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绪和慈禧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光绪为什么不杀了慈禧太后,独自掌权?
要说这中国历史上,有哪个女人,是继武则天之后再次独揽大权的女人,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慈禧太后。确实,登上权力巅峰的清朝女人,非慈禧太后莫属。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大清朝其实还有位名义上的皇帝,他就是人们口中的傀儡皇帝,光绪帝。作为天下至尊,光绪帝手中却并没有多少实权,很多大事都轮不到他做决定。
一个男人,一个名义上最尊贵的男人,如何能够容许女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开疆拓土呢?可偏偏,这位软弱无能的皇帝,没能动得了慈禧太后一根手指头。他不想杀掉慈禧太后独掌大权吗?也许是想的,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承担不起这个后果。杀掉慈禧太后会造成哪些可怕的后果呢?本期,我们一起来解读光绪皇帝的内心世界。

01三个原因,无法动手
对于能不能杀掉慈禧太后的这个问题,光绪皇帝的结论是不能,这个结论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思量的。对他来说,不能对慈禧太后下手,最大的原因有三个。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是光绪皇帝背负不起不孝的罪名。古时候的人们,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最是重视纲常伦理,不忠不孝,会带来最多的骂名。对于光绪皇帝而言,慈禧不仅是时刻悬在自己头上的太后,她还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年幼的光绪被接进宫后,就一直养在慈禧的身边,幼年时,慈禧对他还是非常好的。现在他长大了,一旦对慈禧动手,只怕会遭到千夫所指,光绪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力量太过悬殊。清朝朝堂之上,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其实代表了两个政治流派,一个是改良派,一个是保守派。这点分歧,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尤为显著。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代表的改良维新派,一直在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而朝中的重臣,则坚定地站在慈禧太后背后反对变法。两派的力量悬殊,从维新变法的结果中就可以看出。谭嗣同血洒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隐于暗地,这个结果,完完全全地说明了,光绪皇帝根本不是慈禧太后的对手。
从结果导向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光绪皇帝撑不起没有慈禧太后之后的朝堂。光绪帝虽然是个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但是他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些抱负。他的手中没有智囊团,他的身边没有嫡系军队的支持。一旦没有慈禧太后,整个朝廷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根本无法想象。

02若无慈禧,必先内讧
为什么说没有慈禧,光绪承担不起后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想象一下,没有慈禧太后的清朝朝堂会是什么样子。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若无慈禧,内忧外患必将扩大化。重点来说说内忧吧,没有慈禧在保守派和改良派之间斡旋,两方人马的较量必将进入白热化。保守派可能会集结所有旧部势力,全力攻击改良派;而改良派呢,可能会把变法的刀子首先悬到这批保守派的头上。没有人调和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可能还没等国外的军队进攻中国,我们内部的人就自己先打起来了。
打起来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只会更加方便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来以为清王朝是一个城堡,列强们的攻击会受到不小的阻拦,结果倒好,面对的居然是一个小土包,还没等列强动手,土包就自己先土崩瓦解了。
光绪不笨,这个可能导致全国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后果,他必然是考虑过的。正因为这个后果他无法承担,他才不敢动慈禧,并寄希望于他的老祖宗能够多出些力,来调和国内政府的矛盾关系。

03名为母子,实为同盟
光绪皇帝经过多重思量,确认了自己没有办法杀掉慈禧太后。其实,这两个人的关系,虽说是太后与皇帝,母亲与儿子,但实际上更像是政治同盟。这个同盟不是说他们的政治观点完全相同,政治方向完全一致,而是说他们身上,共同维系着清朝皇室最后的体面,共同承担着一个国家守护主权的责任。
要知道,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狼烟环伺,民不聊生。当时的人民,已经完全对清政府的执政者失去了信任,在他们心中,上位者就是无能、落后、废物的代名词。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就代表了皇室最后的脸面和体面,只要他们还在,皇室就还在,皇室的尊严就还在。民间百姓,虽然看不起他们,却也会从心底里承认他们的尊贵地位。
除了维护皇室体面之外,他们还要守护国家的完整。在当时,中国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让出主权。但即便如此,中国依然存在,外国列强依然没有全盘占据中国,中国的百姓依然没有完全沦为亡国奴。因为他们在,国家就在,他们必须要用尽一切努力,乃至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完整,维护民族的统一。
所以,光绪不能死,慈禧更不能死。只有他们都在,中国才不会无首,大家才不会失掉主心骨。

04结语
真的很神奇,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缘分匪浅。两人共同执政了许多年,又一前一后相继离世。在朝堂之上,两人会有矛盾吗?肯定有的。作为天下至尊的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动过杀心吗?我想,应该也是有过的。
最后,他为什么没有动手呢?因为光绪皇帝是个聪明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斗不过慈禧太后,也清楚地知道没有慈禧太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支撑起一个国家。既然如此,那就容忍她的存在吧。虽然被骂是傀儡,虽然被指责为软弱无能,但至少,光绪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他的执政时期。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武则天毒杀外甥女魏国夫人:权力漩涡中的血色真相在唐朝宫廷的权力游戏中,武则天与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生死博弈,成为后世史家笔下最残酷的注脚之一。这场看似因“情敌”引发的血案,实则是皇权与亲情、野心与生存的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程咬金在武则天即位后是如何活下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的政治斗争堪称残酷。她为巩固权力,对朝中反对势力展开大规模清洗,许多开国功臣与权臣均未能幸免。然而,凌烟阁二十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7 武周代唐:一场“无声”的权力更迭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代唐”。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大典,既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也未遭遇普遍的士族...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从初入宫闱的才人武媚娘,到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她以非凡的勇气、智慧与手腕,在男权...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武则天退位时,姚崇痛哭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喻公元705年2月20日,神龙政变的烽火点燃了洛阳紫微城。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这场改朝换代的政变中,绝大多数...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6 武则天谋权改国号,晚年为何能善终?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城楼宣布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雷霆手段谋权篡位,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