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家一门三杰,能力很强,但命运不济,都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李广被迫自缢,李敢被霍去病射杀,李陵则被迫投降匈奴,老死异乡。在三人当中,李陵的结局可能还算好的,李广和李敢都是横死,而李陵是自然死亡。
公元前103年,李陵在浚稽山苦战匈奴,之后寡不敌众,李陵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待李陵不错,不仅给了高官厚禄,还将其女儿许配给李陵,哪怕李陵在后世颇有争议,但其还是得以善终。
反观另一位西汉将领李广利,他同样是在战场上被匈奴击败,只不过投降一年后,就成了匈奴单于的刀下亡魂。同样是匈奴俘虏,为何李陵和李广利待遇差距如此之大,一个风风光光,一个死于非命?
一、匈奴佩服强者,李陵曾以五千步兵抵挡八万匈奴骑兵
唐太宗李世民曾这样评价李陵:
“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的书竹帛。”
意思就是说李陵以五千士卒纵横千里,虽说投降了匈奴,但其功绩还是写在了史书中。
可见就连天可汗对李陵也有几分敬佩之意,哪怕李陵称不上个英雄,也能称得上是个豪杰。在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中,李陵拼尽了全力,给予匈奴以重创。
公元前99年,李广利奉命出征匈奴,而李陵虽说也在军中任职,却只得到一个运送粮草的差事。李陵继承了李广的勇武和带兵的本领,而此时正是杀敌立功的好时机。
于是李陵主动向汉武帝请战,只带五千步兵,迎击匈奴骑兵。汉军本就以骑兵见长,而步兵移动速度慢,面对强悍的匈奴骑兵一点优势都没有,即便如此,汉武帝还是同意,就真的让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出征了。
很快李陵在浚稽山遭遇三万匈奴主力,头一次接战,李陵杀掉敌军数千人,匈奴单于见李陵不好对付,就集结左右贤王八万骑兵,对李陵展开歼灭战。为了胜利,李陵杀掉军中女子,安定了军心,之后且战且退,且退且战,数十万支箭矢用尽。
即便如此,汉军仍是悍不畏死,到最后足足杀掉近两万敌军,而李陵只带了五千人,杀掉数量超过本队人马数倍。如此战绩,纵使李陵是投降了匈奴,多少有些争议,但后世人仍对李陵推崇备至。
匈奴作为草原上的民族,一向崇拜强者,而李陵以少杀多,以劣势兵力纵横数千里,符合他们心中强者的标准,所以匈奴单于对李陵也是十分客气。
史料记载: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一方面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在西汉名气很大,而且本身又有能力,如果这种人能被匈奴收归己用,那带来的价值可是难以估算的。于是匈奴单于封李陵为高官,还将其女儿嫁给他,以此拉拢李陵。
二、李广利能力平平,对匈奴缺乏利用价值
汉武帝启用李广利也是迫不得已,卫青、霍去病去世后,西汉再难出现如此厉害的将领。而汉武帝选拔将领大多要从外戚中寻找,于是李广利就这么被赶鸭子上架了。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也是靠着这层外戚关系,李广利才能扶摇直上。
李广利从进攻大宛到匈奴,虽说也打过胜仗,但战绩平平,汉军屡次受挫,常常损兵折将。在匈奴人眼中,李广利和李陵不是一个等级的,李广利带兵水平很有限,而且他是主动投降的。
公元前90年,李广利趁卫太子自杀之际,想和宰相刘屈另立昌邑王为储君,左右活动。不成想却被汉武帝发觉,不久之后东窗事发,刘屈被杀,李广利担心被牵连,兵败后直接投降了匈奴。
除此之外,李广利贪图富贵,到了匈奴这里也不安分,想在匈奴继续富甲一方,也得罪了不少人。李广利在匈奴单于这里不值一提,尽管匈奴有善待汉朝俘虏的传统,但还是将李广利杀掉了。
史料记载:
“征和三年,贰师复将七万骑出五原,击匈奴,度郅居水。兵败,降匈奴,为单于所杀。”
李广利没有高超的本领,他对匈奴的利用价值很有限,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匈奴可以随时牺牲掉这位汉朝俘虏,这就是李广利被杀的其中一个原因。
三、贰师将军李广利,抢了卫律的风头
李陵投降,其中是有贪生怕死的成分的,毕竟人的命只有一条,能活着谁也不想死。李陵有心想回汉朝,但汉武帝杀掉其全家,毁掉其名誉,使他再也无法回归汉地。尽管如此,李陵还是心念家乡,他曾被要求劝说苏武投降,但苏武宁死不降,李陵满心愧疚道:
“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李陵还是位有情有义的汉子,同时,李陵行为低调,在匈奴固然被封为高官,他也尽量避免参与汉匈双方的冲突,为人低调也是李陵得以善终的原因之一。
起初,李广利还是颇受匈奴重视的,毕竟他好歹也曾经是汉军主帅,但随和时间流逝,李广利得到匈奴单于的宠信,由此也激怒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卫律。
卫律很早之前就投靠了匈奴,被匈奴单于视为亲信,而自从李广利的到来,单于对卫律宠信日渐削弱。这就好比妃嫔为皇帝争宠,而卫律、李广利争的是富贵和权力。
既然李广利成了单于身边的红人,那么卫律可能会受到排挤,所以卫律心生怨恨,想要废掉拦路石李广利。
当时恰巧匈奴单于的母亲生病,卫律就指使巫师,说是去世的单于发怒了,如果将贰师将军李广利做了祭品,那么母亲的病就能好。匈奴单于就这么轻信了巫师的话,将李广利斩杀祭了天。
李广利的死就是这么尴尬,他是被另一个汉朝叛徒的嫉妒心害死的,仅此而已。假如李广利也低调一点,委婉一点,没有得罪卫律,那么很可能也能混个善终。
李陵在匈奴心情抑郁,当然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这一点反而保护了李陵,免受小人迫害。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 班超:以胆略与智慧铸就西域传奇的东汉英豪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
刘肇 2025-09-15 刘恭之后:西汉皇权的短暂更迭与吕氏阴影下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在永巷的幽禁中悄然离世。这位年仅七岁的幼帝,因一句“壮即为变”的怨言触怒吕后,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不仅终结了西汉...
刘恭 2025-09-15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赵婕妤怎么读?从历史称谓到现代认知的音韵解析"赵婕妤"这一名称因西汉历史人物钩弋夫人与影视剧改编而广受关注,但"婕妤"二字的读音常引...
钩弋夫人 2025-09-12 刘秀与刘发:跨越时空的宗室血脉与正统重构在东汉王朝的恢弘叙事中,光武帝刘秀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汉室江山,更以一场精妙的宗法重构,将庶出支脉的身份升华为正统象征。而这场历史剧变的核心纽带,正是其与西汉长沙定...
刘秀 2025-09-12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