备和他打官司。吴之荣就把庄家私刻《明史》的事情向更高一级的官府告发了,那些官员庇护庄家,同样没有理会他。吴之荣不肯罢休,遂上京城告发并获得了成功。
康熙二年(1663年),朝廷下令把庄家一家人连同列名于书上的人全部处死,共计七十余人,其中就包括潘柽章和吴炎,庇护庄家的一些地方官员,也受到了严厉惩罚。顾炎武因为没有列名,没有受到牵连。
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以笔为剑,在理学桎梏与专制牢笼中劈开一道思想裂痕。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黄宗羲 2025-05-20 康熙对顾炎武:拉拢与防备交织下的时代博弈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里,顾炎武作为遗民群体的精神领袖与学术巨擘,其命运与清朝统治者康熙的治国方略产生了微妙交集。康熙对顾炎武的态度,既包含着招揽贤才的迫切需求,...
康熙的儿子们 顾炎武 2025-05-15 精卫赏析:顾炎武笔下的不屈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思想家顾炎武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著称。他的经典之作《精卫》不仅是一首充满力量的诗歌,更是他个人精神风貌和时代背...
顾炎武 精卫 2024-12-01 清初八大家之一王士祯——简介及其死因王士祯,字子安,号渔洋山人,是清朝初期的著名文人,与朱权、黄宗羲、顾祖禹、方苞、刘大櫆、姚鼐、翁方纲并称为“清初八大家”。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黄宗羲 刘大櫆 2023-12-19 顾炎武的警世之言:以史为鉴,明理知行顾炎武,明朝末年及清朝初年的著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的名字与他的警世之言紧密相连。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警...
顾炎武 2023-12-14 顾炎武的警世之言:八股之害,败坏人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其中,明朝末年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佼...
顾炎武 2023-12-10 1682年2月15日,一代儒宗顾炎武的永恒离别一、顾炎武——明末清初的卓越思想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位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精神,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卓越思想家顾炎武。...
顾炎武 2023-12-08 黄宗羲:明末清初史学家、经学家,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经学家。他的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批判封建专制、提...
黄宗羲 2023-12-05 顾炎武眼中的昆阳之战: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他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评价,往往独树一帜,深入骨髓。他曾对昆阳之战有过深入的评价,他认为这场战役是“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
顾炎武 2023-11-29 顾炎武的日知录,内容特点是什么样的?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历史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人生哲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部著作的价值和意...
顾炎武 2023-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