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深受“避讳”桎梏的大才子李贺一生有多惨?年少时候家里没钱,长大后终生无法考取进士,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年少家贫
李贺在唐朝诗人中的地位仅次于李白、李商隐,并与他们两人一起并称为“中唐三李”,李贺也有属于自己的称号叫“诗鬼”,因为他有着创作诗歌的鬼才。
李贺一生中留下了诗文有253篇,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名句。但遗憾的是他一生都因为无法求取功名而郁郁寡欢,终是一代诗人只能依靠诗歌来抒发世俗的不公和现实的残酷。
李贺出生于河南洛阳,他们家跟李唐是沾亲带故的,祖辈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因此他也算是大唐皇室亲戚。然而这样的显赫的身份并没有为他们家带来多少荣华富贵。
武则天时期,李唐的支流已经被她屠杀了所剩无几了,李唐一支也在那时开始衰败。李贺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家道中落,因此从小到大家里都非常的贫穷。
后来他父亲为了贴补家用还应征去了军营,年幼的李贺跟着母亲过日子更加苦不堪言。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贺就是这样,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了,但由于没有技能,还是经常被饿肚子。
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环境下成长的李贺渐渐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拥有知识。好在李贺聪明好学,更是写得一手好诗,这个技能也成为了他谋事的一个“招牌”。
据说李贺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而且字也写得相当好。七岁那年他以一首《高轩过》惊艳四座,也引起了大文豪韩愈的注意,他说:“这孩子以后不简单”,随后李贺与韩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考取功名
李贺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因此时常吃不饱导致身形细瘦、通眉长爪,长得非常有特点。为了提升在诗词上的造诣,李贺白天骑着驴出门找灵感,晚上将路上所见收集起来当做诗词的素材库。
这样的刻苦学习也终于为他赢得了满堂彩,十五岁那年李贺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十八岁那年,李贺已经诗名远播。当时他听闻韩愈在洛阳,于是写了一首诗前去拜见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首经典名句就是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他所作是为了进见韩愈的,没想到这首诗当即就名动洛阳城。
韩愈本人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对李贺的才华更是看重。于是他便劝说李贺去考取功名,以后可以入朝为官。其实李贺刻苦读书正是为了能高中魁首,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他十七岁那年也曾参加过科举,只不过当时他的父亲刚好过世,按照规定他必须守孝三年才能参加考试,因此被耽搁了。
因此直到公元810年李贺守孝期满之后才第一次参加科举。刚开始韩愈在河南举行“府试”,李贺信心满满的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且一步到位的通过了考试。
通过“府试”之后,便要到长安去参加“进士”的考核,如果能够成功通过,那么李贺就算是正式踏入仕途的门槛了。这让寒窗苦读数十载的李贺心情激动万分,然而没想到此去长安却一路坎坷不平。
受困长安
当李贺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前往长安参加“进士”考核的时候,却接到主理科举的官员通知让他立即退出考试。原因就是他父亲的名字李晋肃与“进士”读音相同,按照规定需要“避讳”。
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避讳”。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与尊长相似的名讳,那么为了表达对尊长的尊敬,考生就必须退出考试。
其实“避讳”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有,且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就比如很多人为了避讳皇帝的姓名或字号,只能改掉自己的姓氏等。如赵匡胤的弟弟登基后,为了避讳先皇,只能改名为“赵光义”。
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与“进士”读音相似,所以他这一辈子都无法参加进士的科举考试。这个结果让李贺感到无奈,但也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后来韩愈不舍李贺的大才,还曾写过一篇文章来抨击这种不公平的传统,但最后也无法改变千百年来的固执思想。李贺也在与主考官争论无果之后,愤然离开了考试院。
回到住所后,李贺在悲愤中写下了一首诗来批判这种“避讳”的习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内心的茫然无措和对世俗不公的愤怒跃然于纸上,虽然已经历经千年,但读者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当时那种境遇的无奈之情,这首诗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无法考取功名,李贺在当时的境遇可想而知。五年后,在韩愈的举荐下,凭借着李唐后羿的身份,他被提拔为“奉礼郎”九品官员。从此他在长安度过了三年“暗无天日”的日子。
虽然在这里他结交了一批文人雅士,但官场的尔虞我诈依然让他喘不过气来,“瞧悴如刍狗”就是他对自己当下心境的最好描述。
在怀才不遇的如此境况之下,反而让他的才情挣脱了枷锁,驰骋在了诗文的海洋当中。他一生中的诗文大多数都是这段时期写下的,其中有60首奠定了他“诗鬼”的名号。
在长安的这些年,李贺深感升迁无望之后,再加上妻子病逝,心灰意冷之下他便告病回到了老家昌谷。但他又不甘沉沦,休养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到南楚和吴越等地游历,希望有一番作为。
不久后李贺又折回长安彻底辞去“奉礼郎”一职,在回乡的途中路过山西长治市,在朋友举荐下又做了三年的幕僚,但也没什么作为。
此时李贺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辞去幕僚一职回到昌谷后再也没出去过,不久便病逝在这里,享年27岁。
纵观李贺的一生,有着雄才伟略的抱负,也有着惊涛骇浪的才能,但却因为生不逢时而遭受重大的打击。就像他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一样,世道若有情,李贺何故有此遭遇。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鲍照:李白诗歌精神与艺术血脉的源头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高适与李白:盛唐天空下的双星轨迹盛唐气象如一幅壮阔的画卷,既需要李白的豪放笔触泼墨云山,也需要高适的稳健线条勾勒边塞。两位年龄仅相差三岁的诗人,以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历史的星空中划出交相辉映...
李白 2025-09-10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翰林同侪与诗酒风流:韩翃与李白的文人交游考在盛唐文坛的星空中,韩翃与李白虽同为翰林待诏,却因人生轨迹的错位与时代洪流的裹挟,演绎出一段若即若离的文人交游史。通过梳理现存史料与诗文互证,可清晰勾勒出两人从...
李白 2025-09-01 诗仙遗韵:李白最出名的十首诗赏析盛唐气象孕育了中华诗坛最璀璨的星辰,李白以“谪仙人”之姿横空出世,其九百余首存诗如星河浩瀚,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壮美,亦含“举杯邀明月”的孤寂浪漫。本文...
李白 2025-08-22 诗酒江湖终陌路:李白与高适绝交的诗句背后的历史褶皱盛唐的月光曾照亮过三位诗人的足迹——李白、杜甫与高适。他们曾在梁宋大地上纵马狂歌,在吹台琴台间泼墨挥毫,用诗酒浇灌出一段文坛佳话。然而,安史之乱的烽烟撕裂了这份...
李白 杜甫 2025-08-20 李白与宗楚客:跨越时空的“交情”与时代隐喻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宗楚客的关联常被简化为“诗仙娶了奸相孙女”的戏剧性标签。然而,若穿透历史迷雾,会发现这段关系实则是盛唐政治漩涡与士人精神困境的缩影——李白...
李白 2025-08-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