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云孔子“姓孔,子氏”,《世家》作“姓孔氏。”粗看起来,两者有重要差别,但恐怕并非如此。我们知道,氏本自姓出,但是西汉时期姓氏已经混淆,所以司马迁才会说出“姓孔氏”这样的话。这种描述,实际上很符合当时已普遍以古氏为姓的情形。而屏风写成“姓孔,子氏”,则完全不通。西汉人以氏为姓不足为奇,但同时将古姓倒过来降格为氏却绝无可能。分析此语致误原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孔子祖先出于商人,商人子姓,当然可以说孔子氏孔,子姓,此处误倒;二是其本同于《世家》,作“姓孔氏”,因为“孔子”一词极为惯用而衍出一“子”字。鉴于西汉时期的姓氏实际,且前说不见于任何文献,因此后一种可能性最大。王楚甯先生说“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只有孔子屏风“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恐非是。有学者因此认为“屏风有诈”,更可不必。所以,这是屏风同于《世家》而非有重要差异的又一例证。

屏风记载孔子“野居而生”,与《世家》有微妙差异。对此恩子键、任和合两先生有专文探讨,认为古文字中“合”、“居”二字字形相当接近,故《史记》“野合而生孔子”之载应为后世传抄错误。这一解释有合理的方面,但似尚有可商。因为汉代以来诸多孔子父母“野合”的文字乃至图像史料,很难说都是后世传抄之误。愚意《史记》“野合”不误,反而是屏风错了,误”居”为“合”;当然,其也有可能另有所本。承郭永秉先生告:似乎不必认为“居”为“合”字之抄错,“野居”即在野外同居相处,是委婉一些的说法。此解可备一说。
从前面有关叙述中已可清楚看到,屏风关于孔子家世和个人情况的记载,与《世家》多相一致,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当然,屏风所记与《世家》确有差异。除了孔子成年后的事迹部分简要很多,文句也多不见于《世家》之外,就是与《世家》高度相似的部分也有若干不同。不过如前所论,这些差异大致都属于讹错。那么,屏风与《世家》之间有无直接联系?
我们知道,《史记》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记载取材于《春秋》、《左传》、《国语》、《礼记》、《论语》以及《弟子籍》、《弟子问》等,来源颇为广泛,然后自加剪裁而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根据目前研究,西汉武、昭以来,《史记》副本虽藏于中秘,但部分内容已在流传和被引用,只是范围较小。[張玉春、應三玉《<史記>版本及三家注研究》,華文出版社2005年,第11-13頁。]而且刘贺卒于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亦即宣帝即位14年后,其时杨恽可能已经宣布《史记》。从时间上看,屏风文本作者是有可能读到《史记》的。考虑到西汉皇室严控诸侯王拥有《史记》;[《漢書·宣元六王傳》:“(東平思王劉宇)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上以問大將軍王鳳,對曰:‘臣聞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禮不言。今東平王幸得來朝,不思制節謹度,以防危失,而求諸書,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塞阸,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對奏,天子如鳳言,遂不與。”又《漢書·敘傳》:“斿以選受詔,進讀羣書,上器其能,賜以祕書之副。時書不布,自東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諸子書,大將軍白不許。”]战国秦汉时期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文献众多,后出者多有渊源承继;[新近關於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可參考鄔可晶《<孔子家語>成書考》,中西書局2015年。]而且我们也已看到屏风文本确有其他来源,因此无法排除屏风和《世家》拥有共同文本来源的可能。然而屏风和《世家》关于孔子家世和生平的文字近似度如此之高,笔者仍不能不怀疑屏风文本作者利用了《世家》。
元武宗海山(1281-1311)作为元朝第三位皇帝,在位不足四年却以激进改革重塑了帝国的文化基因与外交格局。他通过加封孔子、尊崇儒道强化中原文化认同,同时以“蒙...
海山 孔子 2025-11-12 礼崩乐坏下的悲剧:鲁隐公如何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公元前712年冬,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在寪氏家中被刺客杀害,这场弑君事件不仅终结了春秋时期第一位摄政者的生命,更撕开了周礼体系下权力争夺的残酷真相。这位被孔子...
孔子 2025-11-11 孔融:从“让梨神童”到争议名士的双重人生四岁让梨的典故,让孔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这个被写入《三字经》的故事,塑造了孔融“谦让守礼”的完美形象。然而,当我们穿透历史滤镜,会发现这位孔子二十世孙...
孔子 2025-11-07 汉武帝为何对司马迁施以宫刑?——一位史学家的人生转折与历史使命公元前98年,长安城笼罩在肃杀的寒风中。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仗义执言,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刑罚,实则是西汉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交...
司马迁 2025-11-04 弘农杨氏开基者:杨敞的出身与人生轨迹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杨敞不仅是弘农杨氏的始祖,更以司马迁女婿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其家族背景与仕途经历,折射出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一、显赫家世:...
司马迁 2025-10-31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quot;二世兄子&quot;,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汉武帝的权力铁腕与史官的命运悲歌:司马迁宫刑事件再审视公元前9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案件将太史令司马迁推向生死边缘。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这位立志“通古今之变”的史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场刑罚不仅改变了司马迁的...
司马迁 2025-10-20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孔光:儒家贤臣的仕途沉浮与傅太后的权力之争西汉末年,权臣与外戚的博弈中,孔子第十四世孙孔光以刚正不阿的品格成为朝堂焦点。这位历经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三朝的丞相,因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与傅太后产生根本分歧,...
孔子 2025-10-09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