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军事制度有什么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西晋的军事制度,给大家一个参考。
晋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世兵制。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并任众王都督诸州军事。东晋兵制袭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补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军力外重内轻,地方方镇较不受朝廷管辖。谢安为了巩固中央,建立北府军。
西晋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全部兵员都来自军户。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有事出征,兵力不下10万人。驻防城内宫殿宿卫、宫门及京城宿卫为宿卫军。驻防京郊,有事出征为牙门军。中军统帅为中军将军,后改为北军中侯或中领军。
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都督一般由征、镇、安、平等将军或大将军担任。州郡兵是地方军备,西晋灭孙吴后,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裁撤州郡兵。并改置武吏,大郡100人、小郡50人,用以维持治安。但是实际上取消的州郡兵甚少。

司马炎颁布封国制,诸王分封郡国,大国三军5000人、次国二军3000人、小国一军1500人(详见晋朝藩王列表)。并任一些王室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玮督荆州、河间王顒督关中。晋武帝任诸王都督诸州军事是为了提升宗室力量避免权臣专政,但却使得地方宗室掌握军权,权力有逐渐凌驾中央的趋势。西晋都督为持节使臣以督诸军,持节都督分为三级,都督中外诸军事为最高统帅,监诸军次之,都督各州诸军事居末,和将军分统外军。
西晋兵制
世兵制
世兵制的诞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演变的第一步,是从两汉的征兵制,过渡到汉末的多种集兵方式。这种募征来的兵,服现役期限不再是征兵制规定的两年,而变为长期的以致终身的;当兵从尽义务,变成谋生的职业;服兵役由人人有义务,变为一部分人的职业。建安后期,是演变的第二部。这时,兵士家属集中到一起居住,既留作人质以防士兵叛变,又便于管理;兵与民的户籍也由此分开,出现了兵户;当兵由及身而止,逐渐变为世袭。兵户和世袭兵大量出现,成为时代的潮流,新的世兵制也就形成了。
三国鼎立期间,世兵制发展成为魏、吴的主要兵役制度。晋灭吴后,扬威将军朱照日上报”吴之所领兵户凡十三万二千“。兵户数目可观有力地证实世兵制成为吴国的主要兵役制度。蜀国只有部曲和少数民族兵中实行世兵制。刘备入蜀的部队多是北方兵,入蜀后同其家庭一起转为世兵较为自然。少数民族兵士多是为诸葛亮南征中收降的,也转为世兵。
在东吴,同世兵制配套,还实行世袭领兵制。规定将领享有领兵权,并且代代相传,将领死后,子弟接替统领父兄故兵。由长子、长孙世袭;无子,由弟继承;子弟幼弱,或有罪,经吴主指定,由别人暂为代领,一旦子弟长大或有罪赦免,经吴主批准,即归还故兵。世袭领兵制使兵将结合空前紧密,并促进部队战队力的提高。
北府军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数度易主,并成为南朝军队主力。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
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北府军从此一战,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了北府军的领导权,司马恬、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之,代之为北府军领袖。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随即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削减刘牢之兵权,刘牢之意图起兵对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丧失人心,众叛亲离下自杀。

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兵制建设
西晋是世兵制的全盛时期。凡为兵者皆入兵籍,单独立户,不与民同,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士兵及其家属的社会地位低于郡、县编户民。为扩大兵源,西晋还发奴僮和谪发罪犯为兵,作为世兵制的补充。士族官僚则享有免役的特权。
军队的主要兵种是步兵,其次有骑兵和水军。武器由政府统一供给。国家建武库贮备兵器。中央设卫尉总管武库和冶铸事宜。军队的粮食和布帛也由政府统一供给和管理。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他在东晋时期掀起了惊涛骇浪,其一生既有令人惊叹的成...
晋武帝 2025-11-05 晋武帝司马炎的“困局”:嫡长子继承制下的无奈抉择晋武帝司马炎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开创“太康之治”,却在选择继承人时陷入两难:其嫡次子司马衷自幼痴愚,却最终被立为太子并继承大统。这一看似矛盾的决策,实则是司马炎...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10-30 妖后贾南风:权力漩涡中的疯狂与覆灭在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的西晋宫廷中,一场由皇后贾南风引发的血雨腥风,彻底撕裂了这个新生的王朝。这位以丑陋面容与狠辣手段著称的皇后,通过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与权力游戏...
贾南风 晋武帝 2025-10-30 武悼皇后杨芷:从椒房独宠到金墉饿毙的悲剧人生西晋咸宁二年(276年),18岁的弘农华阴贵女杨芷身着华服踏入椒房殿,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任皇后。这位史载"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qu...
晋武帝 2025-10-30 破除“三千”迷思:明孝宗朱祐樘的专情与政治智慧在中国古代帝王叙事中,“后宫佳丽三千”几乎成为皇帝的标配形象。从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的荒诞,到唐玄宗四万宫女的夸张记载,帝王私生活的奢华与混乱常被史书渲染。...
朱祐樘下一个皇帝是谁 晋武帝 2025-10-28 寒门俊杰的仕途密码:石苞的权谋、轶事与家族沉浮在中国历史上,石苞(?-273年)以寒门出身却跻身西晋“八公”之列,其仕途轨迹堪称一部逆袭教科书。从渤海南皮的卖铁小吏到晋武帝司马炎亲送灵柩的司徒公,石苞的一生...
晋武帝 2025-10-17 司马炎传位司马衷:宗法制度、权力博弈与历史误判的交织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以“愚钝”著称的次子司马衷,这一决策长期被视为西晋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透过历史迷雾可见,这一选择并非单纯因司马衷的个人资质,而是宗...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09-30 世说新语中的王济:才情与争议交织的西晋名士在《世说新语》的记载中,王济(字武子)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出身太原王氏这一顶级门阀,父亲王浑是西晋开国功臣,母亲钟琰为颍川名门之女,妻子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女...
晋武帝 2025-09-05 西晋灭吴:公元280年终结三国分裂的统一之战公元280年,西晋王朝以雷霆之势攻破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主孙皓面缚请降,标志着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长达90年的分裂局面彻底终结。这场由晋武帝司马炎主...
孙皓 晋武帝 2025-08-21 太康是哪个朝代?——解析西晋“太康之治”的历史坐标“太康”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既可指代西晋年号,也可指向河南地名,但若问“太康是哪个朝代”,答案唯一且明确——它属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时期。一、太康年号的设立背...
晋武帝 2025-07-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