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母宅心仁厚、德高望重,甚至是比较偏爱林黛玉的,然而小说的结局却是:宝玉娶了宝钗,黛玉抑郁含恨而亡。既然黛玉与宝玉两情相悦,贾母为何不替林黛玉做主呢?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母没有流露出任何将宝钗许给宝玉的意思。在高鹗续书中,贾母因看黛玉“不中用了”,便决定让宝玉娶宝钗。
贾母对宝钗是很喜欢的,因为宝钗“容貌美丽,稳重平和,随分从时”,是一个典型的淑女,符合当时人们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贾母曾亲自为宝钗置办十五 岁生日宴,这种待遇就连自己的宝贝外孙女都不曾享受过,还当众夸她“全不如宝丫头”;当看到宝钗的房间太素净时,老太太又拿出自己的体己替宝钗布置房间。
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以看出老太太是很欣赏并且喜欢宝钗的。但我们不能将“喜欢”等同于“选中”。当“金玉良缘”的言论传得沸沸扬扬时,贾母无动于衷;元春指 婚时,贾母视而不见。她没有表态,不代表她就默许。其实,贾母是反对的,她对“宝玉娶宝钗”的态度在“张道士提亲”一段中表现得很明确。
贾母和黛玉等人
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贾母立刻拒绝了,理由是“宝玉命里不该早娶”。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冠冕堂皇了。一来,张道士提亲只是向贾母讨个示下,并没有说要立刻娶 来。就算贾母同意了,还需再找媒人做媒,交换生辰八字,订婚,下聘,这一套流程下来也得一年,到那时宝玉也就不小啦。
再者,贾母已拒绝了张道士,却又托他 在外头打听着,这又是什么意思?第三,张道士提亲是在五月份,而在同年的冬天薛宝琴来到贾府,老太太又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生辰八字,有意将她许给宝玉。既 然宝玉命里不该早娶,又为何在这个时候向薛姨妈打听宝琴呢?
其实,贾母所说的“不宜早娶”得看相对谁“早”。张道士明确提出“女方年方十五”,和宝钗年岁相当。而当时的宝玉也就十三四岁,宝琴要比宝玉再小一 两岁。所以,对于贾母来说,女孩比孙子大就是“早娶”,比孙子小就不是“早娶”。
倘若换个角度,贾母早就中意宝钗和宝玉,恐怕都没林黛玉什么事了。然而事实却是,贾母心中的孙媳妇人选,始终不是薛宝钗。明明宝琴初来大观园,宝钗都在大观园待了许久,贾母宁肯考虑宝琴,也不愿考虑宝钗。可见贾母并不是很喜欢宝钗。
贾母拒绝张道士的这一番话并不是说给张道士听,起码不完全说给他听。她要 说给坐在旁边的王夫人、薛姨妈等整日做着“金玉良缘”梦的人听。因为,在此之前,元春颁下了端阳节的赏赐,暗地里为宝玉和宝钗指婚。贾母必须对此举做出回 应。她没有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但是,刚才的那番话的意思聪明人都明白:贾母是不认同这次指婚的。她的理由很明确:“女方年龄太大,不合适”。 贾母不是信奉“女大两,节节长”,“女大三,抱金砖”的人。她很看重女方的年龄,必须比男方小。
以上是贾母不选宝钗为孙媳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宝钗太素净”。无论是宝钗的穿着打扮还是她房间的铺陈摆设,都不见奢华。她的房间甚至像雪洞 一般。这和她的审美有一些关系,正应了那句“淡极始之花更艳”,也和她恬淡的性格相关。但是,宝钗毕竟是一个妙龄少女,“太素净”了与她的身份、年龄都不相符。
贾母怜爱林黛玉
在古代,人们总会将“素”与“凶、“不详”等联系在一起。李纨穿戴很素,那是因为人家是寡妇,可宝钗如此“素”就不好了。因此老太太说“使不得”。 老太太是一个喜热闹的人,她更喜欢活泼开朗,穿戴讲究的女孩子,比如宝琴和湘云,甚至是晴雯。宝钗的“爱素净”的性格自然和贾母的喜好背道而驰,这也是贾母不选宝钗为孙媳的理由。
还有一点,也许大家都不曾十分留意。那就是宝钗“太乖巧”。难道乖巧也是坏事?乖巧自然是好事,但是“乖”过头,“巧”过头了就不好了。贾母喜欢乖巧的 人,也喜欢别人奉承她,拍她的马屁。比如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就很“乖巧”,把老太太哄的团团转,因此,老太太也很疼她。
但是,贾母此人绝不是一味地喜爱溜须 拍马的那种人。她在被“哄得高兴”的时候,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所以,她说:“我虽疼她,我又怕她太伶俐了也不是好事。”
不过,不管怎样,王熙凤是贾琏的 老婆,贾母又不喜欢贾赦那一房,所以,凤丫头只要把老祖宗哄高兴了就是大功一件,至于是不是“好事”,贾母就懒得管了。可宝钗不一样,她要嫁给自己的宝贝 孙子宝玉做媳妇,太伶俐了保不准以后以权谋私,甚至抢班夺权。
因此,她宁可要袭人这个“没嘴的葫芦”,也断不能要宝钗这个富于心计的女人。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贾母没有选中薛宝钗,没有听信“金玉良缘”,也没有认同元妃的指婚。所以,宝钗嫁给宝玉一定是在贾母去世之后由王夫人和薛姨妈一手操办的。
如果林黛玉没有抑郁病逝,可能贾母依旧不会选择薛宝钗作为孙儿媳。一方面,毕竟在众人眼里的,贾母偏袒黛玉是很明显的。另一方面,贾母眼明心境,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宝黛二人是支持的。
在《红楼梦》的丫鬟群像中,紫鹃以“情同姐妹”的主仆关系成为封建时代人性光辉的缩影。她原是贾母房中的二等丫鬟鹦哥,因林黛玉初入贾府时“雪雁年幼,嬷嬷年老”,贾母特...
林黛玉 2025-09-05 红楼暗香:那些藏于诗笺与眉目间的深情凝望在《红楼梦》的绮丽画卷中,林黛玉如一株空谷幽兰,以其绝世风姿与孤傲才情,成为大观园中最令人心动的存在。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是全书情感主线,但在这场旷世绝恋的...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9-04 黛玉之死:一场被误读的“赤身”悲剧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与文学讨论中,林黛玉“赤身死去”的设定始终是争议焦点。新版电视剧中,黛玉横卧榻上,仅覆薄纱,手臂垂落,发丝散乱的画面,被无数观众斥为“玷污...
林黛玉 2025-08-15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浮世绘与人性悲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勾勒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这部百万字...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7-28 林黛玉在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疾病探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娇袭一身之病”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每岁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的体质特征,引发后世读者对其病症的持续探讨。若以现代医学视...
林黛玉 2025-07-03 黛玉葬花:大观园中的生命绝唱与情感隐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林黛玉在暮春时节埋葬落花、吟诵《葬花吟》的情节,既展现了人物高洁孤傲的性格,又暗含了对生...
林黛玉 2025-06-18 贾母的“冷淡”: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人性困境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情节中,林黛玉临终时贾母始终未现身探望,这一反常表现引发后世读者诸多猜测。若结合原著细节与曹雪芹的创作笔法,会发现贾...
曹雪芹 林黛玉 2025-06-11 绛珠仙草临凡世:林黛玉的诗性生命与悲剧命运在《红楼梦》的永恒星空里,林黛玉犹如一颗璀璨的彗星,以超凡的才情、敏感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划破封建礼教的夜空。这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绛...
林黛玉 2025-05-30 红楼一梦中的贞静典范——李纨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李纨是一个极具特色且命运坎坷的人物。她虽不似林黛玉那般才情卓绝、多愁善感,也不像王熙凤那般精明强干、泼辣狠毒,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林黛玉 王熙凤 2025-04-29 林黛玉对红拂女的崇拜之情探源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以其才情出众、情感细腻而著称。而红拂女,作为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女主角,以其机智勇敢、自主选择命运的形象深入人心。...
林黛玉 2025-02-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