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任尚书令是真是假?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世民曾任尚书令
网上几乎有一个“共识”,说唐朝尚书令官职是不能授予官员的,因为李世民即位前曾经担任过这一官职。曾经我也信以为真,然而后来看的资料多了,才知道这种说法可能是后人的一种臆测,又被许多人以讹传讹而已。唐朝的尚书令不常见恐怕与李世民根本没关系!
三省六部制
南北朝设立三省六部制,隋朝发扬光大,唐朝沿用,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长官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长官侍中;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长官尚书令。三人共为宰相。唐高祖武德元年,李渊称帝,李世民成为唐朝首任尚书令。之后一直到中晚唐,尚书令一职长期空缺,故而有了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无人敢担任此职的说法。但是,三大证据证明了此说法不实。
证据一:李世民除了尚书令还担任过其他官职,在称帝后很多都有人继续担任。
尉迟敬德曾任李世民担任过的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元年,李世民确实是第一任尚书令没错,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当时还有另一个官职——右武候大将军。这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隋朝初设,延续自西魏时的十二大将军。如果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别人就不敢做,那理论上右武候大将军也没人敢做。然而事实上,这个职位没有闲置,比如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后就晋升为右武候大将军。
长孙无忌曾任李世民担任过的太尉、左武候大将军
几个月后,李世民讨伐薛仁杲凯旋,李渊封其太尉,不久又加授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这些官职都很常见,李世民即位后如薛仁贵的长子薛纳(薛丁山原型)就做过凉州总管。而李世民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先后担任过左武候大将军和太尉。尤其是太尉,这可是三公之首、正一品,文武群臣中排名第一,在长孙无忌之后,唐朝历代又有六人做过太尉。如果连正二品三省长官之一的尚书令都没人敢做,正一品群臣之首的太尉就有人敢做了?岂不是很荒唐?
无数唐朝宰相都做过李世民担任过的中书令
不仅如此,武德八年,李世民改任中书令。这个职务后来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多次扩大权力,成为唐朝首席宰相,唐朝诸多如雷贯耳的名相、名将、奸相如:房玄龄、李靖、许敬宗、裴炎、武三思、狄仁杰、张说、姚崇、李林甫、杨国忠、张九龄,甚至宦官李辅国、大画家阎立本都当过中书令!同样是三省长官,尚书令不能当,中书令就可以,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证据二:中晚唐有人担任了尚书令。
郭子仪等人曾任尚书令,尚书令并非不能做
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尚书令确实长期空缺。然而,到了中晚唐时期,这个官职曾先后被授予李适、郭子仪、李茂贞三人。尽管当时李适是皇太子,郭子仪获封后诚惶诚恐坚决辞去了这一职务,李茂贞则是威风八面的大军阀,但封他们三人的诏令可都是朝廷下的,尤其是李适和郭子仪的时候,朝廷还没被架空,如果是因为李世民的原因,那怎么敢违背祖宗封他们尚书令呢?
证据三:李渊掌权时已经不再封人尚书令了。
李渊在位时已将尚书令闲置
李世民确实在唐朝创立之初就成为了尚书令。然而,从当年七月开始,李世民就离开李渊开始南征北战。这时候他根本不能行使尚书令的职权,朝中尚书省的事务全由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担任。比如李渊的头号宠臣裴寂,就在武德六年由右仆射晋升左仆射,全面主持尚书省工作。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李世民究竟是直接免职了还是象征性地挂着虚衔,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武德八年,李渊对三省长官进行了调整,李世民正式出任中书令、李元吉任侍中,而唯独尚书令空缺。三省分设本为分权,既然李世民已经转任中书省,则势必无法兼任尚书省,也就是说,李渊本人就已经决定不再将尚书令官职授予某个官员了,这跟李世民做不做皇帝没有关系。
事实真相:尚书令的存在会导致三省权力失衡。
三省六部制,虽然表面上三省并列,但由于尚书省要负责繁重的执行任务,下辖六部,机构特别庞大,故而三省的级别并不一致。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正三品、副长官中书侍郎正四品;门下省长官侍中正三品、副长官黄门侍郎正四品;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正二品,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连下属六部长官尚书都是正三品,副长官侍郎正四品。也就是说,按照,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副长官只不过等于尚书省的一群“中层干部”。
但是从工作流程来讲,尚书省是最下游的。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送到尚书省只要不折不扣执行就可以了。级别高权力却最小,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不平衡。如果尚书令存在,这位大爷不高兴,来个拒不执行,中书、门下二省一点办法都没,因为官大半级压死人啊!
所以,将尚书令闲置,由左右仆射分管尚书省事务。虽然左右仆射的品级也别中书门下二省长官高,但毕竟两人谁都不是名义上的尚书省一把手,说白了等于两个领班罢了。而且两人可以互相牵制,这样对政令的执行就方便很多了。
政事堂制度彻底解决尚书省级别过高问题
李世民继位后,更是对尚书省左右仆射也虚衔化,不再掌实权,后来又开创了政事堂制度,中书令、侍中作为当然宰相进入政事堂,其他官员只有加中书门下三品头衔才可以进入政事堂议政,称为宰相。自此,尚书省再不能拒绝执行中书门下二省定下的政令,保证了政令的顺畅执行。中唐以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中书令、侍中都升格为正二品成为了荣誉头衔,尚书令也就和这两个一起,重出江湖,作为荣誉头衔来奖励皇族或者藩镇军阀了。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玄武门前夜:李世民“中毒”事件的历史迷雾与权力博弈公元626年5月的一个深夜,长安城东宫灯火通明。秦王李世民应太子李建成之邀赴宴,却在席间突感心痛,吐血数升。这场看似寻常的兄弟聚会,实则是唐朝初年权力斗争的导火...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惊世之举:“跪而吮上乳”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情感密码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秦王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浑身浴血地走向太极宫深处,与惊魂未...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29 玄武门前的血色棋局:李渊22子中为何仅三人逐鹿皇位?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位开国君主共有22个儿子,但最终围绕皇位展开殊死搏斗的,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这场看似反常的权力争夺,实则是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9 丹药与宿疾的双重绞杀:唐太宗李世民死亡真相再探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终年51岁(一说52岁)。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明君,其死因在正史中仅以“暴疾不救”四字轻描淡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8 战神之憾:秦琼凌烟阁末位的深层密码在唐太宗李世民亲设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中,秦琼位列末席,与尉迟恭第七、程咬金第十九的排名形成鲜明对比。这位以“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闻名的战神,为何在功臣榜中屈居...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秦琼 2025-10-24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那句被历史铭记的“诅咒”与大唐皇室的宿命轮回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的弓箭与尉迟敬德的槊锋撕裂了李唐皇室的亲情。当李建成、李元吉的血浸透太极宫的台阶,李渊——这位开创大唐基业的开国之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3 贞观之治的隐秘支柱:长孙皇后如何以柔克刚铸就盛世在中国古代帝王史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被誉为政治清明的典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背后,站着一位以智慧与德行改写历史进程的女性——长孙皇...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0-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