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任尚书令是真是假?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世民曾任尚书令
网上几乎有一个“共识”,说唐朝尚书令官职是不能授予官员的,因为李世民即位前曾经担任过这一官职。曾经我也信以为真,然而后来看的资料多了,才知道这种说法可能是后人的一种臆测,又被许多人以讹传讹而已。唐朝的尚书令不常见恐怕与李世民根本没关系!
三省六部制
南北朝设立三省六部制,隋朝发扬光大,唐朝沿用,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长官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长官侍中;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长官尚书令。三人共为宰相。唐高祖武德元年,李渊称帝,李世民成为唐朝首任尚书令。之后一直到中晚唐,尚书令一职长期空缺,故而有了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无人敢担任此职的说法。但是,三大证据证明了此说法不实。
证据一:李世民除了尚书令还担任过其他官职,在称帝后很多都有人继续担任。
尉迟敬德曾任李世民担任过的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元年,李世民确实是第一任尚书令没错,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当时还有另一个官职——右武候大将军。这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隋朝初设,延续自西魏时的十二大将军。如果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别人就不敢做,那理论上右武候大将军也没人敢做。然而事实上,这个职位没有闲置,比如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后就晋升为右武候大将军。
长孙无忌曾任李世民担任过的太尉、左武候大将军
几个月后,李世民讨伐薛仁杲凯旋,李渊封其太尉,不久又加授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这些官职都很常见,李世民即位后如薛仁贵的长子薛纳(薛丁山原型)就做过凉州总管。而李世民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先后担任过左武候大将军和太尉。尤其是太尉,这可是三公之首、正一品,文武群臣中排名第一,在长孙无忌之后,唐朝历代又有六人做过太尉。如果连正二品三省长官之一的尚书令都没人敢做,正一品群臣之首的太尉就有人敢做了?岂不是很荒唐?
无数唐朝宰相都做过李世民担任过的中书令
不仅如此,武德八年,李世民改任中书令。这个职务后来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多次扩大权力,成为唐朝首席宰相,唐朝诸多如雷贯耳的名相、名将、奸相如:房玄龄、李靖、许敬宗、裴炎、武三思、狄仁杰、张说、姚崇、李林甫、杨国忠、张九龄,甚至宦官李辅国、大画家阎立本都当过中书令!同样是三省长官,尚书令不能当,中书令就可以,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证据二:中晚唐有人担任了尚书令。
郭子仪等人曾任尚书令,尚书令并非不能做
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尚书令确实长期空缺。然而,到了中晚唐时期,这个官职曾先后被授予李适、郭子仪、李茂贞三人。尽管当时李适是皇太子,郭子仪获封后诚惶诚恐坚决辞去了这一职务,李茂贞则是威风八面的大军阀,但封他们三人的诏令可都是朝廷下的,尤其是李适和郭子仪的时候,朝廷还没被架空,如果是因为李世民的原因,那怎么敢违背祖宗封他们尚书令呢?
证据三:李渊掌权时已经不再封人尚书令了。
李渊在位时已将尚书令闲置
李世民确实在唐朝创立之初就成为了尚书令。然而,从当年七月开始,李世民就离开李渊开始南征北战。这时候他根本不能行使尚书令的职权,朝中尚书省的事务全由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担任。比如李渊的头号宠臣裴寂,就在武德六年由右仆射晋升左仆射,全面主持尚书省工作。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李世民究竟是直接免职了还是象征性地挂着虚衔,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武德八年,李渊对三省长官进行了调整,李世民正式出任中书令、李元吉任侍中,而唯独尚书令空缺。三省分设本为分权,既然李世民已经转任中书省,则势必无法兼任尚书省,也就是说,李渊本人就已经决定不再将尚书令官职授予某个官员了,这跟李世民做不做皇帝没有关系。
事实真相:尚书令的存在会导致三省权力失衡。
三省六部制,虽然表面上三省并列,但由于尚书省要负责繁重的执行任务,下辖六部,机构特别庞大,故而三省的级别并不一致。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正三品、副长官中书侍郎正四品;门下省长官侍中正三品、副长官黄门侍郎正四品;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正二品,两位副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连下属六部长官尚书都是正三品,副长官侍郎正四品。也就是说,按照,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副长官只不过等于尚书省的一群“中层干部”。
但是从工作流程来讲,尚书省是最下游的。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送到尚书省只要不折不扣执行就可以了。级别高权力却最小,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不平衡。如果尚书令存在,这位大爷不高兴,来个拒不执行,中书、门下二省一点办法都没,因为官大半级压死人啊!
所以,将尚书令闲置,由左右仆射分管尚书省事务。虽然左右仆射的品级也别中书门下二省长官高,但毕竟两人谁都不是名义上的尚书省一把手,说白了等于两个领班罢了。而且两人可以互相牵制,这样对政令的执行就方便很多了。
政事堂制度彻底解决尚书省级别过高问题
李世民继位后,更是对尚书省左右仆射也虚衔化,不再掌实权,后来又开创了政事堂制度,中书令、侍中作为当然宰相进入政事堂,其他官员只有加中书门下三品头衔才可以进入政事堂议政,称为宰相。自此,尚书省再不能拒绝执行中书门下二省定下的政令,保证了政令的顺畅执行。中唐以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中书令、侍中都升格为正二品成为了荣誉头衔,尚书令也就和这两个一起,重出江湖,作为荣誉头衔来奖励皇族或者藩镇军阀了。
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唐太宗与西突厥:战略牵制下的未竟全功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