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是怎样的?如果李建成做皇帝能做出李世民的成就吗?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在大唐帝国的帝都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流血政变,秦王李世民因为在夺嫡之争中被逼入险境,所以孤注一掷的发动兵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而逼宫唐高祖李渊,不久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并且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使大唐走向强盛,走向盛世。
今天来看,玄武门之变的成功者李世民登基为帝以后,可谓是表现的相当不错。对外是攻灭东突厥,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对内虚心纳谏,劝课农桑,使得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还被称之为“天可汗”。
那么宋安之再来说说,原本按照正常程序可以成为皇帝的太子李建成,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他成为皇帝,能不能达到李世民的水平,使唐朝强大起来,并且走向盛世呢?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之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二人就是不学无术,并且坐享其成之人,大唐开国没有立下什么功劳不说,反而还要迫害有着天大功劳的秦王李世民,结果是咎由自取,在玄武门之变中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凄凉下场。
就连《旧唐书》也记载道:“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意思是如果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当皇帝的话,唐朝会马上亡国,哪里会有289年的国祚呢,他们连秦二世、隋炀帝都不如。
连史书都这样记载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看来是实锤他们二人是不学无术,残暴不仁的纨绔子弟了。
但之所以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其实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历史所为,是贬低甚至是抹黑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而凸显出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像《旧唐书》中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评价,就是受到《实录》、《国史》等史料的影响,而李世民就是通过篡改历史,在《实录》、《国史》之中对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大加诬陷之词。
所以说其实真正历史上太子李建成并没有那么不堪,只不过他身为失败者,因为“成王败寇”的历史定律,再加之弟弟李世民通过篡改史书,对于他进行贬低乃至于抹黑,所以使人认为他很是不堪,是一个不学无术、残暴不仁、坐享其成之人。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通过篡改历史,来贬低乃至抹黑太子李建成,以此达到凸显自己英明神武的目的,但是对于开国太子,想要全面的篡改其历史,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过其他历史文献,还是可以看到太子李建成对唐朝的积极一面。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刚开始是派李建成、李世民同取河西之地;入关以后,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统军等,以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统军等;攻占长安以后,李渊又派李建成为左元帅,李世民为右元帅去夺取东都洛阳,在开国过程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对于李渊交代的任务,基本上都是顺利完成,并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到了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以后,李建成身为嫡长子自然是成为皇太子,按照传统“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也就是太子要经常留在皇帝身边。如果遇有重大军事行动,不放心外姓将领之时,一般会派太子之外的皇子来统领三军,这个可以参考唐朝取代的隋朝,当年隋文帝杨坚伐陈,就没有派太子杨勇,而是派次子晋王杨广担任三军统帅,结果杨广就在这个过程之中,拉拢了武将集团,最后是取杨勇代之。如果皇帝没有其他儿子可以担当重任,甚至有时是自己御驾亲征,留下太子留守京师监国,诸如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就是派太子朱高炽留守京师监国。
这时候可以说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竞争的分水线,如果说在开国过程之中,这二人,即使秦王李世民表现更好一些,但也是半斤八两的情况,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但自从唐朝正式开国,李建成成为太子,很少外出统兵以后,李世民开始担任主要的军事统帅,自此功劳是越来越大,并且在此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班底,培养拉拢了一批文臣武将,在军队中有着深厚影响力。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历数大一统王朝,唐朝的开国可以说是最为迅速,公元617年起兵,公元618年便是开国,仅仅一年时间便是开国。
正因为开国迅速,所以唐朝的统治并不是那么稳固,还要面对各方势力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并非是那种局部并且小规模的战役,规模还是很大的,而担任主要军事统帅的秦王李世民,在这个东征西讨的过程之中,自然是立下汗马功劳,大大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明显的与太子李建成拉开了距离,并且建立自己的班底,为日后玄武门之变夺权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在后续战事之中,因为秦王李世民功劳太大,所以太子李建成是主动请战,唐高祖李渊也有意识的派李建成平定战乱,以此建立战功。
李建成在武德二年镇压了群盗祝山海,还有武德四年出兵击破稽胡酋帅刘仚成的部落,共有两次小规模的征战。
到武德五年李建成则是立下一个大功劳,是于魏州大获全胜,擒斩刘黑闼,平定了山东。
到了武德八年,突厥犯边,太子李建成驻幽州,秦王李世民驻并州,突厥退兵以后,班师回朝。
如果不是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在李渊的扶持下,后续李建成在战役上担任统帅的次数必然越来越多,会减小与李世民的差距。
因此总的来说,李建成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立下的功劳还是不小的,也是可圈可点。虽然在开国以后,因为成为太子的原因,很少担任重要的军事统帅,因此与秦王李世民的差距越来越大,但观其表现也还不错,并非是坐享其成,残暴不仁之人。
在李建成成为太子以后,唐高祖李渊是“忧其不娴政术,每令其习政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通俗来说就是让他负责主持日常的政务处理,虽然史书没有评价他的作为如何,但想必还是不错的。如果有着不足之处,或者说做得不好的地方,以李世民的作风,应该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必是大写特写,将其放大记载于史书之中的。
因此以这个来看,李建成的从政经验还是可以的,也比李世民丰富多了。
我们再来看看太子李建成的东宫班底,李世民在开国以后的东征西讨过程之中,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军事力量,而太子李建成利用自己的储君之位,也拉拢了不少人才,文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洗马魏征,还有中允王珪和左卫率王挺等;武有薛万彻、冯立等。
在夺嫡之中,太子李建成的手段不说多么高明,也是中规中矩,毕竟他有着齐王李元吉的帮助,更是有着父亲唐高祖李渊的支持,因为唐高祖李渊将功劳赫赫,甚至可以说是大唐开国第一功臣的秦王李世民视为自己统治的最大威胁,所以自然是支持太子李建成。
有着这样好的条件,李建成的表现不说多么出色,倒也是步步为营,是一步步是拉拢分化李世民秦王府的力量,拉拢成功还好,不成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迫害。诸如曾下尉迟敬德于诏狱,借故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大谋士逐出秦王府;到了武德九年,更是借齐王李元吉率师拒突厥的机会,大肆征调秦王府的精兵强将,意将秦王李世民架空,以达到兵不血刃就将李世民收拾掉的效果。
太子李建成的做法很不错,最后是真的差点架空李世民,使其差点成为任人宰割的无权秦王。不过李世民不甘坐以待毙,是孤注一掷,并且出其不意的在玄武门附近发动兵变,打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是李渊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是险中求胜,李建成是棋差一着,命丧黄泉。
国学大师陈寅恪:“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
最后总结太子李建成的军事成果和从政经历,还有东宫班底拉拢的文臣武将,及其在夺嫡之中对于秦王李世民的手段来看,虽不是多么雄才大略之人,但绝不是史书之中那种残暴不仁、荒诞不经之人,如果他当皇帝,水平未必不如李世民,最起码不是昏庸残暴之主,还是有着很大可能成为一代贤君,开辟大唐盛世的。
当然以上只是宋安之基于历史记载,对于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尽量客观的评价,只是个人观点,并非绝对就是对的,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旨在给予读者提供一个全新而不同的看待历史角度。
在隋唐交替的历史风云中,李绩(594-669年)以“战场谋略家”和“治国能臣”的双重身份闻名。然而,在民间记忆与文学创作中,他却被冠以“徐茂公”之名,这种称谓的...
徐茂公 2025-07-01 韦皇后:从寒门才女到政治博弈牺牲品的唐朝皇后在盛唐的宫廷深处,韦皇后(?-710年)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权力、欲望与悲剧交织的光影。这位出身京兆韦氏的寒门才女,从唐中宗李显的结发妻子到权倾朝野的...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韦皇后评价 2025-07-01 权力场域中的君臣际遇:陈子昂与武则天的历史真相在初唐政坛与文坛的交汇处,陈子昂与武则天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暧昧的迷雾。作为以直言敢谏著称的诤臣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二人的交集既包含着政治博弈的锋芒,也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01 李隆基与武惠妃:权力漩涡中的爱恨纠葛与悲剧终章在中国唐朝的宫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与武惠妃的情感纠葛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权力悲剧。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晚年却因宠妃武惠妃的离世陷入疯狂,甚至被后世推测为亲...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惠妃 2025-06-30 房玄龄:盛世功臣与家族悲剧的双重叙事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房玄龄的名字与“贞观之治”紧密相连。这位被李世民誉为“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的宰辅,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无可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6-30 皇甫冉:大历诗坛的隐逸歌者与春思中的永恒乡愁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皇甫冉的名字或许不如李白、杜甫般耀眼,但他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以清逸淡远的诗风在诗坛独树一帜。其代表作《春思》不仅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 杜甫 2025-06-30 凌烟阁阴影:侯君集谋反案背后的功臣困境与权力博弈贞观十七年的长安城,一场未遂政变震惊朝野。凌烟阁功臣侯君集与太子李承乾的密谋,不仅断送了开国元勋的性命,更在唐朝历史上刻下功臣与皇权冲突的深刻印记。这起看似个人...
李承乾 2025-06-30 和政公主:以“和政”为名的乱世仁心在唐朝的公主封号体系中,“和政”二字绝非随意赐予的荣耀,而是政治寓意与个人品德的双重投射。唐肃宗李亨为第三女择选“和政”作为封号,既暗含对太平治世的期许,更成为...
李亨 唐肃 2025-06-27 唐玄宗与张九龄:君臣际会背后的帝王心术与士人风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56岁的张九龄身着紫袍步入大明宫时,唐玄宗李隆基或许未曾料到,这位岭南书生将成为开元盛世最后的精神符号。从《千秋金镜录》的诤谏到安史...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剑舞长安道:大唐第一剑客裴旻的传奇人生在盛唐的星空下,有这样一位传奇剑客:他能让诗仙李白搁笔,令画圣吴道子挥毫,其剑术被唐文宗钦定为“唐代三绝”之一。他就是裴旻,一个以剑为笔,在盛唐画卷上写下最凌厉...
李白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