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达,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自从朱元璋起兵以来,徐达一直都伴随在朱元璋的左右,东征西伐,有着卓越的战功,并且还作为元帅带兵攻占了元大都,为明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了汉马功劳。但是关于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的死因。
如今在民间广为传播的是徐达生了背疽,据说只要吃蒸鹅就会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朱元璋知道以后,马上御赐蒸鹅给徐达,徐达知道朱元璋要杀他,于是含泪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完,不久后便病发身亡。那么,徐达吃蒸鹅而死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

1.“蒸鹅致死”的历史出处在哪?
“送蒸鹅”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在明代中叶徐祯卿所著的野史笔记《翦胜野闻》中,但也只记载朱元璋赐给了徐达食物,并没有说就是蒸鹅。清代的《四库总目提要》说,《翦胜野闻》这本书里的内容,一点都不可信,“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
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也转述了“赐食”这个故事,并加工为“赐以蒸鹅,疽最忌鹅”,但赵翼是把这个故事作为“传闻无稽之谈”来讲的,可是没想到传着传着,后人竟真的把这当成了史实了。
后来明史专家吴晗写《朱元璋传》时倒是采用了这个说法,可是他也没能拿出可靠史料来源来证明这个说法。

2.“蒸鹅致死”究竟是不是历史真相?
最具权威性的史料《明史》是这么记载徐达之死的:“十七年,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这里面只是说了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去看患病的徐达,并把他从北平召回了南京养病,完全没有“赐蒸鹅”的记录。《明史》是清朝的张廷玉等人编的,如果朱元璋真做了这么不地道的事,张廷玉他们完全没必要替他隐瞒。
而且背疽在古代就是不治之症,三国的刘表、后唐的李克用等人都是死于此病,如果朱元璋真想让徐达死,坐等他病死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让自己背负上“杀功臣”的骂名。
而且徐达当时的两个儿子还掌握了兵权,如果朱元璋真的要杀徐达的话,那也得斩草除根,可是朱元璋并没有这么做,不仅让徐达长子徐辉祖继承了他魏国公的爵位,而且还追封徐达为中山王,配享太庙。朱元璋对徐达的死也悲痛欲绝,甚至停上早朝,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杀害徐达。

3.“蒸鹅致死”有科学依据吗?
我们中医在进行诊疗时,对很多病症都是有一些注意和禁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忌食发物”,可是我们所知道的“发物”,一般都是鱼虾等海鲜,鹅肉难道也是发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曾记载说鹅肉气味俱厚,为肥甘之物,容易加重湿热之气,并称“动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若按照这种说法,徐达吃了鹅肉,确实可能会使他病情加重。从这一点看来,编故事的人应该对中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医学书里也并没有记载“背疽忌吃鹅肉”,有些书只是记载患疽痈的病人不宜食用鹅肉。而且也有中医学说认为,鹅肉性平味甘,能够益气补虚,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就算退一万步说,背疽者真的忌食鹅肉,徐达仅食用一次对于病情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其病情绝不可能像传说中那样急转直下。

4.徐达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们都知道,徐达20岁出头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前后长达30多年,长年军旅生活的风餐露宿、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有着巨大的伤害的,到老了以后,抵抗力下降,发疽也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徐达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氛围是很恐怖的。当时的丞相胡惟庸独断专行,使朱元璋深感大权旁落,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直接诛杀了胡惟庸九族和很多下属,并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当时位高权重的徐达肯定也会担心自身安危,这样如履薄冰、朝不保夕的精神压力也会对他的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在他已经患背疽的情况下,无疑会加速他的死亡。

5.徐达之死为什么会演化为“蒸鹅致死”?
这主要也是朱元璋杀功臣杀得太过了,被封为公侯的34名开国功臣,仅有汤和等数人得以善终,而且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这几件大案下来,受牵连而死的人员多达数十万。而且他还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搞得人人自危,自然会引起后人的反感。
所以后人写了不少文学作品来讽刺朱元璋,比如和“赐蒸鹅”齐名的“火烧庆功楼”,就写了朱元璋专门建成了一座庆功楼,把开国元勋全请过去赴宴庆功,然后便放火烧楼,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虽然这纯属是杜撰,但也能看出广大人民的态度。
朱元璋作为皇帝,想要巩固皇权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完全可以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让这些开国元勋颐养天年,他却大开杀戒,而且还设立特务机构,使得明朝这两百多年来恐怖的政治氛围一直驱之不散,也就不能怪大家这么黑化他了。
1641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洛阳城的消息如惊雷般震动大明王朝。这场战役不仅让李自成斩获了明神宗最宠爱的福王朱常洵,更成为其军事生涯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转折...
朱常洵 李自成 2025-11-13 权谋与暴戾:明武宗义子江彬的崛起与覆灭在明朝正德年间,一位来自宣府的边将江彬,凭借对帝王心术的精准把握,从边疆武夫跃升为权倾朝野的平虏伯。他的故事,既是个人野心膨胀的缩影,也是明代中后期政治生态的典...
江彬 2025-11-13 文渊阁三十八载:杨荣的谋断之道与明初政局在明初永乐至正统年间的政治舞台上,杨荣以“谋而能断”的特质,成为内阁制度演进的关键人物。他自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的寒门子弟,跃升为五朝元老,其三十八年的文渊阁...
杨荣 2025-11-13 权谋漩涡中的帝师之死:刘伯温之死与朱元璋的帝王心术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六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病逝于青田老家,享年六十四岁。这位被后世誉为“诸葛亮再世”的谋士,其死因至今笼罩在迷雾之中。是胡惟庸的毒杀?...
朱元璋多少岁 刘伯温 2025-11-13 忠魂铸国魂:于谦的千秋功业与蒙冤之殇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于谦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他既是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也是清廉自守的道德楷模,其功绩与悲...
于谦 2025-11-12 明朝战神常遇春:以十万雄师横扫天下的传奇名将在明朝开国的星空中,常遇春如同一颗璀璨的将星,以“常十万”的威名横扫元末乱世。他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一生未尝败绩,从采石矶的单骑破阵到鄱阳湖的火攻定局...
常遇春 2025-11-12 明朝开国智囊陶安:以谋略与文采奠基大明典章在明朝开国群臣中,陶安以"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盛誉,成为朱元璋幕府中不可或缺的智囊。这位出身安徽当涂的儒生,凭...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2 明仁宗朱高炽暴卒之谜:一场被历史迷雾笼罩的死亡真相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在位仅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驾崩于饮安殿。这位以仁厚著称的皇帝,生前曾因“体肥重,足疾难行”需两人搀扶,其死亡之蹊跷,令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2025-11-12 逆流而上的野心:宁王朱宸濠的造反经营与深层动因公元1519年夏,南昌城内暗流涌动。宁王朱宸濠以"太后密旨"为名,集结十万兵马起兵反叛,试图复制朱棣"靖难...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宸濠 2025-11-12 草根逆袭背后的“百万雄师”:朱元璋称帝的三大核心支柱1368年正月,南京应天府城头金戈铁马,朱元璋登基称帝的钟声穿透历史迷雾。这个出身安徽凤阳的放牛娃,从赤贫流民到九五之尊的蜕变,绝非一人之功。其成功密码,实则藏...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