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最顺意的继承人,为何最后没登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他一生共有八个儿子,最终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即康熙帝。但众所周知,顺治其实并不属意康熙,他最先看中的继承人是皇四子。
皇四子是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所生,虽然是第四子,但顺治将他视为第一子看待。皇四子出生时,顺治甚至大赦天下,这是在告诉所有人,他有意将此子培养为储君。只可惜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顺治很是悲痛,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
后来,当顺治再次考虑继承人的时候,他属意的则是皇次子福全了,也就是康熙的异母哥哥。顺治的长子牛钮早夭,福全成为实际上的长子,他的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并非受宠的那位董鄂妃)。
福全于顺治十年出生,比康熙只大了半岁,他从小聪慧,深受顺治喜爱。在年幼的时候,顺治曾问福全有何志向,结果福全回答:“愿为贤王。”这个答案出于顺治意料,但后来在挑选继承人时,他仍然将福全放在首位考虑。
但顺治的母亲昭圣皇太后(孝庄文皇后)更看中玄烨,她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儿子,于是就叫传教士汤若望去劝顺治。汤若望以玄烨出过天花且痊愈为由,终于说服顺治,最终传位于玄烨。
康熙与福全虽然不是同母所生,但年纪相仿,自小就感情深厚。康熙亲政后,将福全封为裕亲王,兄弟俩共同孝顺祖母昭圣太皇太后,也共同为大清的发展做出贡献。既然福全与康熙兄弟情深,那么为何后来他却差点被夺爵呢?
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康熙忍无可忍,随即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自己的长子胤禔为副将,出古北口,又命弟弟常宁(顺治第五子)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分道进击。
后来,康熙亲自分析敌情,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写信告诉福全。康熙在信中说,让福全先想办法劝说噶尔丹不要造反,实则是为拖延时间,等盛京、科尔沁等部的大军赶到,再一举歼灭叛军。
噶尔丹多次侵犯边境,野心勃勃,气焰嚣张,康熙对其恨之入骨,所以给福全下达的旨意是将叛军全部歼灭。福全收到信后,先按照康熙的指示拖住噶尔丹,然后部署战术,等待大军抵达后再出击。此时康熙也亲自部署,带领一支大军往噶尔丹部进发。
同年八月,清军与噶尔丹部军队在赤峰附近相遇,一开始敌军借助地势打退清军,福全便趁天快要黑时率军出击,敌军没有准备,被打得四处逃窜。康熙知道后大赞福全,鼓励他此次一定要完成任务。
原本噶尔丹一方大败,清军完全可以乘胜追击,但福全认为大军还没赶来,自己的军队已有所耗损,还是停下来养精蓄锐比较好。康熙对福全的看法很不认同,但这时候战败的噶尔丹主动表示愿意认输,还派人送来保证书,称愿意退兵,并等候康熙发落。
结果噶尔丹是个非常狡猾的人,他利用此计逃走了,福全原本想追,但又见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决定先撤军。康熙知道福全的决定后气得不行,明明告诉他要将敌军全部歼灭,如今任务没完成他竟撤军了,这算怎么回事,而且本来就是胜券在握的事情。
其实福全这次决定撤军,并不是不成熟的想法。虽然这次清军大胜,但就是在这次战争中,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阵亡。噶尔丹只是逃亡,但他还有一定实力,康熙的大儿子胤禔还在军中,要是在追击过程中,他再出现什么差错,福全是没办法向康熙交代的。
正好之前胤禔和福全在策略上产生了分歧,康熙知道后,为了让福全无顾虑,已经打算将胤禔调回去了。要是在此时为了追击噶尔丹,却让胤禔出什么事,那可不把康熙给伤心死。
福全正如他幼时所说,要做一位贤王,既然是贤王,就要各方面都照顾到。在攻击叛军的同时,他要顾及侄儿的性命,保住康熙的血脉。噶尔丹不是不追击,而是等大军到了以后再追,这样胜算也大些。
福全这些想法,没办法向康熙明说,那康熙能不能明白呢?自然是明白的,哥俩一起长大,福全是什么人康熙清楚得很。然而康熙一早就下令,这次要歼灭敌军,如若此次不处置福全,就会有损其威信。
因此等福全回京后,王公大臣共同商议给他定罪,建议理应夺去爵位。福全没有任何怨言,只是说了四个字:“我复何言!”就像前面说的,康熙也深知福全做此决定的真实想法,所以他并没有采纳众人的建议,只是将福全罚俸三年,撤三佐领,取消议政权。
后来,噶尔丹果然卷土重来,煽动蒙古各部一同反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为了彻底消灭噶尔丹,决定御驾亲征,福全随征。由此可以看出,福全并未失去康熙的信任,之前的处罚,完全就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一次,康熙彻底击败噶尔丹,后者最终服毒自杀,其余部归顺清朝。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病。康熙本来准备出巡塞外,但他特地在临行前来探望哥哥,当时福全的病情还未十分严重,康熙想着让其留京好好休养。但是没想到,等他到了塞外,却接到福全病重的消息。康熙立马派皇子回京探视,然而很快,福全就病逝了,享年50岁。康熙回京后,在福全王府痛哭不止。
之后,康熙特地命画师,绘了一张他与哥哥福全并坐于树下的画像。这幅画寓意很深,他和哥哥并排坐,表示他和福全不分你我,意味兄弟情深。而替他们遮阴的大树,则是象征二人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看得出来,康熙是个十分注重亲情的人。
福全曾是顺治属意的继承人,但他自己并无称帝之心,只愿做一个辅佐皇帝的贤王。长大后,福全也如他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位辅佐康熙的贤王。也正是因为福全谦让的态度和出色的能力,让康熙对他十分放心,且委以重任。
当康熙发觉福全在朝中过于德高望重时,即便知道福全决定撤军是另有深意,却也曾暗示他将全部罪名揽下来,不要牵连胤禔。福全要保住自己,自然要认全责,他的态度再一次得到康熙认可,也就保住了爵位,相对就是失去了一些权力。
只能说,作为兄弟,康熙和福全之间绝对是兄友弟恭,就像画中一样不分彼此。然而作为君臣,康熙和福全之间,还是要有一层屏障的。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张廷玉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作为康熙朝至乾隆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以卓越的才能与忠诚的品格,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其政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19 鳌拜有多厉害:从战场猛将到权臣风云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初期的历史长河中,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勇猛无畏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又因专擅朝政引发争议,最终成为康熙帝亲政初期的重要政治对手。这位镶黄旗...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18 孝诚仁皇后的母亲:隐于历史深处的家族纽带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作为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其一生与清朝皇室命运紧密交织。然而,在史料对这位“大清最年轻皇后”的记载中,...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8-15 胤礽被废: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储君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长历史中,皇位继承始终是牵动朝局的核心命题。康熙朝太子胤礽的两度被废,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成为透视皇权制度深层矛盾的典型案例。这位从襁褓...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08-11 遏必隆是忠臣吗?——从历史轨迹与政治抉择中探寻答案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