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建文帝朱允炆亲自主持殿试,而颇有才华的王艮一路杀出,获得笔试第一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包围南京,翰林院修撰王艮在城破前自杀殉国。王艮因为貌丑而遭建文帝嫌弃,结果错失状元之位而成为榜眼。既然如此,王艮为何还要誓死忠于建文帝
一,错失状元
王艮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虽然相貌丑陋,但为人勤奋好学,所以很有才能。当时吉安还有两名学子胡广、李贯,也是博才多学,所以王艮与二人一同交流与学习,关系要好。随后三人互相督促,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表现都十分优异。
建文二年(1400年),王艮与胡广、李贯一起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都在殿试中成绩优异,其中王艮被主考官评选为第一,胡广被评选为第二、李贯被评选为第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王艮就是状元,胡广就是榜眼、李贯就是探花。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对策第一。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艮次之,又次李贯。(明史·王艮传)
但建文帝在最终确定状元人选时嫌弃王艮相貌丑陋,认为有损朝廷颜面,就把他降为第二名;而胡广长相英俊,才学丝毫不差于王艮,于是被建文帝提升为第一名。就这样王艮与状元失之交臂而成了榜眼,胡广却成了状元,李贯依旧是探花。
二,编修史书
王艮、胡广、李贯等一甲进士都是江西吉安人,也就是说江西一省乃至吉安一府包揽了一甲,这可以说是科举考试史上十分罕见的事情,吉安府与江西省也因此名声大噪,逐渐获得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美誉。
不久王艮与胡广、李贯三人都被建文帝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到文史馆任职。然后王艮就与二人一起参与编修《太祖实录》、《类要》、《时政记》等书籍。另外靖难之役的战况激烈,王艮也多次向建文帝上书,提出讨平燕王朱棣的策略。
三,以死殉国
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明史·王艮传)
建文四年六月十二日(1402年7月12日),燕军逼近南京,形势万分危急。王艮自知建文帝大势已去,便决定自杀为他殉忠。然后王艮对妻子和孩子诀别说:“拿着朝廷的俸禄,就该为朝廷而死,我已经不能再活下去了。”
随后王艮与解缙、吴溥、胡广等四位比邻而居的江西籍进士一起在吴溥家聚会,做最后的告别。当时解缙陈说大义,怒骂反贼朱棣无耻;胡广也慷慨激昂,表示要以死殉国;只有王艮沉默不语的痛哭流涕。过了好一会,众人各自离去。
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死矣。(明史·王艮传)
当时吴溥的儿子吴与弼年幼,叹息着对父亲吴溥说:“胡叔能为国而死,是件好事。”吴溥反驳说:“不会的,只有你王叔才会为国而死。”结果吴溥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隔壁的胡广大声对仆人说:“外面十分吵闹,看好家里的猪。”
吴溥对儿子吴与弼说:“连一头猪都不肯舍弃,还会舍弃自己的性命吗?”随后王艮家里就传出痛哭的声音,表示王艮已经服毒自杀。
六月十三日(7月13日),朱棣带着燕军进入南京,解缙立即前去拜谒,获得朱棣的大力称赞。次日,朱棣召胡广前来,他立即前去拜见谢恩。李贯见解缙、胡广都已投靠朱棣并且获得重用,于是也前往归附。
不久朱棣拿来建文帝时期朝臣的一千多封奏折,让解缙、胡广、李贯等人一一观看,接着把涉及军事、农业、钱粮的留下,其他一律全部烧毁。
然后朱棣询问他们说:“你们也应该写过这样的奏折吧。”解缙、胡广吓得不知所措,于是不敢答话。只有李贯跪下回答说:“微臣确实没有写过这样的奏折。”
朱棣听了李贯训斥说:“你认为没写就是好事吗?拿着朝廷的俸禄,就应该为朝廷办事。国家危机的时候,你身为近臣却不发一言,能行吗?朕只是痛恨那些引诱允炆乱改祖宗法度的人。”
永乐八年(1410年),汉王朱高煦因为解缙支持其兄皇太子朱高炽而阻挠自己夺位,便在父亲朱棣面前诬陷解缙图谋不轨,导致解缙被捕入狱。然后李贯就被牵连入狱,临死前叹息说:“我愧对王艮啊。”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黄子澄的四个女儿:靖难之役下的血色人生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皇权争夺战,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更将无数忠臣良将及其家族拖入深渊。黄子澄作为建文帝削藩政策的核心推动者,其...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05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 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忠义、伦理与政治的抉择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在群臣纷纷跪迎新君的场景中,唯有魏国公徐辉祖独守父亲徐达的祠堂,拒不承认朱棣的帝位。这位朱棣的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13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靖难之役:百万生灵涂炭的皇权更迭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初朱棣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格局,更造成空前的人口损失。据历史学家估算,战争直接及...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6-23 徐妙云与朱允炆:历史迷雾中的伦理悖论与真相追寻在明朝开国初年的权力棋局中,一段关于徐妙云与朱允炆的荒唐传闻,如同幽灵般在民间野史与现代影视剧中游荡。这位被后世称为“仁孝皇后”的徐氏,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是否...
朱允炆下落 2025-06-12 建文帝削藩:朱允炆与叔叔们的血腥博弈在明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建文帝朱允炆与藩王叔叔们的较量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悲剧。这位年轻的天子为巩固皇权,对叔辈藩王展开铁腕削藩,最终引发靖难之役,导致多位叔...
朱允炆下落 2025-06-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