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上皇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的怎么样?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干了什么?
嘉庆三年(1798年)已经退位当太上皇的乾隆在88岁的时候还老当益壮的纳了两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为妃。通过这个就可以想象乾隆退位之后有多么潇洒,乾隆退位之后可以说和没退位之前一样的潇洒惬意,大权独揽,还有美少女相伴,当然,也是稍微有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乾隆真是往死了坑和珅啊。

乾隆退位后通过和珅独揽大权并扼制儿子嘉庆
乾隆这一生最崇拜的人不是老爹雍正,而是爷爷康熙。乾隆曾经对外说过自己如果寿命足够长的话,在位时间绝对不能超过爷爷康熙,要成全爷爷康熙千古一帝的名声,但是乾隆说这话时他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活89岁。所以乾隆在位六十年的时候,为了兑现诺言只能选择退位。
但其实乾隆当皇帝并没有当够,而且自古以来主动让位成为太上皇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让位后却被饿死,而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成为太上皇之后日子都不太好过,都被继任者儿子冷落,所以乾隆可不想被儿子嘉庆冷落,他不想成为赵武灵王、唐高祖、唐玄宗这些人。
因此乾隆就想出了让位不让权的办法,乾隆只是在名义上成为太上皇,实际上军政大权还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批阅奏折,人事任免调动,军事行动都需要乾隆拍板,而嘉庆只负责主持庆典,出席一些典礼活动,就好像现代的日本天皇一样,是个吉祥物。
而且最能说明乾隆不想让权的就是他在让位后的一系列操作,乾隆让位之后他对外仍然自称是“朕”,颁布的旨意仍为皇帝专属称呼“敕旨”;大臣们在上书行文之时,遇太上皇三个字仍然要像皇帝那样抬三格书写,而做为正牌皇帝的嘉庆只需要抬两格书写;乾隆退位后过生日称为万万寿日,而嘉庆的生日才成为万寿日,并且全国还要因为乾隆过生日成为一个节日,全民放假休息,也就是说在乾隆退位后,清朝多出了一个休息日,一个是乾隆生日,一个是嘉庆生日;在紫禁城外以“嘉庆”年号纪年,而在紫禁城内还是以“乾隆”年号纪年。

最关键的是乾隆退位之后他还迟迟不肯搬出皇帝的寝宫养心殿,按照清廷礼制,顺治入关之后顺治和康熙父子两代帝王都居住在乾清宫,到了雍正时期才改为皇帝在养心殿居住,此后养心殿就成为了历代清朝皇帝的寝宫,而乾隆在退位后却坚决不肯搬出养心殿,以自己住了60来年养心殿搬到别处不方便为由拒绝搬离,这样一来作为皇帝的嘉庆还只能居住在自己当皇子时期的寝宫毓庆宫。
而且关于乾隆不肯搬离养心殿还有一件插曲,那就是乾隆在禅位大典前还不肯愿意交出代表皇权的象征玉玺,此前乾隆已经说好了不搬离养心殿,这样一来不把皇帝寝宫让出来,还不把玉玺交出来,那让儿子嘉庆继位干什么啊。
乾隆这样的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议论纷纷,由于乾隆坚持不肯交出玉玺,届时禅位大典真如期举办那岂不是太让嘉庆难堪了,这时候还是大学士刘墉和礼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纪晓岚出来劝谏乾隆,当时作为礼部尚书的纪晓岚引经据典给乾隆讲道理,而刘墉则是据理力争,刘墉甚至建议乾隆在搬离养心殿和交出玉玺二者之间选一,如果他非要二者兼得的话,那就宣布终止禅位典礼,恢复嘉庆太子身份吧。

最终乾隆还是一个好面的人,他也觉得如果皇帝寝宫和玉玺都不给嘉庆一个,确实让嘉庆这个皇帝当得没有意思,如果半途终止禅位典礼,那岂不是让自己失了颜面。乾隆是一个十分好大喜功注重面子的皇帝,他喜好虚名,他之所以禅位也是要成全自己十全老人的名号,古今帝王之中,有哪个盛世明君在活着的时候主动禅位,这是多么高尚的行为,肯定能让自己名垂青史。
因此乾隆在禅位大典上把玉玺交给嘉庆之后,就自豪地对群臣进行自己一生的自我总结:今明足授受,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以下所未有,以视尧舜,不啻过之。
乾隆还亲自向群臣列举了古今伟大帝王从统治疆域、统治人口、寿命长短与自己进行对比,最终乾隆得出结论自己是古往今来三皇五帝之后最完美、最成功的皇帝,并且一再强调自己之所以让位,是为了不敢超越圣祖爷康熙,但是乾隆言下之意,自己其实已经超过了祖父康熙,只是出于孝顺,所以在位时间上不敢超越爷爷康熙而已。
不过乾隆虽然把玉玺交给了嘉庆,但是紧接着对外公布以后自己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太上皇帝之宝”,并且规定批阅奏折只有太上皇的玉玺和皇帝的玉玺同时签盖才能生效。实际上乾隆就是变着法削弱了代表皇帝权力的玉玺,也好让自己继续揽权。

所以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在接待朝鲜使臣时,还是由乾隆亲自接见,并且乾隆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朝鲜使臣:“朕虽然归正于皇帝,然军国大事还得由朕批准方可。”看看乾隆说这话,明摆着就是昭告天下,虽然嘉庆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是要记住在大清朝乾隆还是最终拍板的决策人。
从乾隆这些做法来看都说明了他不仅陷入了自我陶醉中而且并不想让位,只是实在碍于当初自己夸下的海口在位时间不能超过爷爷康熙,没办法之下才让位给嘉庆,其实从嘉庆继位到乾隆去世这三年多时间,嘉庆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更像是太子。
乾隆在嘉庆二年(1797年)身体出现问题,他的语言能力开始退化,但乾隆的脑子还好使,他知道自己身体越是不好的时候,越要防止儿子嘉庆独揽大权,恰好这一年首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阿桂去世了,于是乾隆提拔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通过和珅揽权并压制嘉庆。
乾隆在上朝时自己还是坐原来的皇帝宝座,嘉庆坐在下首,而和珅则侍立在乾隆旁边。因此文武百官上朝时跪拜皇帝,实际上是跪拜了乾隆、嘉庆、和珅三个人。而且乾隆当时语言能力退化,只有和珅能听懂乾隆含糊不清的语言,因此乾隆说的话都由和珅转述出来,和珅可以说几乎成为了乾隆的代言人。
和珅在乾隆退位这三年中帮助乾隆压制嘉庆,同时自己的权势也达到了最顶峰,权倾朝野,即便嘉庆当时也只能听从老师朱珪的建议,对和珅采取了隐忍的策略,让和珅三分。也因此当时的人都称和珅为大清国“二皇帝”。
和珅本身是一名大贪官没有错,他贪腐敛财,但是不要以为乾隆真的会被和珅糊弄住,乾隆不知道和珅贪腐的事吗?乾隆不是不知,而是乾隆需要和珅帮自己敛财,乾隆多次游江南耗费巨大,加之他本身喜好收藏,生活上比较奢侈,所以乾隆的钱不够花,不够花怎么办,那就找和珅。

和珅善于理财也善于敛财,他总能在乾隆最需要钱的时候,给乾隆变出钱来,这才是乾隆晚年离不开和珅的原因。和珅是巨贪,但是实际上大头都喂饱了乾隆而已。结果却是乾隆是一代仁君,人人赞扬,而嘉庆和老百姓恨的却是和珅这个大贪官。
所以在乾隆去世之后,嘉庆立刻赐和珅自尽,乾隆要名声,和珅要钱,最终和珅还是没有算计过乾隆替他背了一口大黑锅。至于嘉庆是怎么想父亲乾隆,那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即便嘉庆对父亲乾隆不满他也只能装在心里,怒火则发泄在了和珅的身上。
乾隆在三年太上皇期间主要干了三件事
乾隆在太上皇位置期间除了通过和珅打压儿子嘉庆,实现自己大权独揽的目的之外,他主要还做了三件事,分别是举办千叟宴,平定白莲教叛乱,以88岁高龄纳了两名十四五岁的女孩为妃。
千叟宴就是皇帝宴请天下老年人,这是康熙最先举办的,康熙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了两次,乾隆在12岁时曾参加过康熙举行的第二次千叟宴,因此对千叟宴印象极其深刻。
于是乾隆认为爷爷的康熙盛世举办了千叟宴,那自己的乾隆盛世也得举办千叟宴,因此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在嘉庆元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再次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

千叟宴是为了满足乾隆自豪的一场盛宴,乾隆开创了盛世,还这么长寿,十全老人,还能善待天下的老人,这让乾隆十分高兴,自诩为旷古未有之明君。
千叟宴之后,川楚一带爆发了王三槐领导的白莲教起义,这场起义对清朝影响比较大,清朝也是从这次起义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白莲教起义给乾隆带来了不小的烦恼,但是也让乾隆更加名正言顺地揽权,乾隆认为嘉庆刚刚继位还有很多要学习,正好跟着乾隆学习知道一个皇帝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都是老百姓的福气。“嗣皇帝朝夕听我训导,将来知所遵循,不至错误,岂非天下之福哉。”

不过王三槐领导的白莲教起义持续了三年,几乎贯穿了乾隆在太上皇位置的所有时间,乾隆调集了十万大军平叛,花费了七千余万两白银,才在嘉庆三年八月将白莲教首领王三槐诱捕,乾隆下旨将王三槐凌迟处死,在处死王三槐之后,乾隆认为自己的十全武功上又得加上一功,“成此巨功”。
但实际上王三槐虽然被杀,可是白莲教起义并没有被彻底平息下去,一直持续到乾隆去世,在嘉庆九年(1804年)起义军才逐渐被清廷镇压下去,白莲教起义最终损耗了清朝不少国力,给予了清朝沉重的打击,也使得清朝开始走向衰落。
后来白莲教起义虽被平定,但是白莲教在民间又演化出了分支天理教,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首领林清率教徒在京城起义,直接攻入了紫禁城,嘉庆都被吓得仓皇逃出皇宫,虽然后来林清和天理教被扑灭,但是也足以说明在乾隆还在世时,清朝就已经显现出了颓败之相。
除了成全自己的名声,乾隆在晚年也没忘了调剂一下自己的生活,嘉庆三年88岁的乾隆也就是在临死的前一年,他还纳了两名十四五岁的女孩为妃,也就是后来的晋妃和寿贵人。
要知道乾隆第二年就去世了,这两个女孩基本就算是嫁给乾隆不到一年就守活寡,而且嫁的还是一位足够当自己太爷爷辈的人。可以想象她们俩有多么凄惨。
这两个女孩确实最后也很惨,一年后守寡,按照清廷规矩,先皇驾崩后只有生育皇子的妃嫔才能出宫由儿子抚养,没有生育皇子的统一在皇宫中由现任皇帝养老。于是两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就跟着乾隆遗留下来的七位六七十岁的老妃嫔一起过上了养老的生活,从此就要对着无聊至极的深宫大院,对于两个正在青春期的女孩来说有多么残忍。
因此这两个女孩结局也十分凄惨,寿贵人大概在20多岁就去世了,晋妃还稍微活的久点,大概在40岁左右也去世了。

所以说乾隆在退位后的三年中基本没干过什么好事,千叟宴虽然举行得很隆重,但是折腾了这些老人对他们的身体也并不好,反而导致部分老人远道进京参加千叟宴之后或因兴奋过头或因舟车劳顿去世了。
至于白莲教起义,乾隆想当然地以为处死了起义军首领王三槐就算是平定了起义,实际上由于乾隆晚年官场吏治腐败,早已经逼迫的很多地方百姓走上了起义之路,正所谓官逼民反,白莲教起义的问题乾隆到死也没从根上解决,而且在十多年后还险些让白莲教分支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最后乾隆更造孽的就是在临死前居然还纳了两名少女为妃,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已经行将就木,风烛残年了,他最终让两名少女在青春期就守寡,被困在了深宫大院之中,也导致了两人红颜薄命。

写在最后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终于去世了,他死后十五天,替他背了不少锅的和珅被嘉庆赐死了。
总得来说乾隆在位初期是英明果断的明君,但是在位中后期他已经完全陷入自我沉醉和享受之中,他不舍权力,即便禅位后还对自己的儿子嘉庆进行压制,唯恐大权落到嘉庆手中。所以说乾隆禅位是让位不让权,让出皇帝名号,但是大权还要在手。
三年的太上皇乾隆是真没干什么好事,整得天下内忧外患,内有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外有白莲教起义的事,起义一直到乾隆死他都没能解决起义军,虽然说乾隆交给嘉庆的不能说是烂摊子,但也是一个内忧外患满满的大清国。
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留下43位后妃的庞大群体,其中仅10位在乾隆去世时仍健在。这一特殊历史场景下,嘉庆帝的处置方式既遵循清代宫廷制度,又暗含权力交接的微妙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31 乾隆深爱令妃,为何未封她为后?乾隆帝与令妃魏佳氏的情感纠葛,是清代宫廷史中备受瞩目的篇章。这位出身内务府包衣的汉女,凭借出众的容貌与温婉的性情,从宫女一路攀升至皇贵妃之位,更以十年六胎的生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0-31 从乾隆宠臣到嘉庆阶囚:和珅的权力沉浮密码在乾隆朝的权力金字塔顶端,和珅以“二皇帝”之姿掌控朝政二十余年,其权势之盛甚至让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惊叹“中国真正的掌权者”。然而当乾隆驾崩仅十五日,这位权倾朝野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30 十五年国库的财富为何一年耗尽:和珅家产与嘉庆财政的双重困局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仅十五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查抄和珅府邸,抄没家产估值达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15至20年的财政收入。然而,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财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9 雍正严控与乾隆宽赦:权力更迭中的宗室政策转向清雍正朝以雷霆手段整肃宗室著称,十四阿哥胤禵、十阿哥胤等康熙末年参与储位争夺的皇子均遭长期囚禁。然而乾隆帝即位后迅速释放这些叔父,并调整其子嗣待遇,这一政策转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乾隆大婚时,雍正赐死弘时?历史真相与影视虚构的碰撞乾隆大婚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围绕雍正帝是否在此时赐死亲生儿子弘时的争议,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民间热议的焦点。事实上,翻遍《清史稿》《清实录》《清皇室四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8 嫡子早逝与皇权隐喻:嘉庆祭拜永琏背后的权力密码1795年,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约定次年归政。然而,在永琰正式成为储君仅13天后,乾隆便命其前往朱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7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铺就六十三载盛世坦途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圆明园内,一代铁腕帝王雍正帝溘然长逝。这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儿子乾隆留下两道密旨,不仅确保了皇权的平稳交接,更奠定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乾隆帝的权力棋局:讷亲从宠臣到弃子的政治密码乾隆十年(1745年),保和殿大学士讷亲的朝服补子上,四爪金龙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位年仅三十余岁的满洲贵族,正以首席军机大臣的身份统领吏、户二部,其权势甚至超越...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0-24 乾隆情深:忻贵妃薨逝后的五日朝堂空寂与帝王柔肠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初四,紫禁城内一片肃穆。年仅四十岁的忻贵妃那拉氏(后追封为忻贵妃)因病薨逝于永寿宫。消息传至养心殿,乾隆帝手中朱笔顿落,在奏折上晕...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忻贵妃 2025-10-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