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从小孤僻木讷,一直被宫人当做“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的是,登基之后,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睿智和英武果决,短短一年便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叶的最后一抹辉煌。
三十六年的漫长隐忍
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唐宣宗李忱诞生在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
按照皇位的继承顺序,李忱是永远也没有希望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却享受不到其他皇子的待遇。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宫中,李忱从小便感受到令人窒息的重压,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讽刺,所以心怀自卑。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只能报以沉默,于是,连父亲都觉得这个儿子可能有些痴呆。
长大后的李忱已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捉弄的对象。据史书记载,有一天,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可是李忱依然不言不语,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文宗看到了,便指着他说:“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唐文宗本来是李忱的侄儿,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着沉默,不管他们怎么戏弄他,他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表情。这让众人很得意,却让座中的亲王李炎起了疑心。李炎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唐武宗,他虽然也在众人之列,却颇有心计,面对始终不悲不喜的李忱,他开始怀疑,此人是真的痴呆,还是隐忍不发。想到后一种可能,李炎的心中隐约感到不安,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抓住一切时机对李忱进行试探。
一个冬日的午后,大雪纷飞,李忱和诸王一起随武宗李炎外出踏雪,众人兴尽而归,已经夕阳西下,加上中途休息时设宴畅饮,一个个都有些醉意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傻乎乎的李忱已从马上坠落,落在了冰天雪地中。虽然据记载这是一次“意外”,但是在武宗在位期间,李忱经历的意外也太多了,隔三差五就要坠马,平地走路都会跌跤,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次被丢在冰天雪地之中,李炎料定皇叔不会再回来了。可是,没想到,傻人有傻福。第二天一早,侍卫来报,皇叔李忱又出现在了十六宅中。
由此,武宗李炎更是认定了李忱有蹊跷,于是决定直接了结了他,以绝后患。几天后,可怜的李忱就被突然闯入宅邸的宦官绑架了,而且没有任何解释,便被抓进了永巷。永巷从汉代开始就是幽禁宫女、嫔妃的地方,相当于中国最早的监狱,关押在内的大都是些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忱被关入永巷几天后,又被人捆成“肉粽”扔进了宫厕。当时,武宗身边有一个宦官叫仇公武,他对武宗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用,干脆一刀解决了,反正也不会有人注意。武宗同意了。可是,这个仇公武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了宫,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
从此之后,这个一度供人取乐的傻子皇叔就消失在宫廷之中,有人说他逃到浙江盐官(浙江海宁)的安国寺落发为僧了,也有人说他被仇公武软禁了起来,总之,他暂时远离了纷繁复杂的宫廷。
会昌六年(846)春,唐武宗李炎病危,由于他的儿子都年幼,尚未立太子,所以,朝野上下人心浮动。那时,宦官势力如日中天,一等到武宗归天,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便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三朝皇叔李忱。虽然李忱一直被众人视为智障,但是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论资历绝对够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对。于是,已经被人忘却的李忱又回来了,并且坐上了唐帝国第一把交椅。
看着自己从茅厕里捞出来的宝贝坐上了皇位,仇公武心里早就飘飘然了,可他不知道,自己一手扶持的“傀儡”竟是个千古未有的“影帝”,一旦李忱即位,他的美梦就要破碎了。
会昌六年(846),宣宗李忱登基即位。以仇公武为首的宦官们以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最顺服的傻子皇帝,正妄想要如何操控天下大权时,却被李忱的一系列大动作吓傻了眼。
他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反而对处理政务非常熟稔,好像是久经磨炼的储君一样。众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戏。这位隐忍了整整三十六年的皇帝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执政第二天,他便罢免了武宗时的丞相李德裕,并在接下来的短短一年内,彻底对政府班子进行了换血,将李党成员尽数贬出了朝廷,重新组建了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从唐宪宗开始争斗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至此结束,中央政权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的河、湟地区(今甘肃及青海东部)就被吐蕃占据,到唐宣宗手里已将近一个世纪了。虽然期间的历任皇帝都有收复故土的志向,但是大多有心无力,国内藩镇总是作乱,朝廷又党争不断,宦官屡屡擅权,所以根本无暇向外用兵。
可是,武宗会昌年间,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为唐王朝收复失地提供了契机。所以,李忱即位后,便开始积极备战,准备收复失地。这个时候,身处沦陷区的张议潮也在招兵买马,准备驱逐吐蕃侵略者,回归大唐故土。
张议潮出生在沦陷后的沙州,自幼忍受着吐蕃统治者的残暴压迫,所以立志要驱逐鞑虏。他自小便苦学兵法,练习武艺,并不惜变卖家业秘密招募义军,对他们进行训练。等到吐蕃内乱之后,张议潮知道自己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便举旗造反,于大中二年(848)率众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
接到张议潮的捷报,朝野上下更是士气大涨,多年来唐王朝对吐蕃用兵屡遭挫败,今日终于得以雪耻了。大中四年(850),张议潮的义军又收复了西州。到大中五年(851),张议潮率众先后收复了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当张议潮的哥哥张议谭将版图户籍进献给唐宣宗时,李忱心中终于落下了一块大石,遂诏赐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从此,大唐的版图重归完整,宣宗的文治武功也向世人昭示了昔日的傻子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圣明有为的英主。
勤政爱民,严于律己
唐宣宗在位期间非常勤政,而且能够举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很仰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便命人将《贞观政要》书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便时刻学习,鞭策自己。此外,他还命翰林学士令狐绚每天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给他听,凡是听到重要的地方,便让令狐绚停下来,说:“若欲天下太平,当以此言为首要。”
为了熟悉朝中大小官员的姓名和官秩,宣宗还专门让令狐绚编了五卷本的《具员御览》,放在案头时时翻阅。不仅如此,他连宫中负责洒扫的那些杂役的名字和职能都记得清楚,经常能够随口点名让某人去做某事,而且从不出错,这种超强的记忆力常常让宫人咋舌。
因为宣宗当年曾经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生疾苦,对老百姓尤其同情。有一次,他去北苑打猎,遇到了一个樵夫。宣宗问他的县籍,那人说是泾阳(陕西泾阳)人,又问他县官是谁,樵夫说是李行言。李忱便想顺带了解一下李行言的政绩,便又问:“他政事治理得如何?”樵夫说:“此人不善通融,甚为固执。他曾经抓了几个强盗,这些强盗跟北司的禁军有些交情,北司就点名要他放人,李行言不但不放,还把这几个人杀了。”宣宗听后没有说话,却深深记住了李行言的名字。一个月后,李行言恰好要升任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刺史,当他入朝谢恩的时候,宣宗就赐他金鱼袋和紫衣。金鱼袋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才能佩戴的,紫衣也是品秩的象征,李行言受宠若惊。这时,宣宗对他说:“我早已知道你的名字了,以后还要一如既往的刚正严明,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宣宗喜欢外出游猎,但是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考察民情。有一次,宣宗到渭水狩猎,路过一佛祠,看见醴泉(陕西礼泉)县的一些百姓们正在设斋祷祝,祈求任期已满的醴泉县令李君爽能够留任。宣宗有些震惊,便将这个县令的名字记了下来,等到后来怀州刺史出缺,他便亲笔写推荐信给吏部。吏部的官员们一个个很纳闷,区区一个县令,连面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如何能上达天庭,得到皇帝的青睐呢?后来,直到李君爽入朝谢恩时,宣宗才向众人解释了一番,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宣宗出外游历是借机考察官员政绩啊。
唐朝的中国已经幅员辽阔,版图很大了,所以,即使宣宗再勤政,也不可能踏遍天下领土。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让翰林学士韦澳编了一本详尽的地图册,里面记载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生利弊。这样,他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各地的大致情况了。有一次,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出来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心中偷笑,那当然了,那些资料都是我收集的,只不过皇上密令,不许告诉他人而已。
在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勤政爱民的皇帝统治下,唐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次大治之世,历史上有人将其称为“小贞观”,将宣宗李忱比之为“小太宗”。可惜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晚年却走上了求仙问药的老路,最终因服食金丹过量而亡。
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政局中,唐宣宗李忱以“小太宗”之姿整顿朝纲,其长女万寿公主的婚姻故事,不仅折射出皇室联姻的复杂生态,更成为唐代礼法之治的鲜活案例。这位被父亲以“...
李忱 2025-09-03 唐懿宗李漼:荒唐行径与历史评判唐懿宗李漼,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原名温,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然而,这位本应肩负国家重任的君主,却以其荒唐的行径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怠于...
李漼 李忱 2025-03-11 唐宣宗李忱:中兴之主的光辉与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辉煌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而在唐朝的众多帝王中,唐宣宗李忱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勤政爱民的精神,成为了后世称颂的典范。一、个人生平...
李忱 2025-03-11 隐忍三十六载,疯傻背后铸明君——唐宣宗李忱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以装疯卖傻的方式隐忍度日长达36年,最终在登上帝位后,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成为后世赞誉的千古明君。他,就是唐朝的第十五位...
李忱 2025-03-11 李忱登基之路:从光王到唐宣宗的传奇转变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宣宗李忱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李忱初名李怡,在皇位继承的激烈竞争中,他并非最显眼的一位,但最终却成功登上了皇...
李纯 李忱 2025-02-14 唐宣宗:勤勉治国,被誉为“小太宗”的皇帝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宣宗李忱以其独特的治国风格和显著的政绩,成为了后世称颂的皇帝之一。他不仅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而且因其勤勉治国、明察秋毫的特质,被百姓...
李忱 2025-02-10 唐宣宗装疯卖傻: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唐朝历史上,唐宣宗李忱以其独特的登基经历和治国才能,成为了后世广泛讨论的人物。其中,“唐宣宗装疯卖傻”的说法尤为引人注目。那么,这一说法是真的吗?一、历史...
李忱 2025-01-19 不好色的唐宣宗为什么死于春药中毒?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唐宣宗李忱以其勤政爱民、明察秋毫的形象著称,后世称之为“小太宗”,足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这位以不好色闻名的君主,最终却因春药中毒而驾崩,...
李忱 2024-11-08 揭秘:唐朝李怡从光王走向帝王的坎坷人生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孕育了无数传奇人物。其中,唐宣宗李怡(初名李忱)的人生经历尤为引人注目。从被视为无能的光王到登上皇位成为一代明君,李怡的...
李忱 2024-10-24 唐宣宗李忱:隐忍与反击的传奇在中国历史上,唐宣宗李忱的故事堪称一段传奇。他曾经装傻36年,隐藏自己的才智,最终在合适的时机摇身一变,登基为帝,开始了他的反击。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李忱非凡的隐...
李忱 2024-08-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