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朝之后,历史就来到了五胡乱华时期,这是我们汉人历史上的一段噩梦的开始。三国时期让中原的人口急剧下降。曹操为了能够恢复耕地,开始重新针对孙权和刘备集团发起战争,并且允许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地区,用以恢复生产。之后西晋被匈奴所灭,中原也被胡人所霸占,而汉族女人也成为了两脚羊,成为了这些胡人的食物。
北方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汉族人民正是这时候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不会被打败,经过多次艰苦的斗争,终于收复大量失地。多数少数民族被赶出去之后,只有鲜卑族要求和汉民族人民继续生活在一起。
北魏政权统治下,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融入汉族。孝文帝自小受汉文化影响,自己认识到汉文化的优秀,于是膜拜学习,进行改革。
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改姓汉姓。如独孤姓改为刘姓等。所以现在的姓刘的,刘亦菲,刘德华,刘涛,刘若英等,可不一定是汉人哦。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战乱导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百姓的耕地遭受摧残的同时,人口的数量也因为战争,数量急剧下滑。
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在这种恶劣循环下,一个人出现了。
曹操,中原北方的霸主,三国鼎立之一足,曾写过著名的《短歌行》,有趣的是唱完了《短歌行》后就经历了赤壁之败。
遭受赤壁之败后,曹操回到许昌,意识到需要休养生息,才能继续称霸中原。
但是中原战乱频发,虽已经统一北方,但经过战乱的地方满目疮痍,根本无法耕种,重要的是人口锐减。
想到这里,曹操一拍桌子,定下两个决策。
兵与民利,帮助百姓一同恢复耕地;鼓励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赏赐耕地与其耕种;决策定下后,施行不到几年就极大地恢复了中原土地的生命力。
西晋316年,西晋被消灭。少数民族顿时暴起发难,鲜卑,匈奴入侵中原,中原被侵占,北方地区尽皆为胡人所掳。
胡人见到中原男性就地格杀,见到女人便掳掠到自己营帐,晚上发挥兽性,到白天便将女人当烤羊吃掉,称作——两脚羊。
北方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胡人数量此消彼长,竟是越来越多。
经历了惨重的打击后,汉民族终于意识到落后便会挨打,于是便团结起来。
经历几番苦战,终于收复失地,重整山河。后匈鲜羯氐羌自相残杀,只剩鲜卑族主动留在中原,接受和汉民族一起生活。
北魏孝文帝,一个在汉民族文化下熏陶长大的皇帝。孝文帝原名拓跋宏,从小由祖母冯太后养大。
而冯太后是汉族人,所以孝文帝自小接受自己是个汉人的事实。
孝文帝执政后,首先迁都洛阳,以表示对汉的尊重;让百姓将鲜卑服装统一改换穿汉服,实现服装统一;
由于当时大多书籍是汉语,他将书院的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教导孩子们统一学习汉语;并首先改姓,将独孤姓改为刘姓,将自己的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拓跋宏,也叫元宏。
后来又经历了金人入关建立元朝,明朝汉人统治,满族女真人又进入中原,建立清朝,继而又继续学习汉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一统。
直到现在也能看到有关于清朝的比如康熙,雍正,乾隆等的闲话清谈,没有多少人是持一种排斥的态度,而大多数都是一种欣赏,一种对相同民族的欣赏态度。
一直到现在,从血统上来说,其实已经分不清楚到底谁是汉人,谁是少数民族的人了。但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融合的中华人民的大家族,56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互相影响,确实血统已经分不那么太清,但是从文化认同上来看,我们还是以汉文化为主的。
所以现在的大多数人自称汉人,并非没有道理。现在的很多人对少数民族其实是存在一些偏见的,这种偏见其实本不应该存在,因为如果仅仅是从血缘上来看的话,自己并不一定是纯种的汉人。
另外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对于同一个中国的认同也是不存在异议的。不然也不会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样的说法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晋王朝的命运因一场持续十六年的皇族内乱而跌宕起伏。这场被称为“八王之乱”的权力漩涡,不仅摧毁了西晋的统治根基,更将一位被后世称为“痴儿皇帝...
司马衷 2025-08-20 谢太傅是谢安吗:历史称谓背后的名士传奇在中国东晋历史的长河中,"谢太傅"这一称谓始终与一位风神秀彻、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紧密相连。通过梳理《晋书》《世说新语》等史料,...
谢安 2025-08-18 桓温与谢安:魏晋风骨下的性格镜像在东晋门阀政治与玄学思潮交织的动荡时代,桓温与谢安如同两枚棱角分明的棋子,在历史棋盘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前者以“不能流芳百世,便当遗臭万年”的豪言震慑朝野,后者...
谢安 2025-08-15 淝水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与前秦两大政权在淝水流域展开的生死决战。前秦在苻坚统治下完成北方统一,疆域横跨黄河流域,兵力号称百万,其战略目标直指东晋政权,...
苻坚 2025-08-14 司马睿身世之谜:从宗室血脉到东晋开国之君在中国历史上,司马睿(276—323年)以东晋开国皇帝的身份被载入史册,但他的身世却因一则流传千年的传闻蒙上神秘色彩。这位在江南重建晋室、开创“门阀政治”先河的...
司马睿 2025-08-12 谢灵运山居赋:山水隐逸的文学丰碑与精神图谱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秋至元嘉二年(425年)夏,38岁的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遭遇政治挫折后,选择归隐会稽始宁祖宅。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
谢灵运 2025-08-07 潘安的深情独白:一生只爱一人,一世只守一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潘安以其“古代第一美男”的称号闻名遐迩。然而,这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在感情生活中却展现出超乎常人的专一与深情。关于“潘安有多少老婆”...
潘安 2025-08-06 慕容垂背叛苻坚:权力、复国与生存的复杂博弈在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历史中,慕容垂与苻坚的关系堪称一段充满戏剧性与矛盾性的传奇。苻坚以“仁厚”著称,对慕容垂礼遇有加;慕容垂则以“战神”之名威震四方,最终却选择背...
苻坚 慕容垂 2025-07-25 刘牢之“一人三反”:乱世棋子的挣扎与沉沦在东晋门阀政治的棋局中,刘牢之如同一枚被多方势力争夺的棋子,在权力的漩涡中反复沉浮。他以北府军悍将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却因“一人三反”的争议性选择,最终沦为政治...
刘牢之 2025-07-18 司马遹不死有八王之乱吗:权力真空与制度缺陷下的必然悲剧西晋“八王之乱”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皇族内乱之一,其爆发常被归因于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这一导火索。然而,若深入剖析西晋的政治架构与权力博弈逻辑,会发现即使司马...
贾南风 2025-07-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