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达,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自从朱元璋起兵以来,徐达一直都伴随在朱元璋的左右,东征西伐,有着卓越的战功,并且还作为元帅带兵攻占了元大都,为明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了汉马功劳。但是关于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的死因。
如今在民间广为传播的是徐达生了背疽,据说只要吃蒸鹅就会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朱元璋知道以后,马上御赐蒸鹅给徐达,徐达知道朱元璋要杀他,于是含泪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完,不久后便病发身亡。那么,徐达吃蒸鹅而死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
1.“蒸鹅致死”的历史出处在哪?
“送蒸鹅”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在明代中叶徐祯卿所著的野史笔记《翦胜野闻》中,但也只记载朱元璋赐给了徐达食物,并没有说就是蒸鹅。清代的《四库总目提要》说,《翦胜野闻》这本书里的内容,一点都不可信,“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
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也转述了“赐食”这个故事,并加工为“赐以蒸鹅,疽最忌鹅”,但赵翼是把这个故事作为“传闻无稽之谈”来讲的,可是没想到传着传着,后人竟真的把这当成了史实了。
后来明史专家吴晗写《朱元璋传》时倒是采用了这个说法,可是他也没能拿出可靠史料来源来证明这个说法。
2.“蒸鹅致死”究竟是不是历史真相?
最具权威性的史料《明史》是这么记载徐达之死的:“十七年,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这里面只是说了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去看患病的徐达,并把他从北平召回了南京养病,完全没有“赐蒸鹅”的记录。《明史》是清朝的张廷玉等人编的,如果朱元璋真做了这么不地道的事,张廷玉他们完全没必要替他隐瞒。
而且背疽在古代就是不治之症,三国的刘表、后唐的李克用等人都是死于此病,如果朱元璋真想让徐达死,坐等他病死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让自己背负上“杀功臣”的骂名。
而且徐达当时的两个儿子还掌握了兵权,如果朱元璋真的要杀徐达的话,那也得斩草除根,可是朱元璋并没有这么做,不仅让徐达长子徐辉祖继承了他魏国公的爵位,而且还追封徐达为中山王,配享太庙。朱元璋对徐达的死也悲痛欲绝,甚至停上早朝,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杀害徐达。
3.“蒸鹅致死”有科学依据吗?
我们中医在进行诊疗时,对很多病症都是有一些注意和禁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忌食发物”,可是我们所知道的“发物”,一般都是鱼虾等海鲜,鹅肉难道也是发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曾记载说鹅肉气味俱厚,为肥甘之物,容易加重湿热之气,并称“动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若按照这种说法,徐达吃了鹅肉,确实可能会使他病情加重。从这一点看来,编故事的人应该对中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医学书里也并没有记载“背疽忌吃鹅肉”,有些书只是记载患疽痈的病人不宜食用鹅肉。而且也有中医学说认为,鹅肉性平味甘,能够益气补虚,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就算退一万步说,背疽者真的忌食鹅肉,徐达仅食用一次对于病情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其病情绝不可能像传说中那样急转直下。
4.徐达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们都知道,徐达20岁出头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前后长达30多年,长年军旅生活的风餐露宿、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有着巨大的伤害的,到老了以后,抵抗力下降,发疽也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徐达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氛围是很恐怖的。当时的丞相胡惟庸独断专行,使朱元璋深感大权旁落,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直接诛杀了胡惟庸九族和很多下属,并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当时位高权重的徐达肯定也会担心自身安危,这样如履薄冰、朝不保夕的精神压力也会对他的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在他已经患背疽的情况下,无疑会加速他的死亡。
5.徐达之死为什么会演化为“蒸鹅致死”?
这主要也是朱元璋杀功臣杀得太过了,被封为公侯的34名开国功臣,仅有汤和等数人得以善终,而且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这几件大案下来,受牵连而死的人员多达数十万。而且他还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搞得人人自危,自然会引起后人的反感。
所以后人写了不少文学作品来讽刺朱元璋,比如和“赐蒸鹅”齐名的“火烧庆功楼”,就写了朱元璋专门建成了一座庆功楼,把开国元勋全请过去赴宴庆功,然后便放火烧楼,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虽然这纯属是杜撰,但也能看出广大人民的态度。
朱元璋作为皇帝,想要巩固皇权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完全可以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让这些开国元勋颐养天年,他却大开杀戒,而且还设立特务机构,使得明朝这两百多年来恐怖的政治氛围一直驱之不散,也就不能怪大家这么黑化他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初二,77岁的李善长跪在应天府刑场。这位曾被朱元璋比作“萧何”的开国第一功臣,此刻身着囚服,身后是妻女、弟侄等七十余口家眷。随着监...
朱元璋多少岁 李善长 2025-09-19 乱世双雄的镜像人生:朱元璋与朱温的相似性与命运分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朱温这两位朱姓开国皇帝的人生轨迹犹如镜像般重叠,却又因关键抉择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他们同为底层逆袭的军事奇才,却在治国方略与家庭伦理中...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9 樊忠存在吗: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樊忠这个名字如同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地划过土木堡之变的黑暗夜空。他怒锤王振的壮举,在后世文学、影视作品中被反复演绎,成为忠奸对立的经典符...
王振 2025-09-19 明朝太监曹化淳结局:忠臣蒙冤与历史正名的悲歌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曹化淳(1590年1月9日-1662年6月29日)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作为崇祯帝朱由检的近臣,他历经宦海沉浮,最终在清初以“被诬遗嘱...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9-19 清朝何以独善其身:破解宦官专权的制度密码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是东汉、唐、明三朝挥之不去的梦魇,魏忠贤、刘瑾等权宦的恶行更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创造了&quo...
刘瑾 魏忠贤 2025-09-18 寇白门辞世之谜:秦淮风月中的早逝传奇寇白门(1624年—约1669年),原名寇湄,字白门,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的一生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世家娼门的少女到保国公朱国弼的夫人,再到重返秦淮歌...
寇白门 2025-09-18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