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者也①。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自此观之,陈无宇之可丑亦重矣②,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③,形虽同④,取舍之殊,岂不远哉?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
禹趋就下风而问曰⑤:“尧理天下,吾子立为诸侯⑥。今至于我而辞之,故何也⑦?”伯成子高曰:“当尧之时,未赏而民劝⑧,未罚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说⑨,愉愉其如赤子⑩。今赏罚甚数,而民争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乱自此始。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协而耰,遂不顾。夫为诸侯,名显荣,实佚乐,继嗣皆得其泽,伯成子高不待问而知之,然而辞为诸侯者,以禁后世之乱也。
【注释】
①固处之以身者也:这句意思是,必定要身体力行。②陈无宇:齐国大夫,谥“桓子”。丑:耻辱。按:陈无宇与鲍文子攻打栾氏、高氏,栾、高出奔,陈、鲍乃分其土地财产,所以这里说他“可丑”。③伯成子高:相传为尧、舜时的诸侯。戎夷:当作“式夷”(依梁玉绳说),齐国的仁人。《汉书·古今人表》作“视夷”,颜师古谓即“式夷”,见《吕氏春秋》。④形:身形。
⑤趋就下风:快步走到下风头。这样做是为了表示谦卑。下风,风向的下方,喻下位或劣势。⑥吾子:对人的敬称。⑦故也:什么缘故呢。(庄子·天地》作“其故何也”。⑧劝:勉力向善。⑨说(yuè):喜悦。⑩愉愉:和悦的样子。数(shuò):频繁。作:起。盍:“何不”的合音词。虑:乱,打扰。协:和悦。耰(yōu):播种后用土盖上种子。佚乐:安乐。继嗣:后嗣,继承人。泽:恩泽。
【译文】
天下杰出的凡士,考虑的是天下长远的利益,而自己必定要身体力行。即使对现在有加倍的利益,只要对后世不利,也不去做,即使能长久安定,只要这些是为自己的子孙谋利,也不去做。由此看来,陈无宇的贪婪可耻也很严重了,他与伯成子高、周公旦、式夷相比,虽然同是人,但取舍的不同,相差难道不是很远吗?尧管理天下时,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把帝位让给舜,舜把帝位让给禹,伯成子高就辞去诸侯去耕种。禹去见他,他正在田里耕种。禹快步走到下风头问道:“尧管理天下时,您立为诸侯。现在传到我这里您却辞去诸侯,这是什么原因呢?”伯成子高说:“尧的时候,不奖赏可是人们却勉力向善,不惩罚可是人们却畏惧为非。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怨恨,不知道什么是高兴,就像小孩子一样和悦。
现在奖赏和惩罚很频繁,可是人们却争利而且不顺服,道德从此衰微了,谋私利的事从此兴起了,后世的混乱从此开始了。先生您为什么不走呢?您不要打扰我耕种的事。”说罢,面带和悦之色来覆盖种子,不再回头看禹。当个诸侯,名声显赫荣耀,实际情况又很安逸快乐,后嗣都能得到恩惠,这些,伯成子高不须问便能知道,然而却推辞不当诸侯,这是为了以此制止后世的混乱啊!
【原文】
辛宽见鲁缪公曰①:“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②。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之渚③,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④。吾先君周公封于鲁,无山林溪谷之险,诸侯四面以达。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⑤。”辛宽出,南宫括入见。公曰:“今者宽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⑥。”南宫括对曰:“宽少者⑦,弗识也⑧。君独不闻成王之定成周之说乎⑨?其辞曰:‘惟余一人⑩,营居于成周。
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小人哉宽也!”今使燕爵为鸿鹄凤皇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愚庳之民,其为贤者虑,亦犹此也。固妄诽訾,岂不悲哉?
【注释】
①辛宽:他书或作“辛栎”,鲁穆公臣。鲁缪公:即鲁穆公,战国时期鲁国君主,前407年—前376年在位。②后“知”字,明智,聪明。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智”。③营丘:古邑名,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临淄北。渚:水边。④弥:益,更加。隆:兴旺,兴盛。⑤杀:衰弱。⑥若是:如此。⑦少者:指年轻无知之人。⑧识:知道。⑨成周: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洛阳东北。周初成王时,为防止殷顽民作乱,周公营建成周,迁殷顽民于此。
⑩余一人:古代帝王自称。诛:责备。爵:通“雀”。燕雀皆为小鸟,喻胸无大志目光短浅者(此处喻辛宽)。鸿鹄:即鹄,天鹅。凤皇:俗作“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名。鸿鹄、凤凰喻志向远大之人。翳(yì)蔚:遮盖。翳,遮蔽。“则不至其郊”下疑有脱文(依孙锵鸣说)。庳(bēi):低下。固:执一不通,固陋。诽訾:诽谤。
【译文】
辛宽见到鲁穆公以后说:“我从今以后,知道了我们先君周公在受封的问题上不如太公望聪明。从前太公望被封到营丘一带滨海之地,那里是海阻山高,险要坚固的地方,所以地域日益广大,子孙越来越昌盛。我们先君周公被封到鲁国,这里没有山林溪谷之险,诸侯从四面都可以侵入,所以地域日益缩小,子孙越来越衰弱。”辛宽出去以后,南宫括进来见穆公。
穆公说:“刚才辛宽责备周公,他的话是如此如此说的。”南宫括回答说:“辛宽是个年幼无知的人,不懂道理,您难道没有听说过成王建成成周时说的话吗?他说的是:‘我营建并居住在成周,我有好地方容易被发现,不好的地方容易受责备。’所以说,做好事的人得天下,干坏事的人失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贤德的人难道想让自己的子孙凭借山林之险来长久地干无道之事吗?辛宽是个小人啊!”如果让燕雀为鸿鹄凤凰谋划,那一定不会得当。
它们所谋求的,只不过是瓦缝之间、屋檐之下罢了,哪里比得上鸿鹄凤凰一飞就有飞千里的志向,如果君主品德不隆厚、道义不宏大,就不飞到他的郊野。愚昧卑下的人,他们为贤德的人谋划,也和这相同。固陋狂妄,横加诽谤,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原文】
戎夷违齐如鲁①,天大寒而后门②,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③;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④。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⑤?”戎夷太息叹曰:“嗟乎!道其不济夫⑥!”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⑦。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⑧。达乎分⑨,仁爱之心识也⑩,故能以必死见其义。
【注释】
①违:离开。如:往,到……去。②后门:后于门。门,用如动词,关城门。③惜:爱惜,舍不得。④爱:与“惜”义同。⑤恶(wū):何,怎么。⑥道其不济夫:道大概行不通啦。济,成功。夫,语气词。⑦未之识:不能知道是否是这样。之,代词,是“识”的宾语。⑧加:超过。⑨达乎分:指达乎死生之分,意思是,通晓生和死的区别,当生则生,当死则死。⑩识:当为“诚”字之误(依陈昌齐说)。
【译文】
戎夷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天气非常冷,城门关闭后才到达,就跟一个学生露宿城外。冷得越来越厉害了,他就对自己的学生说:“你把衣服给我,我就能活命;我把衣服给你,你就能活命。我是国家杰出的人,为天下着想会不得死,你是个不贤德的人,不值得爱惜生命。你把你的衣服给我吧。”
学生说:“不贤德的人,又怎么能给国家杰出的人衣服呢?”戎夷长叹一声说:“哎!道义大概行不通啦!”说罢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了学生,半夜里冻死了。学生终于活命了。要说戎夷的才能一定能让整个社会安定,那是不能知道的。至于他想对别人有利的思想,那是无以复加了。他通晓死和生的区别,仁爱之心是很诚恳的,所以他能用必死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道义。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李白为长子取名"伯禽"的举动,恰似一颗投入历史深潭的石子,激荡起跨越千年的文化涟漪。这个承载着周公遗...
李白 周公 2025-04-27 鲁桓公四子:春秋政坛风云的起源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诸侯纷争、权谋交织,鲁国作为周公旦的封国,虽秉持周礼、文化昌盛,却也在政治漩涡中历经起伏。鲁桓公的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他...
周公 2025-04-15 周公之谜:青铜器铭文揭开真相,还其摄政清白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公姬旦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道德修养,被誉为“元圣”,对西周王朝的建立与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关于周公究竟是篡位还是摄政的问题...
周公 2025-02-19 周公:非解梦大师,实为古代杰出政治家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周公解梦的故事,使得“周公”这一名字常常与“解梦”联系在一起。然而,历史上的周公,其真实身份与人们所熟知的“解梦大师”大相径庭。他实际上是一...
周公 2025-01-19 周公:历史上的真实原型与卓越贡献周公,这一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奠基人。那么,周公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呢?答案是肯定的。周公,姬...
周公 2025-01-16 窦融:东汉时期的政治家与外交家窦融,字周公,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出生于扶风平陵的一个官员家庭,其妹为大司空王邑的妾。窦融早年因从兄之子强夺其母之爱而心怀怨恨,后由世父担当抚养。...
周公 2024-08-05 周成王权力斗争还是政治智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周公这一人物因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备受赞誉,然而,在周公与周成王的关系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周公流放周成王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是周朝早期...
周公 2024-06-09 周公为什么只杀管叔?——揭秘一段古代政治斗争的内幕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政治斗争被后人传颂。其中,周公与管叔的故事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和讨论的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周公为什么只杀管叔的原因。...
周公 2024-06-06 周文王与周公:历史中的传奇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人物因为他们的伟业和影响力而被后世铭记。其中,周文王和周公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两位。然而,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过?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学家和...
周公 2024-05-13 西周土地的变迁与分封制的实施,西周为什么要分封制?在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时,西周的土地问题和分封制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什么西周的土地会越来越小?为什么需要实行分封制?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到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西周的土地之...
周公 2024-04-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