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像长什么样?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幅孔子画像,它可以确定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快来一起看看最接近孔子的样貌是什么样子的吧!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出土于主椁室西室中部偏西处。它由青铜镜、镜架、孔子徒人图漆镜匣三部分组成。这面衣镜之所以定名为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是因为镜匣背面彩绘漆书孔子及其弟子画传,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孔子徒人图法》二卷的书名可知,孔子师徒画像当时名孔子徒人图。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镜匣(正面)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镜匣(背面)
伴出的《衣镜赋》屏风对衣镜的功能及上面的图案内容进行了描述。比如描写衣镜立柱曰:“猛兽鸷虫兮守户房,据两蜚豦兮匢凶殃,傀伟奇物兮除不详。”“蜚豦”即“飞虡”,就是说立柱雕刻有飞禽走兽,镜匣的两个铜环就套在“飞虡”之上。描写镜框曰:“右白虎兮左仓龙,下有玄鹤兮上凤凰,西王母兮东王公,福憙所归兮淳恩臧,左右尚之兮日益昌。”对照衣镜实物,其左右镜框分别就有白色龙、虎图像;上框绘红色凤凰;凤凰左右两端分别是东王公和西王母;下框为“玄鹤”图像。
《衣镜赋》屏风局部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及《衣镜赋》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东王公图像和文字资料。证明以东王公作为男性的“阳神”与女性的“阴神”西王母相对应的图像组合模式在西汉宣帝时期已经成型,将东王公神格和图像的出现时间,由东汉提前到了公元前1世纪,证明“东王公会西王母”等神仙传说在西汉便已存在,为研究汉代神仙图像提供了珍贵的新线索。
镜匣背面为孔子及其五位弟子的图像和传记,以红漆绘底色,以黄色粗线在四周绘方框,在方框内用两条黄色粗线将镜匣分割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三部分。孔子像位于左侧,像高约28.8厘米,宽约8.4厘米。孔子身材消瘦,背微前倾,面向颜回拱手而立,头戴小冠,颌下长须;身穿黄色长袍,腰间束带、配剑,脚穿白色翘头履。颜回像位于右侧,像高约27.0厘米,宽8.8厘米。颜回面向孔子,双手合抱于身前,向孔子躬身行礼,头戴小冠,面目清秀,身穿黑色长袍。
由于镜匣背面空间有限,只能安排孔子及其五名弟子的画像和评传。在《衣镜赋》屏风背面安排了孔子后期两名贤能弟子曾子和子张,这样《衣镜赋》屏风和镜匣的背面就绘画了孔子及其七名著名弟子。
镜匣正面复原图(复制品)
镜匣背面复原图(复制品)
(周建国/摄)
镜匣背面、衣镜赋屏风背面孔子及弟子的生平事迹与《史记》《论语》中的记载基本一致,只有部分内容略有出入,《史记》与镜匣所参考内容可能出自共同古籍母本。孔子,儒雅、内敛、谦恭,以布衣形象示人,是历来为人所知的圣人形象,画像神态庄重、安详,面容神采奕奕,整个人物画像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孔子弟子形象极具个性,他们各有成就但都崇拜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刻画生动,不像《孔子礼老子图》固定而刻板。人物的呈现以肖像画的形式表现,线条简练,人物写实,比较同时期的绘画,如各种墓葬壁画或马王堆汉墓帛画,风格不同,而且技艺也十分高超,显然不是一般的匠人所绘。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所绘孔子像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像,也是唯一的一份早期孔子肖像。在刘贺墓衣镜出土前,考古发现的早期孔子形象见于壁画墓和画像石,题材主要是“孔子礼老子”,时代皆为西汉晚期及之后。孔子像对绘画史和工艺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对孔子和儒学研究,对西汉中期的历史、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素材。通过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漆器造型的形式美和工艺美,更多的是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作为儒家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它是当时独尊儒术社会思潮的体现。
海昏侯是我国汉朝所封的爵位,2011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大墓被发现于南昌市新建区,这一爆炸性新闻立刻享誉了全中国,它是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汉代墓穴,随着对墓穴的探索发现。刘贺的墓有没有被盗?刘贺尸骨复原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刘贺墓室怎么发现的?刘贺墓里为什么这么多黄金等等,越来越多关于海昏侯刘贺的故事被发掘出来,想了解更多海昏侯刘贺的故事吗?快来一起看看吧!
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